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吃的飯菜到底如何放鹽、放糖?

鹽、糖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料,家長該如何合理地添加到孩子的食物當中?

在目前大陸居民的飲食中,食物含有的糖類已經夠我們所需,如澱粉類、水果等,含有的果糖、葡萄糖、麥芽糖等,它們在體内代謝最終産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為機體提供能量,但是多餘的會轉變為脂肪,故不用另外攝取。

孩子吃的飯菜到底如何放鹽、放糖?

兒童每日吃鹽量以多少為宜?

建議比成人推薦量6g更少

大陸推薦的健康成人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兒童應根據其能量需求,将建議的成人最高鹽攝入量相應下調。

而目前,大陸大部分居民都吃了太多的鹽。這些鹽來自各種加工食品如友善食品,鹹肉、火腿和香腸等加工肉類、奶酪、鹹零食和友善面等,以及各種調味料,如在烹饪過程中(肉湯和濃縮固體湯料)和在餐桌上(醬油、精鹽)也會把鹽添加到食品中。

如何減少給孩子做飯時鹽、糖的用量?

警惕各種醬類調味品

就目前大陸兒童鹽和糖的攝入量而言是不用額外添加的,相反,還需要控制其攝入量。如使用帶刻度的鹽勺,計算一下全家人的調料用量。

在烹調食物過程中,限制使用含鹽食品配料,如雞精和各種醬類調味品,比如甜面醬、豆瓣醬、黃醬、日本醬、各種香辣醬和加飯醬。假如菜肴當中使用這些調味品,就要相應減少食鹽的量,甚至不放食鹽。

另外,在準備食物階段不加鹽糖、餐桌上不放鹽糖罐、限制鹹甜零食的消費、選擇添加糖和鈉含量較低的産品、少喝含糖飲料等,都是有效控制鹽糖量攝入的措施。

嬰兒輔食該不該加鹽呢?

1周歲以内不需要

從喂孩子第一口輔食開始,家長就開始糾結是否需要讓孩子吃鹽了。有的家長擔心不加鹽輔食沒味道,孩子會不愛吃;孩子不吃鹽會沒力氣。

1周歲以内孩子的輔食不需要加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明确指出,1周歲以内的嬰幼兒輔食應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添加鹽、糖及各種調味品。

也就是說,不僅不能加鹽,糖、調味品都不能加!孩子輔食不需要放鹽,并不是因為孩子不需要鈉,而是因為周歲内的孩子可以通過母乳或者配方奶,以及輔食滿足鈉的需求。

如果是6月齡内的孩子,母乳鈉含量就可以滿足需要;而配方奶的鈉含量則高于母乳。

如果是7-12月齡的孩子,則可以從天然食物中,主要是動物性食物中獲得鈉。如1個雞蛋含鈉71毫克,50克瘦豬肉含鈉32毫克,50克海蝦含鈉101毫克,加上從奶中獲得的鈉,可以達到7-12月齡嬰兒每天鈉的适宜攝入量350毫克。

1-3歲孩子的飯菜需不需要加鹽?

看食物中是否有充足的鈉

這需要看孩子是否能夠通過食物獲得充足的鈉。

1-3歲的孩子鈉的适宜攝入量是700毫克每天。與周歲内的孩子相比,1-3歲的孩子食量相對增加,通過食物攝入的鈉也相應地增加。再加上孩子會逐漸嘗試家庭膳食,鈉的攝入量就大大增加了。

另外,1歲後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會吃一些加工食品,比如果凍、冰淇淋、糕點等,這些食物在加工時不僅會加鹽,有的還會加入含鈉的輔料,這會讓孩子不知不覺就攝入過量的鈉。

(北京青年報 文/馬博士健康團 張曼博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