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中國教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過分強調一個人的成敗。
你考試不錯,那你的父母以及長輩都會以你為榮。你考試一般,相信你的父母和長輩都會對你大失所望。
沒有人會關心你在奮鬥的過程中到底遇到了什麼,領悟到了什麼。絕大多數人隻會看你的成就以及最後的結果來評判你的一生。
這種“以成敗論英雄”的行為,讓教育的着重點偏向于情商和智商這兩個方面。
人們都覺得,隻要情商不錯,那就能在江湖中吃得開,遊刃有餘,至少可以成為人際關系中的佼佼者,勝人一籌。
人們都認為,隻要智商夠高,那他就算啥都不會也沒有關系。會考試,會做題,會讀書,那其他事兒都不用幹了。
像這樣的觀念,隻會影響子孫後代的發展。要知道,情商和智商,并不能支撐人生的全部。倘若隻靠情商和智商,那這世間早就有無數人成功了,怎麼還會有二八定律的出現呢?
可以說,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以下這兩個字。
02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黃炎培跟兒子說: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
言必守信,行必踏實。
事閑勿荒,事繁勿慌;
有言必信,無欲則剛。
和若春風,肅若秋霜;
取象于錢,外圓内方。
這64個字歸結為一點,那就是要學會做人。而如果歸結為兩個字,那就是“逆商”。
尤其是最後兩句,取象于錢,外圓内方。其本質就是讓我們成為一個“高逆商”的人。
一個銅錢,它的表面特别光滑,給人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而本質呢?則要堅持“方”的原則,不改自己的本性。
不改自己的本性,這很難做到,需要經受生活的重重考驗。倘若你逆商不夠高,一下子就崩潰了,那你又何談修到“外圓内方”的境界呢?
生活就像是一片海洋,當中淹死了一大批智商和情商都特别高的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精英人才。可是,正因為他們的逆商不夠高,是以都葬身于生活的大海當中。
情商,它隻會教你如何與人打交道,獲得他人的歡心。智商,它隻會教你如何快速地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做事及接受資訊的效率。而逆商,則教會你如何堅持到最後,直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可以說,逆商是一切的基礎。而情商和智商,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03
前段時間,村莊旁邊有一位年輕人跳樓輕生了。他跳樓的原因,不過是因失戀而想不開罷了。
他跟父母說,自己舍不得相愛了三年的女朋友,如果她不接受自己,那他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在父母勸告無效之下,他還是選擇離開了。
他的父母在一夜之間像老了十歲一般。他們痛心地說,兩口子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讓他讀完大學,有着前途似錦的未來,怎麼他就這麼傻,選擇輕生呢?
究其根本,就在于人之“逆商”過低了。一味重視情商和智商的培育,到頭來就會忽視逆商的存在,以至于心理脆弱的高分人士特别多。
試想,他能力很好,才華很不錯,甚至可以在某個領域排上号,可他的逆商特别低,動不動就想不開,那他的前途能光明嗎?
記得在十幾年前,有很多學生因為學業及考試不好而輕生,完全沒有生命和人生的概念。如此,哪怕他們情商和智商一流,又有什麼用呢?
并非說情商和智商不重要,而是說沒有“逆商”的加持,任你才華橫溢,也都毫無成就。
一個高逆商的人,哪怕他智商和情商一般,那他也能在未來的某一刻勝出。要知道,逆境磨砺人才,置之死地方能浴火重生。
04
三國時期,年過50歲的司馬懿被皇帝貶谪在家,連官位和權力都被剝奪了。
如果按照一般的中年人,他們早已心灰意冷,垂頭喪氣了。可是,司馬懿卻堅持每日舞劍,鍛煉身體,空閑時閱讀兵書,思考未來的走向。
他的兒子見他如此勤奮,就說:“父親,皇帝都不要你了,你如今啥都沒有,謀略再強,身體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聽了兒子的話後,司馬懿特别生氣,随後教訓道,堂堂大丈夫,如果被眼前的困難所絆倒,那他能成什麼大事兒呢?
所謂“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
何為“大度”?何為“大器”?
大度,那就是你廣闊的胸襟。大器,那就是經過“千磨萬煉”的精美器具。如果一個人的胸襟不夠開闊,逆商不夠高,那他何談成就一番事業呢?
而司馬懿,恰恰有着超高的逆商,不僅熬死了同時期的諸葛亮,甚至還熬死了他的主子。最後,他苦盡甘來, 赢得了屬于自己的一切。
是以說,決定你這一生高度的,是你的逆商。而錦上添花的,則是你的智商和情商。請告訴你的孩子,有着高逆商,才能更好地發揮你的情商和智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