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晶片在各國的各項計劃和發展戰略中應該是最經常被提起的。伴随着世界各國對于晶片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晶片現在的地位已經不亞于黃金、石油等“硬通貨”了。
晶片之是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為其在未來的發展占據着重要位置,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的産量嚴重不足。因為晶片無論是設計還是制造都有着很高的門檻,是以晶片産能的增長是非常緩慢的,而需要晶片的産業又發展得飛快,這就導緻了晶片缺口越來越大。
全球市場在很早的時候就進入了“晶片荒”,這一局面在短期内仍難以解決。目前各國都在加大對晶片産業的投資,以期能夠瓜分更多的晶片市場,掌握主動權。
老美投資3300億,歐洲也在提高産能
根據最新消息,老美衆議院院長洛佩西表示,老美即将通過一項關于晶片産業的全新立法,這一立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國内的晶片産業,以應對來自海外的競争。而該“晶片法案”一旦通過,老美的晶片産業将會獲得520億美元(約3300億人民币)的投資。這一數額已經接近台積電一年的營收(568億美元),可見老美再一次在晶片産業上下了巨注。
無獨有偶,歐盟也在近期表示将出台新的“晶片法案”,主要目标是提高歐盟的晶片産能。如果該計劃實行順利,歐盟将能夠在2030年的時候将産能提高到約占全世界的20%左右。
海外各國不斷加大晶片投資,大陸當然也不能落後,早在去年,大陸就曾提供了千億補貼,幫助晶片産業快速發展,至于大大小小的補貼,更是數不勝數。除了國家,國内很多的企業,包括華為、阿裡、小米等都在不斷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于晶片産業。而得益于“晶片荒”,國内的很多晶片企業也都獲得很大的發展,成為晶片行業新的翹楚。
晶片産業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從老美的計劃來看,其對于晶片産業抱有很大的期望,再加上此前老美多次打壓大陸晶片産業,邀請台積電、三星在老美國内建廠等操作,老美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回籠晶片制造業,提高國内的晶片産能。至于晶片設計、晶片裝置等部分,老美要麼已經很強,要麼不是光靠錢可以解決的。
但是老美真的能夠實作晶片制造的快速發展嗎?隻能說,有希望但是不大,而且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至于老美投資的520億美元,聽上去很厲害,但可能還不如英特爾千億美元的晶片投資計劃。
老美的半導體發展經曆了向上遊産業集中的過程,曾經老美的産能達到接近全球四成,現如今隻剩一成。随着晶片地位的提升,老美想回到曾經的輝煌的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但真的想要完成這個計劃,肯定不是簡單地砸錢就可以的。
晶片制造是一個複雜的産業,總共需要經曆晶片設計、晶圓生産、封裝、測試等環節。設計自不必說,老美是頂尖的,但晶圓生産、封裝和測試等環節,老美可就不行了,是以老美才會希望台積電到老美建廠,幫助其發展國内的晶片制造。
那麼台積電能夠給老美提供什麼幫助呢?生産晶片的裝置老美肯定是不缺的,但是技術和人力方面老美就差很多了。
技術自不必說,台積電和三星領先那麼多年,早已經形成了行業壟斷,目前5nm的晶片制造也隻有這兩家能辦到,老美的晶片制造技術想要達到台積電那個水準,差得還很遠。
人力更是阻擋老美的一隻攔路虎。老美的制造業之是以落寞,就是因為長時間的下遊産業向海外轉移,導緻國内缺少技術勞工導緻的。我們說裝置可以花錢,技術也可以花錢“走關系”,但是人才呢?尤其是技術人才,那絕對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培養出來的。要不然,台積電也不會自己派技術人才共同去老美建廠。
總結
晶片産業,想要通過砸錢就能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可能的。不僅是老美,歐盟也同樣如此。想要真正實作産能上升,需要一個長期的投入。是以,在未來,這場晶片之争估計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在晶片上投資3300億,可能隻是“竹籃打水”?
3300億投資要“打水漂”?晶片産業無法一口吃成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