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立夏,一年中夏季開始的日子。“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表示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人們習慣上把立夏當作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古代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郊舉行迎夏儀式。在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春光逝去,未免有惜春的傷感,于是備酒食享用,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櫻筍餞春歸。”

有些地方還有迎夏“嘗新”之說,即立夏日嘗三樣時鮮菜蔬。南京指玄武湖的櫻桃、高淳的青梅、鎮江的鲥魚;蘇州則指櫻桃、青梅和麥子;無錫甚至分“地三鮮”(蠶豆、苋菜、黃瓜)、“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和“水三鮮”(海蛳、河豚、鲥魚)。嘗新的還有蠶豆,所謂“消梅松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無論是何三新,嘗時鮮,便是立夏的樂趣。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圖源:圖蟲·創意

“送春迎夏”是民間送别春天,迎接夏季的到來,并保佑炎夏安康的儀式。杭州拱墅區的“半山立夏習俗”極具代表性。

半山立夏習俗集信俗活動、社會交往、遊藝習俗、節令飲食、集市活動等于一體,有蠶花會、立夏祭祖、娘娘誕廟會、吃烏米飯、采摘蠶豆、稱人、繪泥貓等等。立夏習俗在當地男女老少廣為參與,世代相傳,也表達了順應天時、祈福迎祥的美好願望。2016年11月,“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拱墅區以“半山立夏習俗”成為全國十個代表性社群之一。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半山烏米飯 / 姚建心 攝

立夏前後,氣候溫暖,莊稼生長漸旺,江南一帶農事、蠶事漸入忙季。半山地區曆來種植水稻、植桑養蠶,當地百姓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積累了農事知識,形成了節日風俗習慣。

半山泥貓習俗同半山一帶繁榮的桑蠶業密切相關。傳說半山娘娘廟殿内塑像座前,時常出現黑、白、黃等七彩神貓,坊間流傳,隻要去娘娘廟求隻泥貓放在蠶匾或蠶架上,自能消弭鼠患,可獲蠶桑大豐收。泥貓的形态還是雙面的,兩面神情各異,一喜一嗔,老鼠見到貓不怒自威的模樣也要吓得跳三跳。久而久之,泥貓就成了桑農的鎮鼠之寶,他們把泥貓視為蠶花的守護神,希望能消災祛邪、家業豐足。如今雙面也被賦予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聰明伶俐”等新的寓意。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半山泥貓

立夏日“稱人”,以求孩童清淨安樂,老人福壽雙全;跑山頤身健體;吃“烏米飯”保一夏平安;“半山泥貓”祈盼豐收······既展示了天人之間的和合融洽,也寄托了群眾對健康繁華的期許。

盛夏伊始,萬物秀。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策劃:知樂

設計:小垂

編輯:知樂

回顧閱讀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非遺歲時記 | 谷雨·煎茶煮雨,畫耕弄晴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跟着非遺過春天 | 一杯碧螺春,飲盡江南春

非遺歲時記|立夏·櫻筍餞春歸,熏風帶夏來

跟着非遺過春天 │ 絹花朵朵開,邀君共賞四時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