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風虎韻齊魯行|虎門是座山

呂仁傑

虎門是座山,也是一個傳說。這片屬于濟南的山脈中,它以豐盛而充盈的樹木概述着村子的過往。越過蜿蜒的山路,向南前行,我們便可達到守衛着虎門的村莊。時值嚴冬,沿着山村向遠處望去,樹木、蘆葦、村莊缭繞在純白色的雲團之間。

虎風虎韻齊魯行|虎門是座山

以前這座山叫白虎門,在彩石東南十公裡處,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享受着千畝天然氧吧和自然泉水,石屋茅頂為他們遮風避雨,以最為簡樸的鄉野生活方式在林中繁衍生息,這條給虎門人生命的溝叫白虎門溝。男人女人他們生出可愛的孩子,人們世世代代生存在這裡。溝内天然的果實養育着山裡的人們,扳倒井的泉水緩緩流進洞穴,清澈見底,大洞如廣廈,小洞似貓耳,那一滴滴珍珠般地泉水滋養着虎門山的每一塊石頭,這便是人們傳說中的老虎窩,洞長約三十米。

我站在洞口,向裡面望去,目光被冷風當機,似乎像虎一樣發出威吓的氣勢,我想象着虎的樣子,想看到洞内虎頭的王字,它張嘴時露出尖銳的牙齒,此時虎的形象隻是我的想象而已,卻沒有虎的樣子,而隻是一個普通的洞穴。洞中充滿了神秘,我總想探尋,這裡曾經的過往,撫摸洞内的岩石,很想看到多年前岩石上被風化的虎毛,尋找虎留下的一絲蹤迹,而此時沒有虎的氣息,也沒有虎的威嚴,觸摸着岩石,隻剩下一絲微涼。

站在此處,如果把我們的視線無限延長,可以一覽虎門山八大景觀:撇石崖、大陰涼、小陰涼、小佛峪、空心山、搬倒井、三瞪眼子、老虎窩,描繪了一幅山間牧歌生活圖。

虎風虎韻齊魯行|虎門是座山

要承認曆史上擁有很多保護性的傳說,那些美麗的故事,構成曆史的淵源,讓後人了解它的遠古史。通過口耳相傳,一代代傳下來。這種口述,彌補文字記錄不足。在過往時代的人、事、地、物,以個人的方式追溯族群曆史,以個人獨特的考查呈現地理空間、人文脈息與集體記憶。站在老虎窩前,不是為了旅遊而是來一次文化地理的考古。虎門不僅是個地名,它的傳說和村莊的血緣聯系,通過地緣的表現,使我們找到一條通往虎門山尋找曆史的道路。

我聽到友人講給我這個傳說,随着講述的聲音,進入到過去的曆史中。“很久以前,居住在白虎溝的人因白虎出入,傷害到人們,便搬離此地,由東山村和西山村合并起來,成為現在的虎門村。山村人煙稀少,樹木繁多,隐約可見的山洞成為許多野獸出沒的地方,這些野獸經常傷害村裡的人和牲畜,村裡人無不怨聲載道。這件事情被山神知道了,他不忍讓人們再受野獸的侵襲,就把東西兩村合并,派虎神來保佑他們。老虎白天藏在虎洞,晚上出來在山崗上巡視一圈,它的氣息随着夜風四處飄蕩,隐藏在遠處的野獸,聞到這種味道,知道山大王在守護着這個村莊,吓得不敢出來,也不敢去侵害村莊裡的人和物,從此村莊安然無恙。為紀念虎神的公德,人們把村子改名為虎門村。”

虎風虎韻齊魯行|虎門是座山

穿過老虎洞,便是空心山上的藏龍宮。四聖獸中,能跟龍相提并論的就是白虎,百獸中它是屬陽的神獸,而“雲從龍,風從虎”是傳說中降服怪物的兩個兇猛神獸。這座山原名叫斑鸠峪,墨綠如青龍,因山中藏有龍宮,附近的人們有“青龍壓白虎”之說,是以将山命名為青龍峪。穿梭在山中,星星點點的紅色瓦房如火焰般閃爍,白色的炊煙點綴其間,仿佛看到青龍和白虎在山間圖騰。人們怕它,但又敬它為山神。

那年我到虎門國小捐書,無意間看到門口有位老人擺放着幾雙虎頭鞋,黃色的鞋幫,紅色的鞋繩,配上虎頭上金色的鈴铛,刺繡的老虎眼睛顯得炯炯有神,眉毛、鼻子、虎嘴誇張地表現出老虎的威猛。村子裡流行給小孩子過周歲生日,也叫“搶生日”,在生日那天給孩子穿上虎頭鞋,希望孩子長得虎頭虎腦,祈願孩子消災多福。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虎頭鞋寬大,納的鞋底舒适,孩子學習走路時腳踏實地更穩當,也希望孩子将來頂天立地做人。直到現在,村子裡的老人依然有娃娃隻要穿上虎頭鞋,就能驅病、辟邪之說。在村子裡,這些看似離奇的神話,卻代代相傳,虎成為孩子的保護神,更是來自母親的愛。

虎風虎韻齊魯行|虎門是座山

從白虎門到虎門,白和虎它倆隻有一字之差,這不僅僅是一字之差,而是地域背景不同,發生的人與事也有了變化,甚至方言也略有不同,才産生了特殊的地域文化。

虎門是個門,也是這個村莊的文化符号。每當年越來越近,歸家的鄉親們就會想起這道門,當他們看到兩棵曆經滄桑的老槐樹守護着村莊,有一種特殊的親近感和家的溫暖,便是進了家門。年三十晚上,人們在家門口點上幹草,火的溫暖驅散了冬夜的寒冷,帶來新年的氣息,這時把燒過的幹草灰灑到門裡面,關上大門,算是請故去的祖先們回家過年。冷風吹起了幹草,仿佛是先人們的腳步奔向家中與親人團聚。擺上貢桌,小酒盅斟滿酒,在這個特殊的夜晚和家人團聚了。

我向村外走的時候,看到老人手中牽着一個學步的孩子,他穿着虎頭鞋走在回家的路上,虎年即将來臨了,在這個有虎字的村莊裡,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時時出現虎的形象,虎字成為這個村莊的文化标志,也是人們引以自豪的。

壹點号文傑的古村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