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内經濟騰飛,汽車也從以前的“奢侈品”變成了普通老百姓的代步工具。大部分人買車時都願意去4S店或者比較大的汽貿城,覺得從這裡買的車品質更放心。但是山東的李先生從汽車城買了一輛奔馳,卻發現自己的車竟然被拆解過。

李先生購買的是一輛奔馳gls450,落地價110萬。開了快兩個月時,李先生開着車去貼車衣,貼完後檢查時發現了異常。貼膜的從業人員告訴他,這輛車的車頂不夠光滑,車漆摸上去很粗糙,感覺這輛車有問題。
聽到從業人員這麼說,李先生也覺得有些詫異,趕緊去檢視情況。他一對比發現這輛車确實有很多問題,原本車頂上是有流線條的,現在都沒有了,改成了钣金設計。車頂上的車漆凹凸不平,完全不像是原廠噴裝的車漆。
車身表面有這麼多問題,李先生覺得車内肯定也有問題,他檢查了一下,果然沒有猜錯,車内的一些包邊稍微用手掰一下就會露出很大的縫隙。這輛車才買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間也沒有發生過大事故,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李先生覺得,這輛車出廠之前肯定被動過手腳。
為了驗證自己内心的想法,他立即把車開到了當地的汽車評估協會,經過評估師的檢測,發現這輛車的确不像是新車。評估師對車漆進行了檢測,發現車漆的厚度存在很大差異,車身的厚度大約在100um,在車頂的厚度卻達到了500um,有些地方厚度竟達到了1000。
如果是原廠噴裝的車漆,厚度應該是非常均勻的,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由此可見這輛車的車頂肯定被維修過。另外車内也有很多地方顯示這輛車被拆解過,車上的有些零件也被換過了。
李先生非常納悶,自己明明買的是一輛新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他決定找汽車城讨個說法,但是汽車城負責人給出的回應,卻讓李先生非常生氣。
對方把責任全都推到了李先生的身上,對方承認這輛車有維修過,但是在李先生把車提走之後進行的維修,就是不肯承認在車輛賣出之前就進行過拆解維修,他們堅持表示這件事跟自己沒有任何關系。
李先生聽到這話氣不打一處來,他本來還想跟汽車城好好協商,但是現在對方不僅不承認錯誤,還把全部責任推到自己身上,他決定不再跟對方協商,要求對方退車。
汽車城卻拒絕了他的要求,并且表示隻要李先生能拿出證據證明這輛車是在提車之前進行的維修,就可以給他退車。李先生覺得對方故意強人所難,車輛維修的情況很難進行時間上的判定,自己哪裡有證據?
所幸李先生這輛車是貸款購買的,銀行在他的車上安裝了GPS,車輛行駛的軌迹被完全記錄了下來。從行駛軌迹上可以看出李先生的車沒有在一個地方過長時間的停留,也沒有去過大型的修理廠,從側面證明了提車之後李先生沒有對車輛進行過維修。有了這些證據,李先生直接找了律師起訴了汽車城,表示自己一定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花100多萬買一輛新車,沒想到竟然是一輛二手車,車子的品質還如此之差,這種情況放在誰身上估計都無法接受。如果和汽車城能跟李先生好好協商,也不至于走到對簿公堂這一步。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