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處都是收獲的喜悅,
農業大城市東台也是如此。

東台市位于江蘇省沿海的中部,
總面積3,176平方公裡,
江蘇縣區第一,
擁有85公裡的黃金海岸線,素有"金東台黃海明珠"的美譽。
東至黃海琵波,西臨百萬好田。
讓這裡平原廣闊,水網密布,野性鋪砌;
季節清澈,溫和,潮濕,陽光充足。
一邊肥沃的土壤,白川秀水,孕育出一個閃亮的标志——東台水稻。
東台大米主要生産
到江蘇省第一個水稻小鎮
以五裡絲為中心的日石河地區,
上帝的禮物,
賦予東台大米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的品質優勢。
今天一起走進台灣東部,揭示舌尖上米飯的美味秘訣!
揭示一:悠久的水稻生産曆史
據考古發現,東台市東東鎮開莊、石仙鎮等8個新石器時代-良嶼文化遺址,出土了上千塊石、玉石、陶器、燒焦的水稻和動植物标本,表明東台從5000-4000年前進入了水稻時代。
不僅如此,它還是所有世代的皇家戈米。宋代玉樹、盧毅健、範中盾三屆載人曾在東台任職,對東台水稻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清嘉慶的《東台縣志》和《淮南中十》詳細記載了水稻的氣候、土壤、品種和産量,特别說明東台水稻品質,自宋代以來就是皇家公密。
揭示二:獨特的優良品質
東台米粒橢圓形,飽滿圓潤,有光澤,米粒重量22.2-23.5毫克。米晶鮮豔,味軟硬硬,有嚼勁,香甜;
根據中華民國的"中國工業志江蘇",東台是江蘇省67個縣中水稻産量最高的縣。20世紀60年代開始種植優質籼稻品種,養殖57個,農墾58個,奠定了東台優質水稻的基礎。目前,在東台水稻地區種植的Nanji 9108、淮稻5号和"東台小米"系列品種的主要品種都保持了東台稻的優良品質。
揭示三:适宜的種植環境
東台水稻種植區為江蘇省東部河下遊平原,土壤層深,土壤肥沃,土壤中土要輕粘,以紅沙、足土等高度發達的優質水稻土壤,pH中性基地,具有節水、施肥、通風、易耕作、高效肥力等特點。主要産區水網密集,屬于淮河流域下河水系,水區面積占16%,灌溉用水充足,水質好,符合國家地表水三項标準,完全符合優質水稻生産的要求。
此外,東台市位于從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帶,是暖濕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凍期短,四季分明,氣候條件獨特,有利于籼稻生産。特别是水稻生産灌漿堅固的關鍵時期(9-10月),月平均氣溫17.6°C-22.9°C,日溫差7.1°C-8.8°C,非常有利于水稻優良遺傳特性和養分積累的發展,是保證東台大米特品質的重要條件。
揭示四:先進的生産技術
2018年10月,由于産業發展的需要,東台市政府決定将五裡鎮和相鄰的西溪風景區合并為新的東台五裡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區,總面積134平方公裡。
自成立以來,産業示範園始終遵循"創新、綠色、生态、健康"的發展理念,按照"全方位綠色示範、全機械化作業、全鍊産業融合"的創新理念,打造全省一流的優質高效食品産業園。
示範區嚴格執行東台市水稻生産技術法規,推廣應用秧苗育苗和種植技術,全面落實水稻生産五大統一管理措施,特别注重晚熟灌溉、幹濕分水,實作植葉保鮮,增加籽粒重量,開展綠色科學防治, 利用田間放置生物誘導劑、安裝太陽能殺蟲燈、釋放紅眼蜂、種植香草蟲和施用短穩定菌生物農藥五大綠色防治措施,實施稭稈全田複田和土壤檢測配方施肥,增加鋅、矽等微量元素肥料,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提高水稻産量和品質。
揭示五:綜合連鎖發展
目前,園區總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其中公共服務中心1500平方米。建成日幹能力1200噸自動幹燥幹線、低溫低氧原糧庫3萬噸、高端水稻加工線200噸及配套6100m3水稻保鮮庫,擁有2萬平方米的集中育種中心及各種配套設施。各類設施完備,形成了集種植、養殖、加工、倉儲、銷售為一體的綠色生産糧食全産業鍊。
揭示六:深度産業整合
如今,通過科技手段的深加工,東台已有東台小米、五顔六色大米、米蝦蟹米等優質大米品種,具有β-葡聚糖、富硒、富鋅等功能性大米,具有高端糙米、種米等精制大米,适合不同圈子消費群體。通過與 JD.com 的合作,東泰在各個方面拓寬了優質大米的線上銷售管道,實作了東台綠色大米生産的可追溯性。
秋天,在五裡東台現代農業産業園種植的四幅"東庸七仙愛情傳說"稻田畫吸引了各界遊客。東台通過向傳統農業更新為創意農業,放大農耕文化,成功地将稻田改造成"景觀",增添了鄉村農業旅遊的内涵。初步形成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為強村富民打下産業基礎。
富強富盛"長"在稻田裡,
為傳統農業增添一絲想象力。
東台大米将自己變成滋養生命的"果實",
等待将來與水合并,
變得晶瑩剔透,
柔軟、甜美的米飯香味濃郁。
播放了農業大隊整合的田園詩般的歌曲,
"米米鎮"等着你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