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就像這句育兒俗語“一睡二哭三攢肚”,說的就是前三個月寶寶的發育特點。
在出生的第一個月,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到了第二個月,寶寶醒着的時間逐漸延長,但變得愛哭不好帶了。
到了第三個月,寶寶會開始攢肚子,便便間隔時間延長,甚至幾天才拉一次。
不過,寶寶攢肚,也不都會經曆,也不是都是從三個月開始經曆,有的寶寶從兩個多月就開始出現攢肚了。

對于寶媽們來說,都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能,那就是給自己的寶寶看粑粑,通過粑粑來觀察寶寶的身體是否正常。
自己家的寶寶有沒有正常拉粑粑一直都是寶媽們關注的問題,要是遇到寶寶不拉粑粑的情況,寶媽們難免都會焦慮起來。
“我們家的寶寶已經兩三天沒拉粑粑了,是不是便秘了?”
“那會不會是寶寶在攢肚呀?”
面對寶寶不拉粑粑的問題,寶媽們第一反應就是是便秘的問題,但有時候就可能是寶寶在攢肚而已。
寶寶不排便,通常情況下都會有攢肚和便秘的兩種情況,如果是寶寶在攢肚,那麼媽媽就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是寶寶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但要是寶寶便秘了,就需要重視起來了,因為這已經是屬于病理問題。但有的媽媽可能會不懂什麼是攢肚?
攢肚和便秘之間的差別又是什麼呢???
1寶寶攢肚是怎麼回事?
也許很多媽媽都聽說過“攢肚”這個事情,但很多時候是隻聽聞其名,而不見其身,因為攢肚這件事情,也并不是每一個寶寶都會經曆的。
所謂的攢肚,其實就是寶寶身體腸胃吸收能力變好了,而導緻粑粑積累不夠,長時間不排便的問題。
在這裡,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在寶寶添加輔食之前, 都是以母乳或者是配方奶喂養,而奶水中的營養成分是非常高的,再加上都是液體的狀态,能夠形成的廢棄物比較少。當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提升之後,吃進去的東西就都全部被吸收,有殘留的就更少了。
而寶寶的排便是需要有一定的累積量才能刺激到肛門進行排洩的, 如果寶寶肚子裡的粑粑比較少,好些天才能積累成一泡屎,那麼就會出現幾天甚至是十天八天不排便的情況。而這,就是寶寶攢肚的整個原因和過程了。
如果是寶寶在攢肚, 那麼就意味着寶寶的腸胃功能在發展和提升,是屬于正常的情況,這表明着自家的寶寶吸收好。
而攢肚的問題一般都出現在出生後的2~3個月之間的哺乳期内,當開始添加輔食之後,寶寶攢肚的問題也會随之而消失消失。
2到底怎麼看寶寶是攢肚還是便秘了呢?
寶寶兩個月開始攢肚,三四天拉一次,然後到一個禮拜一次,但寶寶每次排便一點都不費勁,拉的屎也不幹,最長的一次十三天才拉,但是拉的很輕松,撲拉一聲就完事,加輔食以後基本一天一次,偶爾兩天一次,沒便秘過。
這是一位媽媽描述的關于寶寶攢肚子的經曆,她也沒經驗,但她有很細心地去觀察,省了很多事兒。
的确,到了兩個月後,部分寶寶會出現大便次數變少的情況,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寶寶。
這是因為母乳在寶寶消化系統留下的殘渣少,但并不一定是便秘,這時候家長會判斷就很重要了。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點來看
看寶寶吃奶情況和狀态
攢肚是正常現象,是以攢肚的寶寶其他方面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該吃吃、該睡睡、該玩玩,精神狀态也比較好,吃奶和平時差不多。
但如果是便秘,随着大便幹結在寶寶的腸道裡,寶寶會出現食欲下降甚至是腹痛的情況,吃奶會明顯減少,還會 煩躁,甚至是哭鬧。
摸寶寶小肚子是軟還是硬
攢肚時,寶寶腸道是通暢的,是以肚子摸上去軟軟的。
但若是便秘,寶寶肚子裡“有存貨”堆積在腸道内,摸寶寶肚子時,會摸着肚子沒那麼軟。
看寶寶拉便便時的表現
如果是攢肚,寶寶拉便便時會比較輕松順利,就像前面媽媽描述的“撲拉一聲”,寶寶 不會有痛苦的表情。
如果是便秘,我們也體驗過那種感受,會很用力很難受,表情很痛苦,寶寶便秘也是如此。
看寶寶大便形态
攢肚是正常情況,是以大便仍然是金黃色的軟便,或是金黃色糊狀的便便。
便秘就不一樣了,拉出來的便便比較幹比較硬,甚至是一粒一粒的,嚴重時還帶有血絲或者黏液。
對于6個月以内的寶寶來說,出現“大便少”的情況基本都是攢肚子,很少便秘。隻要寶寶其他方面都正常,就不用擔心。
3寶寶出現攢肚子,家長可以怎麼做?
攢肚是正常的,就算不處理也能慢慢變好。
但大部分家長遇上這種情況會比較焦慮,畢竟第一次當爸爸媽媽沒經驗,也更容易緊張。
如果實在擔心,可以這樣來幫助寶寶促進排便——按摩肚子。
方法:以肚臍為中心,雙手分别從寶寶肚子的右下滑向左上,交替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做3-5次。
按摩肚子可以 促進腸道蠕動,就可以促進氣體和便便的排出。
不過新手爸媽大多沒經驗,當遇上一些“難題”時就很容易做錯。就比如當寶寶經曆攢肚期時,就可能有這樣的認識,或是做錯。
◎誤區一:寶寶幾天不拉便便,是便秘或上火,要多喝點水。
前面分析了那麼多,6個月前的寶寶更可能是攢肚子,正常現象。
而且正常的健康寶寶,隻要每天奶量足夠,也不需要給寶寶喂水。
反而不正确的給寶寶喂水,甚至大量喂水,會加重寶寶代謝負擔,占肚子影響吃奶,奶量攝入不足影響發育,反而不利于寶寶健康。
是以,不建議給還沒添加輔食的健康寶寶,額外喂水。
◎誤區二:寶寶幾天不拉便便是不是因為吃不飽?
當然不是,是因為随着寶寶消化能力增強,殘留在腸道的殘渣少而出現的排便時間間隔延長。
是以,不能是以說寶寶“吃不飽”,更不能盲目的給寶寶“多喂奶”,吃的多會增加寶寶腸胃負擔,甚至出現積食。
◎誤區三:寶寶幾天不拉臭臭,給娃吃點藥或用偏方促排便
也有些家長是“病急亂投醫”的狀态,尤其是寶寶有點“小異常”就會很着急。
看到寶寶幾天不拉臭臭,可能給寶寶連着吃很長時間益生菌,或是使用其他藥物,甚至使用一些當地的土偏方……
如果是攢肚,這些都不需要,但如果真的是檢查後,醫生說是便秘,那也要聽醫生建議進行糾正,不能自己亂用藥。
總之,要正确的認識寶寶攢肚,平時也要多學些育兒知識,當遇到問題時就不容易慌張或做錯了。
重要提示
寶寶攢肚是因為在哺乳期間消化能力提升,對母乳或牛奶的吸收多殘留物少而導緻的排便減少,是腸胃功能增強的表現。
而便秘則是寶寶腸胃功能受損的表現,這兩者之間家長們需要做好區分,從寶寶日常的精神和進食狀态,以及排便的具體情況就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