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孙承嗣夫妇墓发掘简报(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原载《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2期,原文较长,分三次转载]

[如有引用,请以原文为准]

为配合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新校区的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在新校园规划区内进行了集中发掘,共发掘汉、西晋和隋唐墓葬100座。该工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茅坡村南,北面紧临韦郭公路。这里位于隋大兴唐长安城西南,相距约七、八公里,地势高亢,隋唐时代称为“高阳原”,是都城内居民的主要墓葬区之一(图一)。2002年4月10日至4月26日,我们对M12进行了发掘。该墓是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的合葬墓。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一、墓葬形制

(一)墓葬形制

该墓系长斜坡墓道带两个天井的单砖室墓,墓道开口于地表0.5米以下的黑垆土之上,坐北朝南,方向175度。全长16.28米,深5.1米。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图二)。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墓道平面呈长方形。墓道露天部分(第一过洞南)口小底大,南端宽1.1米,北端开口宽0.6米,底部宽1.14米。开口南端至第一过洞南端长6.88米,至甬道南端长1.14米(墓道上部开口处测得)。底为斜坡,坡度为24度,墓道斜坡长12米,至砖封门前结束。

过洞两个。均为长方形拱形顶,随墓道斜坡下斜。第一过洞南接墓道北边,北临第一天井。两边较墓道各收分5厘米,宽1米,南北水平长1.04米,高1.65米。第二过洞位于第一天井和第二天井之间,两边较墓道各内收5厘米,宽0.9米,南北水平长1.2米,高1.68米。

天井两个。平面呈长方形。第一天井上口南北长1.26米,宽0.4米。第二天井上口南北长1.4,宽0.4米。

砖封门位于甬道南侧。原应顺墓道作人字形铺成,底部尚有两层保存完整。

甬道位于墓道之北,砖券而成。南北长1.72米,东西宽0.92米,拱顶高0.92米。底铺砖。

墓室位于甬道北侧,为单室砖墓。先挖一长方形竖穴土圹,再在土圹中砌砖室。土圹口大底小,平面呈方形,开口边长3.4米,开口至底深4.6米,地表至底深5.1米。砖砌墓室平面呈弧方形,东西2.48米,南北2.64米。穹窿顶,砖铺地,顶高2.92米。墓砖皆为长条青砖,规格为长0.32,宽0.16,厚0.06米。个别砖上模印手印纹。

(二)葬式与葬具

骨骼保存很差,仅见几块碎骨。因盗扰严重,葬式、葬具皆难以分辨。砖砌棺床,位于墓室西侧。长2.64,宽1.5,高0.3米。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