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有“福”】古蒸魚燕:守正創新 讓非遺走進大衆

【新春有“福”】古蒸魚燕:守正創新 讓非遺走進大衆

古蒸魚燕非遺傳承體驗店揭牌。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新春有“福”】古蒸魚燕:守正創新 讓非遺走進大衆

市民在品嘗食品。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新春有“福”】古蒸魚燕:守正創新 讓非遺走進大衆

廚師在煮古蒸魚燕。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東南網1月2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新春臨近,今日上午,擁有三百多年曆史的古蒸魚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設了非遺傳承體驗店,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文化魅力。

走進古蒸魚燕非遺傳承體驗店,記者看到,店鋪設計将傳統藝術與現代生活理念相結合,熔古鑄今。差別于傳統非遺零售商店,擁有多元化的體驗場景,通過“舌尖”體驗,帶動“指尖”消費,線上線下的一站式非遺生活體驗館,以非遺技藝和前沿思維賦能,為消費者提供了個性化和精準化的服務。

據了解,古蒸魚燕主要食材取自生活在連家船民海釣的青鳗魚,隻留中間背脊部位魚肉,順勢刮魚肉,去掉刺、皮、魚頭和内髒,最後将剔好的魚肉剁碎,放入古法器具内加入适量的食鹽,反複攪拌成為細膩均勻的魚漿。其次是澱粉,山園地生産的番薯澱粉是魚燕皮的首選,制作者以6:4的魚漿澱粉配比,将魚漿反複推揉至勁道有彈性,再搓成長條型,按比例切成小段。用擀面棍擀成适當大小的魚燕皮,内餡的精準選材将更好的誘發出魚燕的鮮味。

“古蒸魚燕技藝能保留至今,品質制作不斷創新至關重要。”古蒸魚燕非遺技藝第九代傳承人林道球說,經過一代又一代傳承人的不斷探索、總結、改進,無論是工藝或者食材選用、混合,都形成了最後的标準——品質與匠心。

林道球表示,作為新一代非遺傳承人,他親眼見證了那些在角落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在煥發全新的光彩,許多非遺技藝正在成為旅遊市場的“新爆品”。

“目前,現有的非遺傳承人,多為祖輩技藝的傳承者,他們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征和鄉土氣息,不具備大衆市場的開發能力。另外,因為生産制作成本過高,不具備規模化量産的能力,推廣力就十分有限。”林道球說道,選擇在三坊七巷開設零号店作為古蒸燕非遺展宣傳以及新零售研究基地,将持續以人、貨、場、文等多元化次元為核心不斷創新。

對非遺的創新發展,林道球體會到,要做到“傳承創新發展一緻性,傳承不呆闆、創新不偏離、發展不停步”。他認為,非遺文創非常重要,它是古老的非遺進入百姓家庭的橋梁,在專業隊伍進行系統性開發的基礎上結合家族傳承技藝,融入時尚元素和本土文化資訊,讓非遺技藝增添更多的本域文化衍生品,以此帶動非遺産業的壯大。

據了解,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三坊七巷是“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也是“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更是福州的曆史之源、文化之根。而今,這片土壤裡正紮根孕育着許多非遺項目傳統的文化與古老的坊巷相得益彰迸發出新的生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