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孫承嗣夫婦墓發掘簡報(上)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原載《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2期,原文較長,分三次轉載]

[如有引用,請以原文為準]

為配合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新校區的建設工程,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聯合考古隊,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在新校園規劃區内進行了集中發掘,共發掘漢、西晉和隋唐墓葬100座。該工地位于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茅坡村南,北面緊臨韋郭公路。這裡位于隋大興唐長安城西南,相距約七、八公裡,地勢高亢,隋唐時代稱為“高陽原”,是都城内居民的主要墓葬區之一(圖一)。2002年4月10日至4月26日,我們對M12進行了發掘。該墓是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和夫人高氏的合葬墓。現将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一、墓葬形制

(一)墓葬形制

該墓系長斜坡墓道帶兩個天井的單磚室墓,墓道開口于地表0.5米以下的黑垆土之上,坐北朝南,方向175度。全長16.28米,深5.1米。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圖二)。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墓道平面呈長方形。墓道露天部分(第一過洞南)口小底大,南端寬1.1米,北端開口寬0.6米,底部寬1.14米。開口南端至第一過洞南端長6.88米,至甬道南端長1.14米(墓道上部開口處測得)。底為斜坡,坡度為24度,墓道斜坡長12米,至磚封門前結束。

過洞兩個。均為長方形拱形頂,随墓道斜坡下斜。第一過洞南接墓道北邊,北臨第一天井。兩邊較墓道各收分5厘米,寬1米,南北水準長1.04米,高1.65米。第二過洞位于第一天井和第二天井之間,兩邊較墓道各内收5厘米,寬0.9米,南北水準長1.2米,高1.68米。

天井兩個。平面呈長方形。第一天井上口南北長1.26米,寬0.4米。第二天井上口南北長1.4,寬0.4米。

磚封門位于甬道南側。原應順墓道作人字形鋪成,底部尚有兩層儲存完整。

甬道位于墓道之北,磚券而成。南北長1.72米,東西寬0.92米,拱頂高0.92米。底鋪磚。

墓室位于甬道北側,為單室磚墓。先挖一長方形豎穴土圹,再在土圹中砌磚室。土圹口大底小,平面呈方形,開口邊長3.4米,開口至底深4.6米,地表至底深5.1米。磚砌墓室平面呈弧方形,東西2.48米,南北2.64米。穹窿頂,磚鋪地,頂高2.92米。墓磚皆為長條青磚,規格為長0.32,寬0.16,厚0.06米。個别磚上模印手印紋。

(二)葬式與葬具

骨骼儲存很差,僅見幾塊碎骨。因盜擾嚴重,葬式、葬具皆難以分辨。磚砌棺床,位于墓室西側。長2.64,寬1.5,高0.3米。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唐兵部常選孫承嗣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