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傳人姜文英:指尖有絕技 巧手裁出幸福來

“非遺”傳人姜文英:指尖有絕技 巧手裁出幸福來

繡娘正在刺繡(央廣網發 劍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央廣網貴州5月5日消息 一描一剪、一針一線……交織成了一名“手藝人”的白天黑夜。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有這樣一名能工巧匠,她用手中的剪刀針線和掌中的老繭,将39載時光凝于指尖,無聲訴說着匠人的執着真言。蟬聯兩屆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剪紙刺繡技藝大賽冠軍。她就是活躍在剪紙世界裡,光耀自己且照亮他人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苗族剪紙工藝大師、2022年貴州省“五一”勞動表彰獲得者——姜文英。

一大早,趁着晴好天氣,姜文英來到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的潘花合家,回收訂單繡片。

潘花合與姜文英合作已有15年之久,每月都有一份較為穩定的收入。村子裡像潘花合一樣與姜文英長期合作的繡娘就有15個。

“非遺”傳人姜文英:指尖有絕技 巧手裁出幸福來

姜文英(左三)和村民在交流刺繡、剪紙技藝(央廣網發 劍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無論刮風下雨、春秋代序,隻要有空,姜文英都會主動上門回收繡片,結算工資并帶來新訂單。這幾年,在姜文英的影響下,村裡的10多名繡娘都加入了賺錢的行列。

姜文英說她最高興看到的就是每次工資發給繡娘的時候,因為繡娘們出自真心的笑容特别感染人,更證明了我的價值和意義。

從事剪紙創作三十多年間,姜文英已記不清楚自己用廢過幾把剪刀,幾根繡針,可她手上厚厚的老繭卻記得,那裡留下了時間打磨的印迹,記載着她是如何從一個花季少女到一名合格繡娘的所有歲月。

“非遺”傳人姜文英:指尖有絕技 巧手裁出幸福來

姜文英(中)為學員指導剪紙技巧(央廣網發 劍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直以來她都有一個心願,就是幫助那些空有絕技而無緻富門路的農村繡娘,将她們的指間絕技轉化成指尖經濟。

在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繡娘潘四英的心裡,姜文英不僅是自己的姊妹、掙錢的領路人更是自己的老師,她說:“姜文英老師不僅技術高超還十分有耐心,經常教我們繡新花樣。以前我們都是自己繡自己穿的,自從遇到她,才發現我們習以為常的手藝還能變成賺錢的活計。”

對于一名創作型繡娘來說,創作靈感尤為重要,然而,靈感卻不會從天而降,有時它産生于跋山涉水的途中,有時出現在獨處繡花裁紙的靜谧裡,它有時發生在老妪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有時又發生在家國大事的字裡行間……它猝不及防又稍縱即逝,為了抓住這些創作源泉,姜文英總會第一時間趕到自己的創作天地去,用一描一畫、一剪一劃、一針一線記錄下來,哪怕是在午夜酣睡的夢中,哪怕是在吃到一半的餐桌上,她說:“勞動能讓人忘掉一切煩惱,能讓人聚精會神。一天認真做好一件事,然後一年做好這一件事,最後十年二十年你甚至一輩子就做那麼一件事,是以就成就了工匠。”

“非遺”傳人姜文英:指尖有絕技 巧手裁出幸福來

衣服上的刺繡圖案(央廣網發 劍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幅作品從落筆描花樣到收針作品成,共需要描樣、挑剪、縷線等等八九道工序,大多時候為了創作出一副令自己滿意的作品,姜文英不得不縮減自己的吃飯時間甚至是休息時間,經常睡眠不足4小時甚至是通宵達旦。

由于長期埋頭、剪紙和凝視,讓姜文英手指時常疼痛僵硬,最嚴重時甚至連剪刀都用不了。但對剪紙的熱愛讓她戰勝了一切,最終她用十年如一日、追求極緻的工匠精神赢得了大家的稱贊和尊重。姜文英也先後被授予10餘項國家、省州級榮譽。

“姜老師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和道理,讓我們明白了傳承的意義。以後我也會将我所學交給孩子們,讓我們的苗族文化一代傳一代,把它發揚光大。”講到姜文英,繡娘潘根妹眼中充滿着敬意地說。

“非遺”傳人姜文英:指尖有絕技 巧手裁出幸福來

村民在在姜文英的攤點挑選繡片(央廣網發 劍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姜文英尤為擅長創作苗族神話題材的剪紙作品,其原生态古拙審美的民族情結受到了國内外人士的青睐,作品流傳甚廣。為傳承苗族刺繡文化,将這一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姜文英幫多家企業對苗族婦女進行教育訓練,實作傳承與創業緻富的目的。

這些年來,她與40餘名繡娘聯手創立的劍河縣苗族剪紙藝術苑,帶動周邊群衆200餘人就業。

每當談及剪紙事業,姜文英總是充滿着希冀和堅定,她說:“生命不息傳承不止。我堅信我的這份事業能夠一直堅持下去,再說現在國家政策那麼好,那就更值得我去讓這門手藝走進村村寨寨,走進校園,讓這門技藝長久承襲下去。”(吳昌連 楊家孟 吳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