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吳呱呱
來源:有書
朋友圈,很多人曾将它當作記錄生活的平台。
他們在這裡分享生活,抒發感悟,看着他人一點點了解自己的生活,也在與朋友們點贊互動中,參與别人的人生。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變得讓人越來越小心翼翼。
有人耗時耗力,花費大量時間去編輯,卻在釋出後,因點贊太少了,而不得不把朋友圈删掉,或者設為僅自己可見。
其實,發完朋友圈,又因為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删掉,是一種自我消耗。
就像白岩松所說: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并非生活過于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
走着走着,才發覺千萬不要讓朋友圈,毀掉你的人生。
1、
朋友圈點贊是一種形式
與交友品質無關
前幾天,微網誌上有個熱搜話題#别太在意朋友圈他人的點贊#,引起無數網友的熱議。
留言區,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她說,本來很喜歡把感受釋出在朋友圈。
可慢慢地發一條朋友圈需要反複斟酌很久,而且如果發了幾個小時,沒人點贊,就會立即删掉。
現在,她幹脆不發朋友圈了。
原來,她常常因為幾個關系很好的朋友,從來不給自己的朋友圈點贊,卻給其他共同好友點贊,這樣的行為讓她覺得朋友們并不喜歡自己。
後來,有一天她和男朋友冷戰,心情陷入了谷底,忍不住發朋友圈表達難過心情,可依舊沒人點贊。
而一位許久未聯系的好友,卻在看到後發消息關心自己。
她如實地告訴好友,沒想到,30分鐘後好友便來家中陪伴。
彼時,她才驚覺好友雖然沒有給她的朋友圈點贊,但卻很關心她。
其實,真正在乎你的人,從來不會隻停留在朋友圈點贊。
年少時,很注重朋友圈的點贊數,每發完一條朋友圈後,總會忍不住看看有多少人點贊。
要是有很多人點贊,就會覺得朋友們在乎自己。
當發現沒多少人點贊,就會覺得别人并不關心自己的生活,而變得沮喪。
可随着年歲漸長,經曆愈多,方才明白朋友圈的點贊代表不了什麼,更決定不了交友品質。
有些人給你點贊,可能是剛好刷到你的朋友圈,而有些人不給你點贊,并不是不喜歡你,而是他可能剛好沒看到,或者沒有刷朋友圈的習慣。
就算彼此經常互相點贊,但私下卻沒有任何交流,也不會成為莫逆之交。
就像之前看到的一句話:
“朋友圈中的點贊與否,隻是一種形式,并不能以此衡量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
真正的朋友,從來不在朋友圈。
2、
朋友圈是社交平台
而非攀比平台
有人說:
“人類的幸福感往往是通過比較得來的,如果周圍人人都比你慘,哪怕你吃糠咽菜也會覺得十分愉快。
可若是周圍人過得都比你好,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悲慘極了。”
此言不虛。
生活中,很多人把朋友圈當成炫耀生活的平台,處處和他人比較,不甘人後。
這不僅降低了幸福感,還讓自己錯過很多快樂。
曾在豆瓣上看到一位網友的日記。
他說,他現在很害怕妻子刷朋友圈,因為每次刷完妻子總會不愉快。
原來,這位網友的妻子十分喜愛在朋友圈裡和别人攀比。
一年結婚紀念日,他為了給妻子驚喜,提前做了攻略,訂了去三亞的機票和酒店。
可當他把驚喜告訴妻子時,妻子卻有些悶悶不樂。
細問才知道,妻子的閨蜜在結婚紀念日時,都選擇去到國外慶祝,如果自己隻在國内,一定會被朋友笑話。
為了哄妻子開心,他隻能答應去國外過紀念日。
可一路上妻子隻顧着拍照發朋友圈,根本沒有和他一起享受美景。
他說,那一刻他心情跌落到谷底,也無法了解妻子為何非要和朋友比較。
生活中,這樣的人其實很多。
他們時刻在攀比,時時要算計。
其實,朋友圈雖是社交平台,但卻絕非攀比平台。
既如此,又何必為了勝過他人,而把朋友圈當成鬥獸場,也讓自己的生活越過越糟糕。
有句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人活一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千瘡百孔的。
朋友圈裡的攀比,看似隻是在争口氣,實則除了徒增煩惱,什麼也得不到。
周國平說:
“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樣,而是能夠聽從自己内心的生活。”
生活是你自己的,沒必要活給别人看,隻有按自己的意願好好活着,才能不辜負餘生。
3、
朋友圈的本質是分享
而非束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
和朋友一起喝下午茶,為了發一條朋友圈,花費大量時間拍照修圖。
出門遊玩時,随手拍了一張風景,卻又擔心朋友覺得自己沒見過世面,而不敢釋出。
左思右想,猶豫不決,這讓原本開心的分享,變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作家謝可慧在《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一書中說:
“不喜歡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發了什麼而喜歡你,喜歡你的人,也不會因為你發了什麼,而對你遠離。”
書中,她還分享了朋友的往事。
朋友很喜歡在朋友圈裡分享自己的動态,可突然大半年沒有發表任何動态。
她一問之下才得知半年前,朋友在朋友圈裡分享了自己做烘焙的圖檔。
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同僚因為看了朋友圈,而暗示她不如把花在烘焙上的時間,花在工作上更有意義,并“好心”提醒她發無聊内容時,記得屏蔽上司。
事實上,朋友之是以會去做烘焙,不過是因為連續加了2個星期的班,想放松一下。
自此,朋友在發朋友圈前,總會害怕顧此失彼,擔心一條朋友圈會影響自己在别人心裡的位置,索性不敢發朋友圈了。
後來,朋友在她的寬慰下,開始按自己的意願發朋友圈了。
不久後,朋友如釋重負地告訴她:
“我不再關心别人介不介意的時候,自己也顯得輕松多了。”
喬布斯說過:
“不要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别人的生活裡,你們的時間有限;
不要生活在别人思考的結果裡,被條條框框,束縛牽絆;
不要讓他人的觀點發出來的噪音,淹沒你内心的呼喊。”
你視為珍寶的東西,在别人眼裡可能隻是微不足道的東西;
對你來說是一場很有意義的旅行,在他人看來不過是稀松平常的外出。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經曆和思想,我們沒必要因為在意他人的看法,而委屈自己。
畢竟,發朋友圈是為了取悅自己,而不是讓它成為自我限制的地方,讓自己變得擰巴。
人生路漫漫,請随心發朋友圈,别讓他人的聲音,掩蓋你的快樂。
4、
作家林夏薩摩曾說過:
“發不發朋友圈,發多少條朋友圈,都是個人自由。
喜歡被人欣賞、被人關注也沒什麼錯,隻是别讓自己過于沉溺,比起虛假的美好,緊緊抓住真實的精彩、瞬間即逝的美麗,才更重要。”
蘇心:專欄作家。馳騁職場,也熱愛文字。關于職場,關于生活,關于婚戀,關于女人,我手寫我心。微信公号:蘇心(ID:suxin98498)。著有《在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溫柔心》、《時間在左,塵緣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