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3607篇文章
導語
近視是全球重大衛生問題,大陸近視人數近7億,呈現低齡、高發、進展快的特征,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調查顯示,中國小生近視率為53.6%,防控形勢嚴峻。中醫對近視有數千年的認識,将其稱為“能近怯遠症”,耳穴壓丸具有操作簡便、無痛、安全性高、依從性好等特點,臨床應用取得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
一、什麼是耳穴及耳穴壓丸療法?
人體的耳朵形似一個倒置的胎兒,根據不同功能部位布滿了相應的穴位。耳穴是耳郭皮膚表面與人體髒腑經絡、組織器官、四肢百骸互相溝通的部位,能反應機體生理功能。當機體發生病理變化時,可通過刺激相應部位的耳穴治療疾病。
耳穴壓丸療法即用膠布将壓丸準确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适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産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
二、治療近視常用的耳穴取穴
治療近視的常用耳穴有肝、脾、心、腎、眼穴等;眼穴是治療眼病的特定穴位,起到改善眼周局部氣血運作,明目的作用;在調整髒腑功能方面,“肝開竅于目”,肝經上連于目,具有補腎養肝、疏肝理氣的作用;腎為先天之本,腎精上輸于眼中瞳仁,可補髓明目,改善視力狀況;脾能補氣調血,有補中益氣、活血益氣之效,故能達到防治近視的目的。
三、操作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釋出2021年《中醫适宜技術耳穴壓丸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操作指南(試點試用)》)
1.材料:
王不留行籽。
2.取穴:
(單耳操作)
主穴:肝、脾、心、腎穴。
配穴:眼、目 1、目 2、神門穴,以上穴位任選 1-2 穴。
示意圖:
3.操作規範:
施術者操作前應嚴格洗手消毒并對受試區域消毒(75%酒精或 1%-2%碘伏);選擇患者舒适、便于醫者操作的治療體位;将王不留行籽貼于小塊膠布(0.5cm×0.5cm)中央,然後對準相應耳穴貼緊并稍加壓力,使其耳朵感到酸麻脹或發熱。
4.療程:
每周貼 1 次(貼後 5 天後取下,休息 2 天後換一耳再次貼上)。貼後每天早、中、睡前自行按壓 3 次,每次 10-20 下,使之産生酸、麻、痛、熱的感覺。貼 4 周休 1 周為一療程,試點期内持續幹預。
四、注意事項
膠布不能潮濕,不能污染,盡量避水,如因出汗等壓丸掉落,應及時更換耳穴壓丸。
兒童皮膚嬌嫩,按壓力度适中,不宜過重。“心”穴敏感,貼前應提前告知。
如貼壓“神門”穴出現不适症狀,可更換以下任一穴位:目 1、目 2、眼穴。
五、不良反應及處理
1.如在耳穴壓丸使用過程對膠帶或使用材料過敏,請馬上停止操作,去除過敏材料并給予抗過敏等對應治療;
2.因操作不當導緻局部感染:一旦出現與本技術操作相關的局部感染,應視感染情況予相應治療。如症狀輕微、可忍受,不影響正常學習及生活,無需處理;如疼痛明顯,出現輕微發炎反應,對日常生活及學習有一定的影響,應暫停治療,注意休息,以減少疼痛及發炎擴散,勿擠壓患部,适當應用消炎止痛等藥物,症狀消失後可繼續進行治療;如感染較重,出現局部潰膿或全身不适症狀,應立即終止治療并予排膿、消炎、止痛等對症及支援治療。
湖南中醫藥大學
針灸推拿與康複學院
常小榮教授團隊
作者:丁攀婷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