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夜幕降臨,廣州車陂的晴川蘇公祠傳來陣陣鼓聲,一群“00後”少年聽着鼓點加緊練習舞獅的神态和動作,為即将到來的新春演出做準備。舞獅寄托群眾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每逢節慶或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

舞獅曆史久遠,現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南獅具有較多的武功高難技巧,神态矯健兇猛;北獅嬌憨可愛,多以嬉戲玩耍為表演内容。廣東醒獅屬于南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廣東醒獅中較為常見的“采青”:獅子把生菜一口“吃”掉,再“咬碎吐出”,寓意滿地生财。但真正精彩的醒獅可不止這點功夫,當鑼鼓聲一響,舞獅人便以“喜、怒、哀、樂、驚、疑、動、靜”的情緒做出醒獅的地面動作,并通過“騰、挪、飛、撲、閃、回旋”等高難度動作讓醒獅變得更加生動。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我的目标是當世界獅王!”車陂龍獅體育會“00後”隊員王智銘對着鏡頭向師傅宣告。王智銘最初在祠堂看到舞獅表演便想加入舞獅隊。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在晴川蘇公祠裡,王智銘舉着獅頭,撲騰上凳獅,動靜之間展現獅子的靈動活潑。圖為王智銘舉獅頭表演凳獅,一旁觀看表演的隊員正練習舞獅基本功。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已經學習3年舞獅的王智銘,目前是車陂龍獅體育會的“種子選手”,2021年底,他代表隊裡出戰,作為獅頭參加第六屆“天河獅王杯”傳統南獅争霸賽。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車陂龍獅體育會的隊員在高竿上練習“一柱擎天”後,将獅頭挂在竿頂。王智銘看到時,說這個畫面就像電影《雄獅少年》的結尾。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建立于2010年的車陂龍獅體育會,目前主要由“90後”師傅,“00後”“10後”學員組成。白天,他們各自忙工作、學習,晚上便聚在晴川蘇公祠訓練,從紮馬步等基本功練起,再反複練習舞獅的神态和動作,直到晚上11點左右才結束訓練。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25歲的蘇培健是隊裡一名師傅,也是隊中第一批學員,他跟着獅隊一同成長,學習舞獅有十餘年。為了讓新一代舞獅人少走彎路,他把多年來學到的舞獅本領傳承下去。蘇培健說:“獅隊是一個大家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他直言,随時歡迎對舞獅感興趣的有心人加入。圖為蘇培健(前排中)在指導隊員練習舞獅基本功。

【圖檔故事】醒獅少年

車陂龍獅體育會的隊員教新加入的夥伴抓獅框的握法和發力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