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兩年,一線檢驗人太累了,能對他們再好一點嗎?

作者:張國華

機關: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醫院檢驗科

近日,紹興市12345信訪熱線接到了一位市民的來電。電話中,一名女士多次哽咽請求:“能不能讓一線防疫人員吃得好一點,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這段不到兩分鐘的錄音,也讓很多網友“破防”。很多人都感動于這位女士的善良,她對一線防疫人員的關心,也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個視訊,曾光說:“我聽說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沒有死,我們的人(指防疫從業人員),累死了”。

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真的太辛苦了!

這兩年,一線檢驗人太累了,能對他們再好一點嗎?
這兩年,一線檢驗人太累了,能對他們再好一點嗎?

作者:張國華

機關: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醫院檢驗科

近日,紹興市12345信訪熱線接到了一位市民的來電。電話中,一名女士多次哽咽請求:“能不能讓一線防疫人員吃得好一點,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這段不到兩分鐘的錄音,也讓很多網友“破防”。很多人都感動于這位女士的善良,她對一線防疫人員的關心,也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個視訊,曾光說:“我聽說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沒有死,我們的人(指防疫從業人員),累死了”。

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真的太辛苦了!

(圖檔來源:網絡)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4月4日,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至少有59名醫務工作者去世。其中,有12名女性,年紀最大的72歲,至少有20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至少有53人是在抗疫一線犧牲。

甚至還有部分沒有被媒體曝光的,

一線防疫人員的犧牲太大了。

更痛心的是,

疫情還沒有結束,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是誰?

在醫院的某個角落裡,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身穿白大褂卻鮮為人知;

在疫情防控的戰鬥中,

他們無需直面患者卻每天與核酸标本打交道;

在實驗室的某個崗位裡,

他們24小時默默付出守護着人民的健康。

沒錯,他們就是身穿白衣、頭戴帽子的檢驗科醫生。準确地說,他們不是醫生,隻是普通的檢驗人;他們沒有臨床醫生的風光,工作量也不比護士輕松;他們離病毒最近,卻是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在臨床醫生眼裡他們隻是會操作儀器的技工,在患者眼裡他們隻是做化驗的師傅,在護士心中他們是隻聞其聲未見其人的危急值上報者。他們雖然沒有主角光環,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們整天埋頭苦幹,血、尿、便是他們的常客,數精子看白帶,分析腦脊液;分區劃線,細菌培養,不停地洗闆。他們給艾滋病人抽過血,給強陽性的梅毒患者紮過針……甚至可以用這樣的一副對聯來概括他們的工作,如下:

攪屎、搗尿、看細胞

照樣沒錢

這兩年,一線檢驗人太累了,能對他們再好一點嗎?

作者:張國華

機關: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醫院檢驗科

近日,紹興市12345信訪熱線接到了一位市民的來電。電話中,一名女士多次哽咽請求:“能不能讓一線防疫人員吃得好一點,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這段不到兩分鐘的錄音,也讓很多網友“破防”。很多人都感動于這位女士的善良,她對一線防疫人員的關心,也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個視訊,曾光說:“我聽說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沒有死,我們的人(指防疫從業人員),累死了”。

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真的太辛苦了!

(圖檔來源:網絡)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4月4日,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至少有59名醫務工作者去世。其中,有12名女性,年紀最大的72歲,至少有20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至少有53人是在抗疫一線犧牲。

甚至還有部分沒有被媒體曝光的,

一線防疫人員的犧牲太大了。

更痛心的是,

疫情還沒有結束,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是誰?

在醫院的某個角落裡,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身穿白大褂卻鮮為人知;

在疫情防控的戰鬥中,

他們無需直面患者卻每天與核酸标本打交道;

在實驗室的某個崗位裡,

他們24小時默默付出守護着人民的健康。

沒錯,他們就是身穿白衣、頭戴帽子的檢驗科醫生。準确地說,他們不是醫生,隻是普通的檢驗人;他們沒有臨床醫生的風光,工作量也不比護士輕松;他們離病毒最近,卻是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在臨床醫生眼裡他們隻是會操作儀器的技工,在患者眼裡他們隻是做化驗的師傅,在護士心中他們是隻聞其聲未見其人的危急值上報者。他們雖然沒有主角光環,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們整天埋頭苦幹,血、尿、便是他們的常客,數精子看白帶,分析腦脊液;分區劃線,細菌培養,不停地洗闆。他們給艾滋病人抽過血,給強陽性的梅毒患者紮過針……甚至可以用這樣的一副對聯來概括他們的工作,如下:

攪屎、搗尿、看細胞

照樣沒錢

抽血、化驗、發報告

他們是眼疾手快的偵察兵

檢驗人作為臨床醫生的“偵察兵”,他們是一個聚光燈照不到的群體,每一張及時精準的檢驗報告單就是他們沖鋒一線的戰鬥印記。

忙碌是檢驗科的标簽,他們趕不上香噴噴的飯菜、熱乎乎的面條,但一定會趕得上新鮮的大便标本,因為他們再忙也要第一時間把這些标本檢測掉,那種味道非常的上頭。

由于工作量大,檢驗人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态,各項技能都要會,單手拔蓋、雙手操作幾十台儀器,臨檢、生化、免疫、微生物、輸血、發熱門診、核酸檢測……檢驗人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有時候機器也會“發脾氣”,一旦機器故障導緻檢驗報告單無法準時發出,他們就會遭到患者無端的指責和謾罵。

這兩年,一線檢驗人太累了,能對他們再好一點嗎?

作者:張國華

機關: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醫院檢驗科

近日,紹興市12345信訪熱線接到了一位市民的來電。電話中,一名女士多次哽咽請求:“能不能讓一線防疫人員吃得好一點,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這段不到兩分鐘的錄音,也讓很多網友“破防”。很多人都感動于這位女士的善良,她對一線防疫人員的關心,也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個視訊,曾光說:“我聽說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沒有死,我們的人(指防疫從業人員),累死了”。

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真的太辛苦了!

(圖檔來源:網絡)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4月4日,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至少有59名醫務工作者去世。其中,有12名女性,年紀最大的72歲,至少有20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至少有53人是在抗疫一線犧牲。

甚至還有部分沒有被媒體曝光的,

一線防疫人員的犧牲太大了。

更痛心的是,

疫情還沒有結束,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是誰?

在醫院的某個角落裡,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身穿白大褂卻鮮為人知;

在疫情防控的戰鬥中,

他們無需直面患者卻每天與核酸标本打交道;

在實驗室的某個崗位裡,

他們24小時默默付出守護着人民的健康。

沒錯,他們就是身穿白衣、頭戴帽子的檢驗科醫生。準确地說,他們不是醫生,隻是普通的檢驗人;他們沒有臨床醫生的風光,工作量也不比護士輕松;他們離病毒最近,卻是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在臨床醫生眼裡他們隻是會操作儀器的技工,在患者眼裡他們隻是做化驗的師傅,在護士心中他們是隻聞其聲未見其人的危急值上報者。他們雖然沒有主角光環,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們整天埋頭苦幹,血、尿、便是他們的常客,數精子看白帶,分析腦脊液;分區劃線,細菌培養,不停地洗闆。他們給艾滋病人抽過血,給強陽性的梅毒患者紮過針……甚至可以用這樣的一副對聯來概括他們的工作,如下:

攪屎、搗尿、看細胞

照樣沒錢

抽血、化驗、發報告

他們是眼疾手快的偵察兵

檢驗人作為臨床醫生的“偵察兵”,他們是一個聚光燈照不到的群體,每一張及時精準的檢驗報告單就是他們沖鋒一線的戰鬥印記。

忙碌是檢驗科的标簽,他們趕不上香噴噴的飯菜、熱乎乎的面條,但一定會趕得上新鮮的大便标本,因為他們再忙也要第一時間把這些标本檢測掉,那種味道非常的上頭。

由于工作量大,檢驗人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态,各項技能都要會,單手拔蓋、雙手操作幾十台儀器,臨檢、生化、免疫、微生物、輸血、發熱門診、核酸檢測……檢驗人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有時候機器也會“發脾氣”,一旦機器故障導緻檢驗報告單無法準時發出,他們就會遭到患者無端的指責和謾罵。

也許有人會說你們檢驗人就是矯情,在恒溫恒壓(負壓)的實驗室裡工作,風刮不着,雨淋不着,有什麼資格說辛苦?

檢驗人真的不是矯情,好好幹活,努力工作,無論怎麼催結果,我們都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份樣本、稽核、發送報告。看到大家按時拿到報告,準時看到了預約的醫生,按期完成了治療、手術......;雖然很累,但心裡感到很欣慰,一切都值了。

他們是新冠病毒的掃雷人

如今核酸檢測報告出具的時間越來越短,在高效率的背後都是檢驗人徹天徹夜的付出。

大部分人都以為采樣就是完成了核酸檢測,但采樣隻是一萬步的第一步而已。每次聽到别人說“不就是把标本放進機器裡自動出結果嘛”就感到很心酸,就算付出了所有,但還是得不到肯定和尊重。

這兩年,一線檢驗人太累了,能對他們再好一點嗎?

作者:張國華

機關: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醫院檢驗科

近日,紹興市12345信訪熱線接到了一位市民的來電。電話中,一名女士多次哽咽請求:“能不能讓一線防疫人員吃得好一點,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這段不到兩分鐘的錄音,也讓很多網友“破防”。很多人都感動于這位女士的善良,她對一線防疫人員的關心,也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個視訊,曾光說:“我聽說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沒有死,我們的人(指防疫從業人員),累死了”。

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真的太辛苦了!

(圖檔來源:網絡)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4月4日,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至少有59名醫務工作者去世。其中,有12名女性,年紀最大的72歲,至少有20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至少有53人是在抗疫一線犧牲。

甚至還有部分沒有被媒體曝光的,

一線防疫人員的犧牲太大了。

更痛心的是,

疫情還沒有結束,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是誰?

在醫院的某個角落裡,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身穿白大褂卻鮮為人知;

在疫情防控的戰鬥中,

他們無需直面患者卻每天與核酸标本打交道;

在實驗室的某個崗位裡,

他們24小時默默付出守護着人民的健康。

沒錯,他們就是身穿白衣、頭戴帽子的檢驗科醫生。準确地說,他們不是醫生,隻是普通的檢驗人;他們沒有臨床醫生的風光,工作量也不比護士輕松;他們離病毒最近,卻是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在臨床醫生眼裡他們隻是會操作儀器的技工,在患者眼裡他們隻是做化驗的師傅,在護士心中他們是隻聞其聲未見其人的危急值上報者。他們雖然沒有主角光環,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們整天埋頭苦幹,血、尿、便是他們的常客,數精子看白帶,分析腦脊液;分區劃線,細菌培養,不停地洗闆。他們給艾滋病人抽過血,給強陽性的梅毒患者紮過針……甚至可以用這樣的一副對聯來概括他們的工作,如下:

攪屎、搗尿、看細胞

照樣沒錢

抽血、化驗、發報告

他們是眼疾手快的偵察兵

檢驗人作為臨床醫生的“偵察兵”,他們是一個聚光燈照不到的群體,每一張及時精準的檢驗報告單就是他們沖鋒一線的戰鬥印記。

忙碌是檢驗科的标簽,他們趕不上香噴噴的飯菜、熱乎乎的面條,但一定會趕得上新鮮的大便标本,因為他們再忙也要第一時間把這些标本檢測掉,那種味道非常的上頭。

由于工作量大,檢驗人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态,各項技能都要會,單手拔蓋、雙手操作幾十台儀器,臨檢、生化、免疫、微生物、輸血、發熱門診、核酸檢測……檢驗人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有時候機器也會“發脾氣”,一旦機器故障導緻檢驗報告單無法準時發出,他們就會遭到患者無端的指責和謾罵。

也許有人會說你們檢驗人就是矯情,在恒溫恒壓(負壓)的實驗室裡工作,風刮不着,雨淋不着,有什麼資格說辛苦?

檢驗人真的不是矯情,好好幹活,努力工作,無論怎麼催結果,我們都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份樣本、稽核、發送報告。看到大家按時拿到報告,準時看到了預約的醫生,按期完成了治療、手術......;雖然很累,但心裡感到很欣慰,一切都值了。

他們是新冠病毒的掃雷人

如今核酸檢測報告出具的時間越來越短,在高效率的背後都是檢驗人徹天徹夜的付出。

大部分人都以為采樣就是完成了核酸檢測,但采樣隻是一萬步的第一步而已。每次聽到别人說“不就是把标本放進機器裡自動出結果嘛”就感到很心酸,就算付出了所有,但還是得不到肯定和尊重。

“白+黑”、“5+2”是檢驗人的工作時間,穿着厚厚的防護服,在超負壓狀态下,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已成為每一位核酸檢驗人的常态。在生物安全櫃裡,進行核酸提取時,需要一次次拿起采樣管進行擰蓋、加樣,同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幾千次,往往累得腰酸背痛、手指僵硬,有些核酸檢驗人更是是以得了腱鞘炎。

檢驗人是新冠病毒的掃雷人,核酸标本離體後依然危機四伏,分離患者血清産生的氣溶膠讓人膽戰心驚。他們擺脫對病毒的恐懼,為疫情防控提供準确資訊;他們放棄休息陪伴家人的快樂時光,換來的是人民群衆的平安健康。

個中辛苦,誰人可知?

他們是默默無聞的逆行者

“他們”看似粗犷,卻心細如發,每份檢驗單都锱铢必較。“她們”看似柔弱,卻能一口氣拎起幾十斤的試劑箱,面不改色心不跳。他們在幕後,源源不斷地把最準确的報告單輸送到醫療戰疫的最前端。實驗室本來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檢驗人每天與細菌、病毒作鬥争,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卻鮮有機會接受病人感激涕零的謝意。

這兩年,一線檢驗人太累了,能對他們再好一點嗎?

作者:張國華

機關: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醫院檢驗科

近日,紹興市12345信訪熱線接到了一位市民的來電。電話中,一名女士多次哽咽請求:“能不能讓一線防疫人員吃得好一點,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這段不到兩分鐘的錄音,也讓很多網友“破防”。很多人都感動于這位女士的善良,她對一線防疫人員的關心,也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個視訊,曾光說:“我聽說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沒有死,我們的人(指防疫從業人員),累死了”。

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真的太辛苦了!

(圖檔來源:網絡)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4月4日,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至少有59名醫務工作者去世。其中,有12名女性,年紀最大的72歲,至少有20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至少有53人是在抗疫一線犧牲。

甚至還有部分沒有被媒體曝光的,

一線防疫人員的犧牲太大了。

更痛心的是,

疫情還沒有結束,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是誰?

在醫院的某個角落裡,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身穿白大褂卻鮮為人知;

在疫情防控的戰鬥中,

他們無需直面患者卻每天與核酸标本打交道;

在實驗室的某個崗位裡,

他們24小時默默付出守護着人民的健康。

沒錯,他們就是身穿白衣、頭戴帽子的檢驗科醫生。準确地說,他們不是醫生,隻是普通的檢驗人;他們沒有臨床醫生的風光,工作量也不比護士輕松;他們離病毒最近,卻是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在臨床醫生眼裡他們隻是會操作儀器的技工,在患者眼裡他們隻是做化驗的師傅,在護士心中他們是隻聞其聲未見其人的危急值上報者。他們雖然沒有主角光環,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們整天埋頭苦幹,血、尿、便是他們的常客,數精子看白帶,分析腦脊液;分區劃線,細菌培養,不停地洗闆。他們給艾滋病人抽過血,給強陽性的梅毒患者紮過針……甚至可以用這樣的一副對聯來概括他們的工作,如下:

攪屎、搗尿、看細胞

照樣沒錢

抽血、化驗、發報告

他們是眼疾手快的偵察兵

檢驗人作為臨床醫生的“偵察兵”,他們是一個聚光燈照不到的群體,每一張及時精準的檢驗報告單就是他們沖鋒一線的戰鬥印記。

忙碌是檢驗科的标簽,他們趕不上香噴噴的飯菜、熱乎乎的面條,但一定會趕得上新鮮的大便标本,因為他們再忙也要第一時間把這些标本檢測掉,那種味道非常的上頭。

由于工作量大,檢驗人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态,各項技能都要會,單手拔蓋、雙手操作幾十台儀器,臨檢、生化、免疫、微生物、輸血、發熱門診、核酸檢測……檢驗人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有時候機器也會“發脾氣”,一旦機器故障導緻檢驗報告單無法準時發出,他們就會遭到患者無端的指責和謾罵。

也許有人會說你們檢驗人就是矯情,在恒溫恒壓(負壓)的實驗室裡工作,風刮不着,雨淋不着,有什麼資格說辛苦?

檢驗人真的不是矯情,好好幹活,努力工作,無論怎麼催結果,我們都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份樣本、稽核、發送報告。看到大家按時拿到報告,準時看到了預約的醫生,按期完成了治療、手術......;雖然很累,但心裡感到很欣慰,一切都值了。

他們是新冠病毒的掃雷人

如今核酸檢測報告出具的時間越來越短,在高效率的背後都是檢驗人徹天徹夜的付出。

大部分人都以為采樣就是完成了核酸檢測,但采樣隻是一萬步的第一步而已。每次聽到别人說“不就是把标本放進機器裡自動出結果嘛”就感到很心酸,就算付出了所有,但還是得不到肯定和尊重。

“白+黑”、“5+2”是檢驗人的工作時間,穿着厚厚的防護服,在超負壓狀态下,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已成為每一位核酸檢驗人的常态。在生物安全櫃裡,進行核酸提取時,需要一次次拿起采樣管進行擰蓋、加樣,同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幾千次,往往累得腰酸背痛、手指僵硬,有些核酸檢驗人更是是以得了腱鞘炎。

檢驗人是新冠病毒的掃雷人,核酸标本離體後依然危機四伏,分離患者血清産生的氣溶膠讓人膽戰心驚。他們擺脫對病毒的恐懼,為疫情防控提供準确資訊;他們放棄休息陪伴家人的快樂時光,換來的是人民群衆的平安健康。

個中辛苦,誰人可知?

他們是默默無聞的逆行者

“他們”看似粗犷,卻心細如發,每份檢驗單都锱铢必較。“她們”看似柔弱,卻能一口氣拎起幾十斤的試劑箱,面不改色心不跳。他們在幕後,源源不斷地把最準确的報告單輸送到醫療戰疫的最前端。實驗室本來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檢驗人每天與細菌、病毒作鬥争,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卻鮮有機會接受病人感激涕零的謝意。

檢驗人是默默無聞的逆行者,他們雖然沒有堅不可摧的铠甲,卻有着無比堅定的信念,在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必定挺身而出,并且最終凱旋而歸。所謂“逆行者”之美,或許就如此吧!疫情目前,沒有預演和彩排。他們不是超人,也會恐懼,但職責所系,他們會盡全力勇往直前。

他們是行走在刀尖上的“無名戰士”,沒有聚光燈和話筒,依舊在背後默默奉獻;他們是疫情防控戰線上的“幕後英雄”,以最快的速度檢測病毒,防止疫情蔓延。再深情的文字,也無法寫出每個檢驗人在“白+黑”、“5+2”中所經曆的辛酸,他們并非不懂疲倦,而是深知身披白大褂的使命擔當,不允許他們半點遲疑和畏懼。

也許他們沒有外科醫生那樣精湛的手術技術能夠讓患者起死回生、力挽狂瀾;也許他們沒有内科醫生那樣深厚醫學功底能夠讓患者藥到病除、妙手回春。但是,他們有火眼金睛,他們有單手拔蓋術,他們有血液挪移法……他們是全方位多技能的檢驗人,他們是多角色多身份的逆行者。

檢驗人雖然不能像醫生護士那樣直面患者,但是他們用标本搭建了與患者溝通的橋梁,一份份檢驗報告單是他們送給患者生命健康的守護符,能夠為醫生送去放心、為患者帶來安心。如今,檢驗人在抗擊疫情的辛苦和付出,逐漸被更多人看見。贊揚的聲音、鼓勵的話語、肯定的眼神,讓檢驗人感覺到了被重視的滋味……

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豪言壯志

面對疫情,他們絕不退縮!

奔赴戰場,他們義不容辭!

偵察病毒,他們責無旁貸!

天使不在前線,依然可愛;

英雄甘居幕後,更顯風采。

我有幸作為一名檢驗人,

我感到很自豪!

編輯:小冉 審校:oka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