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这句育儿俗语“一睡二哭三攒肚”,说的就是前三个月宝宝的发育特点。
在出生的第一个月,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到了第二个月,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延长,但变得爱哭不好带了。
到了第三个月,宝宝会开始攒肚子,便便间隔时间延长,甚至几天才拉一次。
不过,宝宝攒肚,也不都会经历,也不是都是从三个月开始经历,有的宝宝从两个多月就开始出现攒肚了。

对于宝妈们来说,都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技能,那就是给自己的宝宝看粑粑,通过粑粑来观察宝宝的身体是否正常。
自己家的宝宝有没有正常拉粑粑一直都是宝妈们关注的问题,要是遇到宝宝不拉粑粑的情况,宝妈们难免都会焦虑起来。
“我们家的宝宝已经两三天没拉粑粑了,是不是便秘了?”
“那会不会是宝宝在攒肚呀?”
面对宝宝不拉粑粑的问题,宝妈们第一反应就是是便秘的问题,但有时候就可能是宝宝在攒肚而已。
宝宝不排便,通常情况下都会有攒肚和便秘的两种情况,如果是宝宝在攒肚,那么妈妈就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这是宝宝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要是宝宝便秘了,就需要重视起来了,因为这已经是属于病理问题。但有的妈妈可能会不懂什么是攒肚?
攒肚和便秘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1宝宝攒肚是怎么回事?
也许很多妈妈都听说过“攒肚”这个事情,但很多时候是只听闻其名,而不见其身,因为攒肚这件事情,也并不是每一个宝宝都会经历的。
所谓的攒肚,其实就是宝宝身体肠胃吸收能力变好了,而导致粑粑积累不够,长时间不排便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宝宝添加辅食之前, 都是以母乳或者是配方奶喂养,而奶水中的营养成分是非常高的,再加上都是液体的状态,能够形成的废弃物比较少。当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提升之后,吃进去的东西就都全部被吸收,有残留的就更少了。
而宝宝的排便是需要有一定的累积量才能刺激到肛门进行排泄的, 如果宝宝肚子里的粑粑比较少,好些天才能积累成一泡屎,那么就会出现几天甚至是十天八天不排便的情况。而这,就是宝宝攒肚的整个原因和过程了。
如果是宝宝在攒肚, 那么就意味着宝宝的肠胃功能在发展和提升,是属于正常的情况,这表明着自家的宝宝吸收好。
而攒肚的问题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的2~3个月之间的哺乳期内,当开始添加辅食之后,宝宝攒肚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消失消失。
2到底怎么看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了呢?
宝宝两个月开始攒肚,三四天拉一次,然后到一个礼拜一次,但宝宝每次排便一点都不费劲,拉的屎也不干,最长的一次十三天才拉,但是拉的很轻松,扑拉一声就完事,加辅食以后基本一天一次,偶尔两天一次,没便秘过。
这是一位妈妈描述的关于宝宝攒肚子的经历,她也没经验,但她有很细心地去观察,省了很多事儿。
的确,到了两个月后,部分宝宝会出现大便次数变少的情况,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
这是因为母乳在宝宝消化系统留下的残渣少,但并不一定是便秘,这时候家长会判断就很重要了。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点来看
看宝宝吃奶情况和状态
攒肚是正常现象,因此攒肚的宝宝其他方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吃奶和平时差不多。
但如果是便秘,随着大便干结在宝宝的肠道里,宝宝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是腹痛的情况,吃奶会明显减少,还会 烦躁,甚至是哭闹。
摸宝宝小肚子是软还是硬
攒肚时,宝宝肠道是通畅的,因此肚子摸上去软软的。
但若是便秘,宝宝肚子里“有存货”堆积在肠道内,摸宝宝肚子时,会摸着肚子没那么软。
看宝宝拉便便时的表现
如果是攒肚,宝宝拉便便时会比较轻松顺利,就像前面妈妈描述的“扑拉一声”,宝宝 不会有痛苦的表情。
如果是便秘,我们也体验过那种感受,会很用力很难受,表情很痛苦,宝宝便秘也是如此。
看宝宝大便形态
攒肚是正常情况,所以大便仍然是金黄色的软便,或是金黄色糊状的便便。
便秘就不一样了,拉出来的便便比较干比较硬,甚至是一粒一粒的,严重时还带有血丝或者黏液。
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来说,出现“大便少”的情况基本都是攒肚子,很少便秘。只要宝宝其他方面都正常,就不用担心。
3宝宝出现攒肚子,家长可以怎么做?
攒肚是正常的,就算不处理也能慢慢变好。
但大部分家长遇上这种情况会比较焦虑,毕竟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没经验,也更容易紧张。
如果实在担心,可以这样来帮助宝宝促进排便——按摩肚子。
方法:以肚脐为中心,双手分别从宝宝肚子的右下滑向左上,交替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肚子,做3-5次。
按摩肚子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就可以促进气体和便便的排出。
不过新手爸妈大多没经验,当遇上一些“难题”时就很容易做错。就比如当宝宝经历攒肚期时,就可能有这样的认识,或是做错。
◎误区一:宝宝几天不拉便便,是便秘或上火,要多喝点水。
前面分析了那么多,6个月前的宝宝更可能是攒肚子,正常现象。
而且正常的健康宝宝,只要每天奶量足够,也不需要给宝宝喂水。
反而不正确的给宝宝喂水,甚至大量喂水,会加重宝宝代谢负担,占肚子影响吃奶,奶量摄入不足影响发育,反而不利于宝宝健康。
所以,不建议给还没添加辅食的健康宝宝,额外喂水。
◎误区二:宝宝几天不拉便便是不是因为吃不饱?
当然不是,是因为随着宝宝消化能力增强,残留在肠道的残渣少而出现的排便时间间隔延长。
所以,不能因此说宝宝“吃不饱”,更不能盲目的给宝宝“多喂奶”,吃的多会增加宝宝肠胃负担,甚至出现积食。
◎误区三:宝宝几天不拉臭臭,给娃吃点药或用偏方促排便
也有些家长是“病急乱投医”的状态,尤其是宝宝有点“小异常”就会很着急。
看到宝宝几天不拉臭臭,可能给宝宝连着吃很长时间益生菌,或是使用其他药物,甚至使用一些当地的土偏方……
如果是攒肚,这些都不需要,但如果真的是检查后,医生说是便秘,那也要听医生建议进行纠正,不能自己乱用药。
总之,要正确的认识宝宝攒肚,平时也要多学些育儿知识,当遇到问题时就不容易慌张或做错了。
重要提示
宝宝攒肚是因为在哺乳期间消化能力提升,对母乳或牛奶的吸收多残留物少而导致的排便减少,是肠胃功能增强的表现。
而便秘则是宝宝肠胃功能受损的表现,这两者之间家长们需要做好区分,从宝宝日常的精神和进食状态,以及排便的具体情况就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