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伯明翰的研究人員10月時,完成了首例“豬腎移植人體”手術,把豬腎連接配接到大血管上,使其成功在患者體外“存活”3天,期間未出現排異反應。
該手術的成功,為動物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于是這幫研究人員鉚足了勁,在本月21号成功完成了“雙豬腎植入人體内部”。 該豬腎23分鐘後開始工作,自主産生尿液500ml,無副作用。該研究論文目前已登上《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圖注:《美國移植雜志》論文截圖
而這無疑再次給了科學家們很大的自信,或許真的可以借助豬器官幫助解決全球器官短缺危機。
接受豬腎移植的人是來自阿拉巴馬州的吉姆,57歲的他由于越野車比賽使頭部受傷陷入腦死亡狀态。在腎出現衰竭迹象後,他的家人便同意進行豬腎移植。
圖注:吉姆生前照
研究人員将吉姆的腎髒切除後,将兩個基因重編後的豬腎移植進患者體内。這是首次将豬腎移植進入人體内部,并且還是兩個全部被替換。23分鐘後,其中一個腎髒就迅速進入工作狀态,開始過濾血液,自主産生尿液。在24小時内,持續産生超500ml尿液。
對此該手術的首席研究員傑米·洛克(Jayme Locke)激動的表示:這是醫學史上改變遊戲規則的時刻,是異種移植領域的重要裡程碑!而對于把豬作為首選,傑米解釋道:豬的器官在功能和生理結構上都與人類的極度相似,且這并不是普通的豬。
圖注:進行手術的部分研究人員
這是一種經過基因編輯後的豬。科學家對豬身上的10出基因進行了改編,還消除滅活了4種導緻排斥的基因組。豬的整個喂養過程也嚴格堅持以器官移植為目的。這種通過基因編輯後的豬,在去年還通過了FAD準許,未來有望可以大規模的開展。
圖注:經過基因編輯的豬
“這是基因編輯帶給我們的驚喜”。整個過程中,基因編輯是有尤為關鍵的一個環節,而該技術最初是由生物學家山中伸彌發現,用于幹預老年領域。
2006年時,山中伸彌發現将成年體的基因重編後,理論上可以大幅延長人類的生存期,并是以獲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不過基因編輯具有較強的不可控性,生物學家辛克烈就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更穩定的輔酶I分子(“艾木茵”主成分),他還是以在14年時被評選為《時代周刊》影響力人物TOP100。
圖注:辛克烈入選報道
該物質不僅避免了基因編輯的不穩定性,同時在維持端粒長度、增加線粒體數量等方方面面,可進一步促成了身體機能的年輕化形态。辛克烈教授本人也熱衷于該物質,拉着家裡人連續多年食用,80多歲的老父親現在仍是健身房的常客,或許也與此有關。
不過由于提純的複雜程度,該分子起初隻受用于富人。直到前幾年大陸科學家們研發出“綠色全酶法”,不僅将提煉方式變簡單,純度更是提升至99%。而後入駐京東的國産膳食劑“艾木茵”引起高度關注,熱度呈指數級增加。東京大學、哈佛醫學院、清華-北大聯合生命科學研究所等衆多知名學府,都紛紛下場為其背書,他們通過科學實驗證明 “艾木茵”中的輔酶I對人體的運動能力、握拳力量、身體機能等都存在正面回報。
圖注:清華-北大研究論文截圖
對于此次基因編輯技術在器官移植領域突出重圍,首席研究員傑米表示:他們有望今年晚些在活着的患者身上進行更進一步的手術,因為此前豬心的移植成功給了我們莫大的希望。今年1月初的時候,美57歲患者Bennett接受了豬心移植,目前半個月過去了,他已經可以下地走路,幾乎完全像一個正常人。
這或許就是科學進步的意義。目前器官移植市場存在嚴重短缺問題,大陸每年成功移植的器官病例不到1萬例,但每年約有3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供需比約為1∶30。如今豬器官的出現,或能大幅助力器官短缺的問題。
不管是豬心移植的成功,還是豬腎移植的蹒跚起步,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