天天看點

為什麼所有的家庭都存在“重男輕女”?

我一直都認為,重男輕女是每個家庭都有的事,差別隻是在于輕重而已。

你以為父母給你買車買房一大筆嫁妝就不是重男輕女了嗎?父母是否重男輕女不是看他們愛不愛你,給你多少,而是跟兒子對比,你得到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你父母有一個億,給你四千萬給兒子六千萬,依舊是重男輕女。

很多人覺得,重男輕女在農村更嚴重,你們就錯了。

在任何一個家庭,在利益配置設定的時候,永遠都是優先考慮兒子的,是永遠,無一例外!

不信你看看城市裡那些做生意的有錢人,他們會培養女兒做家族企業的繼承人嗎?他們會願意将自己的家業拱手送給女兒夫家嗎?很肯定地說,不會的。

而家裡沒有皇位繼承,也沒有家族産業的家庭呢?一樣會重男輕女,他們不會将自己所有的财産完全對等地平均分給兒子和女兒,自己的人脈也不會同時介紹給兒子和女兒,隻能選擇其中一方。

所謂的“我家不重男輕女”,不過是看上去偏愛沒有那麼明顯而已,因為有一種隐性的“重男輕女”更加隐晦,更讓人憋屈。

我的閨蜜家裡就是隐性的“重男輕女”,從小家裡就奉行“女孩嬌養男孩糙養”的原則,把閨蜜寵成了公主,而對兒子就嚴肅得多。但是在閨蜜長大出嫁時,她的父母也就給她分了一套房子一輛車,其餘的都留給了兒子,包括家裡的五套房子,三家店鋪的擁有權。

你可能會說,兒子以後要養老,當然要多給一點,能給房子和車子女兒就算不錯了。但是你們不知道的是,女兒也可以養父母啊,也可以繼承家業啊。

但是他們會給女兒選擇的權利嗎?因為他們很早以前就已經做好了決定,要選擇兒子作為繼承家業的對象,作為養老的對象。

在他們傳統的觀念裡,是沒有女兒繼承家業、傳宗接代的例子,尤其是沒有“家裡有兒子卻選擇女兒做繼承人”的先例,不符規矩。不是女孩不比男孩強,隻是父母一開始就沒有給過女兒選擇的權利罷了。

那麼那些不一定生兒子,家裡隻有一個女兒,或者隻有兩個女兒的家庭,總不是重男輕女吧。

對于這種情況,我隻能說無法确定,因為他們家裡都沒有兒子,也就隻有女兒,不重女兒重誰呢?他們是沒有機會在兒子和女兒之中作出選擇而已,如果他們有機會兒女雙全,那麼我敢保證,絕對會更加偏兒子的。

不要懷疑人性,即便是父母,也逃脫不了趨利避害的人類本性,是以如果他們有機會兒女雙全,毫無疑問是會更願意選擇兒子作為傳宗接代、繼承家業的,因為女兒從古至今就沒有被賦予過“傳宗接代”的功能,傳宗接代的都是兒子。

我身邊也有家裡隻有女兒的獨生家庭,也有隻生了兩個女孩的家庭,她們曾經告訴過我,他們的父母如果有一個兒子,是會選擇兒子作為繼承人的,但是現實是自己沒有生出兒子,是以沒辦法而已。

是以,我從來不覺得重男輕女是家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是曆史問題,隻要男女不平等,重男輕女就會一直存在,根深蒂固,差別隻是輕重而已。

從我明白了這些道理後,我開始沒那麼怨恨父母,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局限性,有社會和身邊環境對他們的影響。相對來說,他們屬于“隐性”的重男輕女。他們有兩百萬的存款,會給我20萬,以及一輛車。但是他們會給我哥買房買車,還會給媳婦30萬作為彩禮,和我哥相比,他們給我的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但是和村裡那些女生相比,我已經很幸運了。她們結婚家裡不會給嫁妝,男方的彩禮還會被父母占為己有。我的父母經常跟我說,村裡那些女孩都沒有我幸運,我已經得到很多了要知足。對此,我又能說些什麼呢?

其實我怨恨父母重男輕女,并不是在乎他們對财産的配置設定,而是他們的雙标行為和差別對待。隻要是我哥說的,他們都覺得對,我哥做錯什麼他們從來也不敢說,我哥從來不用做家務。但是我在家裡,從小要求做家務,并且稍微做得慢一點,做得不好,就會被罵被指責,我内心一直憤憤不平,覺得很憋屈。

長大後,看在他們還有點良心,願意給我一部分财産,仁至義盡。作為回報,我會比我哥對他們更好一點,花錢的時候更大方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他們一下。

我其實很清楚,無論我對他們多麼好,他們始終還是最愛兒子,而分給我的愛隻有那麼一點點,對此,我沒有辦法改變,因為我沒辦法改變整個社會的現象,隻能改變自己。

況且,如果我和他們斷絕了關系,等同于孤兒,以後出嫁了,在婆家如果有争吵,也不會有人為我撐腰了,因為我已經沒有了娘家,進退兩難。為了避免婆家欺負你沒有娘家人,即便父母重男輕女,也隻能繼續維持關系。

我想這才是作為女生最尴尬的地位,在婆家她們是客人,在娘家她們也是外人,不禁感歎,做女人真的很難。

因為受重男輕女的陰影,如果以後我有孩子,我不希望她是女孩,女孩在這個社會太難了,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普遍比男孩差,不僅原生家庭被重男輕女思想傷害,出了社會也被性别歧視。

或許隻有男女真正平等,男女平權後,重男輕女才會消失。

為什麼所有的家庭都存在“重男輕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