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終于趕上了科幻小說。這在2018年更合适。
科幻小說與世界。他們互相創造。外界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顯然更大,但科幻小說對世界的影響更具針對性。兩者是水準的。
此外,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裡。在我們周圍随處可見新秩序的迹象:我們的生活與父母的生活截然不同,也與我們的父親截然不同。生活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們要麼被它向前推進,要麼被抛在後面。我們騎在這款飛馳的後背上,在技術上,如果風險躍升,勢必會摔斷脖子。我們——或者至少是大多數人——坐在客廳裡,看着移動和說話的圖像。我們乘坐的汽車速度高達每小時100英裡,在橫跨非洲大陸的寬闊瀝青路上,或者在空中乘坐速度接近聲速的飛機。我們住在可以自動調節溫度的房子裡,在上升到雲層的高層建築中工作。我們,或者至少是我們中的一些人,手中擁有摧毀另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力量。我們 - 或者至少我們中的一些人 - 已經登上了月球。
這是我四十多年前寫的。它們仍然是真實的,但它們已經很平淡無奇了。今天,我們建造了一個空間站;我們觀測了木星,土星和海王星;我們已經繪制了火星地圖,我們的機器人已經探索了火星表面;在軌道望遠鏡的幫助下,我們擴大了對宇宙的了解,通過巨型加速器識别最小的分子結構;我們已經克隆了綿羊和豬,以讨論是否應該克隆人類;我們已經破解了人類基因組;我們已經消除了天花等疾病,但我們發現新的疾病足以消滅整個人類 我們在辦公桌上使用的計算機的計算足以與四十多年前的家庭大小的機器相媲美;我們在網際網路上做生意,我們與人交流,網際網路使我們能夠與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保持聯系。無論是堪薩斯州的勞倫斯,還是紐約或上海的街頭,我們都會通過手機與人交談或發送和接收消息;有時,我們可以從手腕上的裝置上拍攝電子照片,并立即将其傳輸到世界任何地方;我們不斷從1975年不存在的新聞媒體獲得新聞......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這不是科幻世界嗎?
四十多年前,人們問科幻作家的問題始于這樣一個問題:"你瘋狂的想法來自哪裡?"轉"人現在在月球上,你還能寫什麼?"。現在,随着科學和技術每天将科幻小說的想象力變成現實,這些問題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四十多年前,艾薩克·B·阿薩克·阿西莫夫(Isaac B. Asaac Asimov)曾經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世界:宇宙飛船和核能(以及核戰争的威脅),比聲音更快的飛機,抗生素,登月(在阿西莫夫看來,這是最夢想成真)——這些都是他和羅伯特·肯尼迪做過的事情。A. Robert A. Heinlein和其他作家在1939年和1940年代初寫了關于它的文章。
......
早在1863年,從第一部小說《氣球裡的五周》開始,儒勒·凡爾納就開始寫出起源于科學家實驗室和工程師繪圖闆的奇迹。庫爾德·拉斯維茨(Kurd Lasswitz)于1897年撰寫了《兩顆行星》(On Two Planets),根斯巴赫(Gensbach)于1911年在美國撰寫了《偉大的科學家拉爾夫124C 41 Plus》(拉爾夫·124C 41 Plus);更早,在1849年,埃德加·愛倫·坡出版了"未來"("Mellonta Tauta"),他的書籍和故事描述了未來的奇迹以及通往美妙而令人興奮的未來世界的偉大旅程。然而,一個多世紀以來,特别是在1926年之後,大多數人(包括少數著名科學家)都嘲笑科幻小說中的概念,如重型飛機,核武器和原子能以及太空飛行,任何涉及它們的工作都被斥為"純粹的科幻小說"。

"Ralph 124C 41 Plus"描述了太空旅行,整容手術,熒光燈,點唱機,液體肥料,揚聲器,飛機,睡眠學習,太陽能,雷達,不鏽鋼,縮微膠卷,電視,無線電網絡,空中文單詞1,水培,錄音機,水上運動表演,自動售貨機,夜間棒球,玻璃纖維和合成纖維 - 所有這些都寫于1911年。
科幻小說基于這樣一種觀點,即世界正在發生變化,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人類要麼自己适應環境,要麼适應環境,要麼就會滅亡。這是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1970年暢銷書《沖擊未來》(Shock Future)的主題,作者在書中寫道:
變革的狂熱是如此強大,以至于它颠覆了整個體系,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枯萎了我們的根源。變化是人類生命未來入侵的過程,我們必須仔細審視它,不僅要從曆史的宏觀角度看,還要從經曆過變化的活着的人的角度來審視。
現在,沒有人談論未來的影響。這并不是因為人們對托夫勒所說的"未來的到來"引起的"疾病"免疫,而是因為改變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種習慣,不值得一提。然而,在1970年代初,托夫勒指出,科幻小說可以使人們對未來的沖擊免疫。他引用了另一位"未來主義者"(這個詞已經廣為人知幾十年)羅伯特·榮克(Robert Jungk)關于教育的話:
今天,人們幾乎完全專注于了解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事情。明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課程和練習應側重于發展科學、技術、哲學和預測的危機,以及今後對這些挑戰的可能答案。
托夫勒接着說:
在這些課程中,我們沒有"未來文學"可以使用,但我們确實有關于未來的文學,不僅是偉大的烏托邦小說,還有當代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一種擴充思維的力量,可以用來養成人們預測未來的習慣。我們的孩子應該向Arthur C.C學習。亞瑟·查爾斯·克拉克、威廉·坦恩、羅伯特·海因萊因、雷·道格拉斯·布拉德伯裡和羅伯特·謝克利的小說不是因為它們使他們能夠了解宇宙飛船和時間機器,而是因為它們可以引導年輕人探索政治、社會、心理學、道德問題的叢林,這些都是他們長大後必須面對的事情。科幻小說将成為"未來學初級課程"的必讀之作。
這并不是說我們生活的科幻世界是科幻作家想要看到的。有時,像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這樣的作家并不打算預示未來,而是要阻止它。是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等不及未來,他們的讀者與那些害怕變化并屈服于未來影響的人不同,他們不想等待未來的到來,而是希望通過閱讀關于未來的小說提前看到未來。但在關于未來的小說中,關于未來的警示故事幾乎和粉飾過的故事一樣多,即使是最美妙的科技天堂也有一兩個長蟲蘋果。
生态問題,人口過剩,機械化戰争的恐怖,濫用核能,洗腦心理戰,社會對人們的洗腦 - 所有這些,以及更多,在其他人認為他們是問題之前很久就被科幻小說作家譴責。
這種預測未來危機的能力,生動地表達危機對人類的後果和啟示,并提出替代方案的能力是科幻小說的主要功能之一。面對其生動的表達,科幻小說衆所周知的預測能力已經黯然失色。
如果是這樣的話,科幻小說應該被視為科幻世界的文學。那個快樂的時刻還沒有到來(這是我在1975年寫的),但這個偉大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那個快樂的時光可能已經到來,但人們發現,就像那些科技天堂一樣,它是一個有蟲子的蘋果。哈蘭·傑伊·埃裡森(Harlan Jay Ellison)在1967年對《危險異象》(Dangerous Visions)的介紹中說:"新千年即将到來。正在發生的事情使我們變得偉大。"好吧,到2018年,我們可以回顧并說,'發生的事情使我們成為我們所擁有的。"
"越來越多的人閱讀和觀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科幻小說,"我在1975年寫道。更多的科幻書籍出版,更多的科幻電影問世,更多的科幻劇正在醞釀中......"僅在1972年,就出版了348部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那時,科幻出版業開始蓬勃發展,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1980年達到1 200種出版物。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最初隻占市場佔有率很小份額的奇幻小說迅速增長,形成了與科幻小說不和的局面,甚至超越了後者。根據彼得·普林格爾(Peter Pringle)的說法,這一切都始于J.R.R.托爾金(J.R.R.托爾金的"指環王";随後的"柯南"系列,以及随後出版的艾拉·萊文的羅斯瑪麗的嬰兒,烏蘇拉·B·K·K·勒奎因的"海洋巫師"和彼得·比格爾的"最後的獨角獸"也在崛起。奇幻小說的興起可能隻是暢銷三部曲引發的趨勢,也可能是作家放棄追求理性答案的标志。
1975年,我追溯了科幻電影的流行曆史,從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到《人猿星球》和《愛情博士》。《奇愛》、《仙女座應變》、《發條橙》和有史以來最昂貴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然後,在1977年,星球大戰和第三種接觸被釋放;1978年,電影《超人》上映;1979年,《異形》和電影版《星際迷航》上映。突然之間,科幻電影不僅擺脫了二流電影和汽車影院電影的标簽,而且成為吸引大量投資和賺錢的劇情片 -更重要的是賺錢。事實上,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電影大多是科幻電影,有《E.T.外星人》、《星球大戰》及其續集和前傳、《灰色遊戲》系列、《侏羅紀公園》及續集、《獨立日》、《蝙蝠俠》和續集等。
1975年,《暮光之城》和《星際迷航》已成為過去,它們在電視上的成功将在未來實作,尤其是在《星際迷航》及其續集《星際迷航:下一代》、《星際迷航:深九号》和《旅行者号》等電影中。他們的成功在其他電視連續劇中得到了延續,包括根據我的小說《不朽》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不朽》。網絡和有線電視數量成倍增加,提供了對着名的巴比倫5和熱門X檔案的通路,并且新電視劇的一半似乎是基于科幻或幻想的。後來,一個專門的科幻電視訊道建立和營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擁有自己的節目和電影。
長期以來,長篇科幻小說一直不受出版商的歡迎,平均僅售出5000本精裝本,現在被認為有潛力暢銷書。亞瑟·M·克拉克(Arthur M.C. Clarke)的同名小說與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Space Odyssey)在1960年代後期售罄,但到1970年代中期,他出現在他的小說《遇見拉瑪》(Meet Rama)、拉裡·尼文(Larry Niven)和傑裡·普爾内爾(Jerry Pournelle)的《上帝眼中的塵埃》(The Dust in God's Eye)中,以及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沙丘之子》(Sandhills The Children of Dune)中,這是沙丘系列的第三部電影。 趕上了。1982年,科幻小說的新時代随着科幻三重奏的小說脫穎而出 -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礎邊緣",亞瑟·克拉克的"2010:太空漫遊二号"(2010年:奧德賽二号)和羅伯特·A·海因萊因的"星期五" - 以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名單上還有瑪麗昂·齊默·布拉德利(Marion Zimmer Bradley)關于亞瑟王的傳奇女權主義幻想《阿瓦隆迷霧》(The Mist of Avalon)。
與此同時,科幻小說開始在主流文學中獲得一席之地,主流作家開始使用曾經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獨有的概念和寫作方法。1975年,我提到了奧爾德斯·赫胥黎、喬治·奧威爾、赫爾曼·沃克、安·蘭德、約翰·赫西、皮埃爾·布爾、安東尼·伯吉斯和約翰·巴斯等主流作家,如巴特、托馬斯·品欽、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和庫爾特·馮内古特。在清單的下方,我們可以添加John Updike,Margaret Atwood,Don DeLillo,Doris Lessing,Marge Piercy,Joan J. Jean M. Auel,Angela Carter,Anne Rice以及Abe Kobo,Jorge Luis Borges,Italo Calvino,Carlos Fuentes和Gabriel Garcia等人。用其他語言寫作的作家,如加布裡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并非所有這些作家都認為自己是科幻小說作家,或者願意讓别人将他們的作品歸類為科幻小說。有些人,特别是拉丁美洲作家,寫魔幻現實主義,而另一些人,如阿特伍德,認為他們的作品是主流文學,否認他們寫科幻小說。其他作家,如馮内古特,堅持從他們的書中去掉"科幻"這個詞,切斷了他們早年與科幻小說的聯系。然而,科幻作家Ursula S. K. Legun和Frederik Pohl獲得了國家圖書獎,Ray Bradbury獲得了終身成就獎,偶爾的作家,如英國的William Golding,瑞典的Harry Martinson和英國的Doris Lessing甚至因其偶爾的科幻作品而獲得諾貝爾獎。
是什麼吸引了心情不好的讀者和評論家?
"小說是用語言表達的夢想,"小說科幻小說的主編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說。科幻小說包含了以技術為基礎的社會的希望,夢想和恐懼(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噩夢),"W. Campbell寫道。"
"有人指出,科幻小說是唯物主義者的'超自然'寫作,"格羅夫·康克林(Groff Conklin)在《最佳科幻小說》(The Best Science Fiction)中寫道,這是二戰後出版的第一本主要選集。如果你願意給"理性"這個詞一些靈活性,那麼所有這些故事都有合理的解釋。"
"科幻小說是一個穿着緊身腰的幻想故事。1940年代末期《驚人故事》和《驚心動魄的奇幻故事》的主編山姆·默文(Sam Merwin)說。
"社會科幻小說是文學的一個分支,專注于科學進步對人類的影響。艾薩克·阿西莫夫寫道。阿西莫夫不僅是一位科幻巨人,還以他的大量科普作品而聞名。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踏入了一個明确的海洋,走出它不僅是艱苦的工作,而且往往什麼都不是 - 事實上,塞缪爾·R·德萊尼堅持認為科幻小說是不可定義的,而亞瑟·克拉克将科幻小說定義為小說的一個未定義分支。
如果我簡單地定義它,我會稱科幻小說為"變革的文學",但我也喜歡使用"全人類的文學"的定義,類似于奧爾蒂斯稍長的定義:"科幻小說是對人類的定義和人類在宇宙中的作用的探索,它存在于人類先進而混亂的知識(或科學)中......"
科幻小說很難定義,因為它很難像其他類型的小說那樣區分某種行為,一個地方,甚至一個場景。其實,它是一種超品類小說,可以與任何其他小說類型混合,比如科幻偵探小說或科幻愛情故事。西方故事,哥特式小說,恐怖小說或最常見的冒險小說都可以與科幻小說相結合。也許定義科幻小說的唯一标準是它的态度:科幻小說包含着宇宙是已知的基本思想,人類的使命是了解宇宙,發現宇宙和人類來自哪裡,它是如何進化到今天,它将走向何方,什麼規律支配着它, 什麼将結束,它将如何結束。
大部分定義都有一個共同點:當技術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時,幻想小說就會演變成科幻小說,未來取代曆史作為人們決策的指南,即将發生的事情變得比已經發生的事情更重要。科幻小說比兩百多年前工業革命開始時更有意義。在18世紀中葉之前,科學是一種哲學追求,即使在科學家眼中也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事實上,科學經常讓科學家陷入麻煩,因為他們的發現經常與根深蒂固的想法相衝突。
在科學時代到來之前,可以稱之為科幻小說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但作家總是盡力使故事的神秘性,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真實可信。
阿西莫夫提議将現代科幻小說分為三個時期:1926-1938年,當時探索是主流,當時科幻小說是由普通作家創作的,他們隻知道少量的科學知識,主要是關于太空歌劇,怪物和"危險發現";第三個時期在社會學上占主導地位,1950年創刊的一系列新雜志(特别是《銀河科幻小說》)非常重視社會對科學進步的反應。根據阿西莫夫的說法,科幻小說的第四個時期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并形成了對當時仍然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學影響的抵制局面;1960年代以後,這種劃分變得越來越困難。對科幻小說産生深遠影響的雜志已經讓位于書籍,沒有比科幻小說更強大的編輯留下了自己的印記,科幻小說開始多樣化。最接近獨立類型的是1980年代的賽博朋克科幻小說。
在作家眼中,科幻小說一直有兩個魅力:實用性和自由性。科幻小說的有用性來自于它對目前事件的關注:核武器控制,太空旅行,機器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外星人,污染,廣告,電視,現在是網際網路和其他社會幹預,機器人,計算機,人口過剩,以及永恒的溝通,偏見,不寬容,不公正等問題。想要表達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的作家很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寫科幻小說。
多年前,英國評論家埃德蒙·克裡斯平(Edmund Crispin)在《泰晤士封包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上稱科幻小說是"物種小說的起源"。"它對人類的基本評價是,人類隻是這個星球上共同生活的一群動物之一。考慮到這一點,不難看出個人實際上如何在科幻小說中扮演一個小角色。既然有這麼多人-如果我們接受這一點,為什麼還要對包法裡夫人,Shred或利奧波德·布魯姆更真實呢?"
如果這種包容性的視角阻止了科幻小說深入挖掘永恒的主題,如人物塑造和愛情、戰争和死亡(除非它們具有社會重要性),那麼至少科幻小說在小說中呈現了一個從未被讨論過或可以讨論的場景:對于科幻小說來說,沒有一個主題是太嚴肅或太敏感而無法探索的。
但科幻小說是一個封閉的圈子,大多數人隻與自己的人交流。直到科幻小說在其小圈子中突破,人們才發現這些人正在讨論的問題對世界和對世界一樣重要。
原因是什麼?
一個重要因素可能是肯尼迪總統的登月計劃,當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在1969年邁出影響整個人類命運的一步時,該計劃取得了勝利。早些時候,蘇聯衛星喚醒了美國人對太空的重要性以及科學和技術對國家成功和生存的重要性。盡管美國後來暫停了月球探測計劃,但美國宇航局随後對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其他行星的觀測強化了科幻小說是關于現實而不是夢想文學的信念。公衆和科學家一樣關心行星的照片。20世紀末,關于人類遠征火星的小說開始遍地開花,公衆似乎準備開始遠征。
在你說服自己相信現實之前,人們必須首先有夢想。正如阿西莫夫在評論登月的成功時所說:"人類并不是都去月球,科幻作家和科幻小說讀者都功勞,但他們創造了一種氛圍,讓人們相信人類有可能登陸月球。"
對于許多讀者來說,科幻小說似乎比主流文學更真實,因為主流文學描繪的不是未來,也不是現在,而是過去。當報紙和雜志發表有關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的文章時,他們經常以這樣的句子開頭:"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或者"這似乎直接來自科幻小說中的一個場景......"
事實上,電視上登上月球的阿波羅11号宇航員,看起來像是1950年代初的科幻電影《登陸月球》。電影中的月亮場景是由Chesley Bonestell設計的。膠片的圖像品質可能有點粗糙,但這隻是因為膠片磨損了。唯一阻止這部電影與最近電影混淆的是電影中的女性宇航員,以及電影中作為調性的喜劇元素 - 來自布魯克林或德克薩斯州的笨拙船員。這些評論寫于1975年,到2018年,女宇航員不再新鮮。
近年來,我們已将數百顆衛星送入軌道,執行觀測和監視任務,播放電視節目(通常向地面上的單個無線接收器發送信号)和傳輸電話信号。1945年,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在他的小說中寫了關于同步衛星的文章,後來我遺憾地回憶起我在業餘時間損失了數億美元。
正如阿西莫夫所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科幻小說對太空飛行和原子彈的關注是合理的,外人此前曾打趣說科幻小說是"巴克·羅傑斯做的事情"。當維爾納·馮·布勞恩的V2飛彈落在倫敦上空,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時,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變得重要起來。在大多數情況下,世界大戰的勝利者都在實驗室裡,擁有更大更快的軍艦和飛機,雷達和聲納等裝置,可以定位和擊落飛機,以及幫助起飛和加速的火箭發動機。
将科幻小說帶出封閉圈子的另一個因素是快速增長的高中生和大學生社群,受過科學和技術教育的男性和女性以及各種膚色的專業人士。科幻小說特别吸引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那些喜歡思考問題,擁抱甚至享受未知的人。随着教育水準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高中畢業,進入大學,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走出學校,這使得科幻市場不斷擴大。一些大學生在校園裡學習科幻小說課程,這始于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今天的科幻課不像早期那樣具有破壞性,也不像以前那麼大,但它們已經成為許多大學課程中可以接受的一部分。
過去,高中科幻迷與同齡人的距離比較遠:他不喜歡他們,因為他覺得他們很無聊,他們不喜歡他,因為他不容易相處。于是他用科幻小說作為精神食糧來滿足自己躁動不安的心靈需求,把自己投入到科幻迷的懷抱中,因為那是擁抱他的群體。今天,情況仍然如此,熱愛書籍、科技書和科技愛好者的高中生仍然會離開同齡人的社交圈,經常被科幻小說和科幻迷組織所吸引。然而,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在看科幻小說和電視,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可能是大多數人最喜歡的書,即使他們隻閱讀與電影相關的小說或模仿指環王的作品。而且,未來将由書創造。事實上,所謂的奇點,或超越人類控制或認知能力的技術進步,通常被稱為書癡迷。
培養年輕人科幻閱讀習慣的另一個因素是二戰後高品質青少年書籍的激增,如萊斯特·德爾·雷伊、羅伯特·西爾弗伯格、傑克·威廉姆森、弗雷德裡克·玻爾、戈登·J·R·迪克森、唐納德·J·A·A·唐納德·A·由唐納德·A·沃爾海姆和安德烈·諾頓等作家撰寫的書籍,特别是羅伯特·E·A·海因萊因的年度青少年小說(由斯克裡布納出版社出版)是一個事件;它以前曾在成人讀者的雜志上連載。今天,新的青少年科幻作品的缺乏導緻高中讀者人數下降,引起了作家的注意,其中一些人,如大衛布林,已經發起了扭轉這種局面的運動。
也許最大的影響來自"媒體"(電影和電視)對科幻小說的接受。多年來,科幻小說一直被認為是青少年主題,适合廉價電影和低成本電視劇,如《少年派》和《迷失太空》,甚至廣受好評的電影,如《極限》和《陰陽魔術》,都是在沒有足夠資金的情況下匆忙完成的。登陸月球開啟了科幻電影的新時代,但最引人注目的轉變來自斯坦利·庫布裡克和亞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這不僅是一部昂貴的電影,而且這些輸入的效果 - 以及作者和導演的想法 - 也在螢幕上。随着《星球大戰》的輝煌成功,科幻電影的未來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大科幻電影可以拍成功,更重要的是,科幻電影可以産生天文數字的利潤。電影将科幻小說的一些象征意義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将科幻小說變成一種衆所周知的小說類型。科幻電影在從小說中掠奪素材的同時,也試圖用自己的術語取代科幻小說中的語言:人形機器人(機器人),曲速,力,時空轉移(運輸)......不僅如此,電影衍生小說也在書店的科幻小說架上争奪一席之地。
自1960年代末的《星際迷航》以來,科幻電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就《星際迷航》而言,它的衍生作品比三年前的系列本身賣得更好。《星際迷航》孕育了足夠多的"後代",使其成為一個品牌,而其他電視節目來來去去,有的赢得了一定的掌聲,有的一夜之間消失了。但在21世紀,人們很容易在電視上看到一部新的科幻劇集。這首先要歸功于獨立電視和衍生品市場的出現。在美國增加兩個新的電視網絡,需要有概念的電影和電視劇;以及有線電視訊道的出現,甚至是專門的科幻頻道,可以小規模播放節目。毫無疑問,下一個趨勢将是網絡媒體的發展。電視劇也會催生自己的小說,與傳統小說和雜志競争。
自從第一批清教徒定居北美大陸以來,它一直被認為是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歐洲國家一直無法逃脫傳統的禁锢。在北美的新殖民地創造了新的生活(當然,印第安人被犧牲了),每當某個地方的曆史降水緩慢,傳統行為模式随之而來時,那些不滿意的人就會向西遷移。對他們來說,是未來,而不是過去,引導他們前進。科幻小說誕生于法國和英國,但在美國卻被發現。
今天,該國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對未來的信心,其決定是基于一切将如何演變,而不是基于過去的情況。
世界終于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經不複存在。它像火箭一樣飛入一個未知的世界,劃定了想象中的新領域,并進一步擴大了人類可能取得的成就的邊界。
《隔行掃描的世界:世界科幻地圖史》第一章的摘錄由出版社删節并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