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看古人的“冰箱”“暖手寶”都長啥樣

看看古人的“冰箱”“暖手寶”都長啥樣

遼代石獅茵鎮。本稿圖檔均由遼沈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

看看古人的“冰箱”“暖手寶”都長啥樣

畫琺琅瓜瓣花卉唾盂(左)。

看看古人的“冰箱”“暖手寶”都長啥樣

清掐絲琺琅蟠龍透雕寶相花獸耳冰箱。

本報記者走訪了遼甯省博物館、沈陽博物館、新樂遺址博物館、遼甯省圖書館等遼沈地區多個重要文博場所,對其常設展、臨時展及這些展覽上展出的文物寶貝們進行梳理,分類推薦給您,展示家門口就能看到的精品展覽和稀世珍寶。您有想推薦的展覽和文物寶貝也可以告訴本報。

冰箱、“暖手寶”、唾盂……與咱現代人相比,古人的生活用具不但挺全,還處處透着精緻和講究。并且,這些實用型的精美文物,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

掐絲琺琅 蟠龍透雕寶相花獸耳冰箱

此為乾隆時期宮内貯藏食品的冰箱,由銅胎掐絲琺琅工藝制作而成。冰箱表面為淡藍色地,邊緣部分為深藍色;冰箱四邊雕鎏金镂空寶相花纏枝紋等紋飾,兩側另鑄有鎏金獅首銜環形狀提手;冰箱上部為木雕方形蓋,蓋中央镂空透雕雲龍紋及正龍,圖案繁缛無比,顔色明豔華麗。

和現代人用冰箱一樣,古人會拿它冰鎮一些飲料、瓜果,夏天吃起來很爽快,也可以給食物保鮮。那冰從哪來呢,冬天從河裡挖出來,放進地窖裡,夏天就可以拿出來享受了。

除了冰鎮瓜果外,這種冰箱還兼備空調的作用,由于四周和蓋子都是镂空的,冰融化時吸收室内的熱空氣,透過蓋上镂空的排氣孔調節室溫就可以當做空調使用。

賞寶點位:沈陽博物館常設展覽《鎏光釉彩 盛清大器——沈陽故宮藏琺琅器展》

手爐

手爐是古人抱着取暖的,相當于我們現代人使用的電暖寶。

在沈陽博物館可欣賞到兩件手爐,均為清宮琺琅器。一件工藝是掐絲琺琅,一件是畫琺琅,兩種工藝效果的差別很明顯。掐絲琺琅工藝的上面有紅色的蝙蝠紋,紅色蝙蝠,等于洪福齊天。爐蓋四周和提手都是鎏金質地,兩邊的耳朵,也是蝙蝠圖案,蓋子上面有雙喜,還有纏枝柿子,花卉紋,說明它很有可能是為婚禮制作的。畫琺琅工藝的則有松有鶴,象征松鶴延年,還有母子獅子,象征家庭和睦,都是吉祥寓意的圖案。這兩個清宮琺琅器手爐,也展現了古代宮廷生活極緻到了每一個細節。

遼代石獅茵鎮

遼代石獅茵鎮高12.5厘米,長19厘米。為沈陽新民市公主屯鎮遼濱塔村出土。采用灰色細砂岩雕造,形制相同,左右相向。獅身塗有顔色。軀體、四肢、頭尾用綠色,口唇塗紅色,雙目用黑白兩色。這對石獅雕工精巧,造型憨态可掬。獅身塗有顔色,軀體、四肢、頭尾用綠色,口唇塗紅色,雙目用黑白兩色,反映了遼代石雕工藝和審美取向。

古人常常席地而坐,有些低矮的床榻上需要鋪上席子,“石獅茵鎮”就是用來壓住席子邊角的飾物。五代之後,中原開始流行高腳的桌椅,不再使用茵鎮與席子的搭配,但北方契丹族席地而坐、使用茵鎮的習慣仍然保留着,成為遼代貴族室内起居生活的坐具備品。娴熟的刀法中,可見是遼代契丹族相容并蓄、吸收漢族先進工藝文化的有力例證。

賞寶點位:沈陽博物館常設展覽《沈陽曆史陳列》展,第一展廳

雲亭紋飾銅鏡

雲亭紋飾銅鏡為沈陽地區出土,為金代文物。它直徑13.8厘米,厚0.3厘米。圓形,圓鈕,鈕外高浮雕四亭内坐一人撫琴,四亭間各飾一朵雲紋,鏡緣上順時針陰刻檢驗記“長泰縣”及花押。鏡中人物生動形象,繪畫手法細膩,展現了金代受漢文化影響深遠。

沈陽地區的金代城址内發現的文物非常豐富,釉彩光亮的金代瓷器,紋飾精巧的銅鏡,都說明着當時生産力與生活水準的提高。

畫琺琅瓜瓣花卉唾盂

畫琺琅瓜瓣花卉唾盂是清中期宮廷實用器。全器以銅胎畫琺琅工藝制成。唾盂分為上蓋、下盂兩個部分,上蓋近于半圓形,蓋頂部有圓鈕,鈕下飾紅黃色、藍綠色兩層如意頭紋;蓋下部口沿鎏金;下盂為圓碗式,碗口部接八棱八瓣形闆沿,闆沿外端亦鎏金;唾盂蓋、碗及闆沿兩面均為淡黃色地,工筆重彩描畫多種花卉、瓜果、蝴蝶等物,其空白處,施以細密的棕色斑點;唾盂蓋、碗裡面及底部均為白色地。這件清宮原藏的畫琺琅唾盂,以其超乎尋常的秀美圖案卓而不群,其表面效果給人以夢幻般的感受。

遼沈晚報記者 朱柏玲

來源:遼沈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