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枕秃、出牙晚、個子矮……好像寶寶一旦有點啥異樣,都和“缺鈣”有關

枕秃、出牙晚、個子矮……好像寶寶一旦有點啥異樣,都和「缺鈣」有關……

這些症狀真的和缺鈣無關

以下盤點的這十大症狀,不一定完全都是缺鈣的情況。跟着看下文,如果排除了下文所提及到的一些基本情況,才有可能是缺鈣的情況出現哦!

枕秃

枕秃可以說是最常被認為是缺鈣導緻的症狀了,但事實上枕秃主要跟寶寶躺在床上反複轉頭、摩擦枕部有關系。如果您家裡的寶寶出現了這種情況,首先觀察一下,寶寶的小床上或者小枕頭上是不是有寶寶的毛發出現,如果有,那麼出現枕秃可能于此有關。另外還和新生兒的毛發生長周期也有一定的關系,可以觀察一段時間看看,再做确定。

佝偻病

佝偻病是由于體内缺乏維生素 D 造成的,雖說維生素D 缺乏會影響人體對鈣、磷的吸收,但佝偻病的罪魁禍首是缺乏維生素D ,真心不是因為缺鈣,是以很多專家都會建議增加維生素D的補充,預防佝偻病。

肋緣輕度外翻

這是佝偻病的症狀之一,上一條剛剛說過佝偻病是缺乏維生素 D 導緻的,是以這個也不可能是缺鈣導緻的,這個鍋應該給缺乏維生素D 背。

另外瘦寶寶很多都有肋緣輕度外翻的現象,如果寶寶比較瘦,出現了肋緣輕度外翻,很多時候,也是屬于正常現象的,不用過于擔心。

出牙晚

出牙的早晚和缺不缺鈣是沒有完全必然聯系的,更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11個月以前寶寶出牙都屬于正常的情況。

囟門晚閉

嬰幼兒的前囟門一般在 18~24 個月時完全閉合,還有個别嬰幼兒會于兩歲後才閉合,建議先觀察。但如果孩子缺乏維生素 D 的話有可能引起佝偻病,進而導緻閉合延遲。

孩子走路不穩,易摔跟頭

這些也與缺鈣無關,如果孩子沒别的異常,耐心等待就好。這個時候需要媽媽爸爸耐心引導哦!

鬧夜、易醒

導緻夜間哭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腸絞痛、胃腸不适或對母乳依賴等,排除這些原因,再确定寶寶是不是缺鈣的原因造成的。

出汗多

嬰兒睡覺時、活動後出大汗是常見生理現象,與缺鈣并沒有多少關系,倒是更有可能跟室内溫度高有關。室内正常溫度在24度到26度之間,寶媽們要控制好室内的溫度。

乳牙長得慢

有些寶寶長出幾顆牙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繼續長牙,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不關缺鈣的事兒。

牙齒生長是有階段性的,并不一定按時間有規律地萌出。

個子矮小

孩子長得比同齡人矮其實也是與遺傳基因有很大關系,另外喂養是否合理也是會影響生長發育的,适當的鍛煉也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促進骨骼發育。盲目補鈣并沒有辦法讓孩子快速長高。

枕秃、出牙晚、個子矮……好像寶寶一旦有點啥異樣,都和“缺鈣”有關

寶寶需要多少鈣才不缺?

根據2016年營養性佝偻病的預防和管理全球共識建議:

0~6個月嬰兒每天鈣的生理量為200毫克,維生素D400國際機關,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對于人工喂養的寶寶,因為配方奶中添加的鈣劑嬰兒吸收差一些,是以每天需要鈣為300毫克。

7~12個月的嬰兒每天鈣的生理需要量為300毫克,維D400國際機關。

如果仍然是母乳喂養,一般從輔食中補充鈣就可以滿足需要,如果輔食中達不到100毫克的話,可以額外補充不足的部分。如果是人工喂養,根據國家強制标準,一般滿足每天奶量600~800毫升,加上輔食中獲得的鈣,就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1~3歲的孩子每天鈣的生理需要量為500毫克,每天保證400~600毫升奶量,多吃一些含鈣多的食品,就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了。

孩子是否需要補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确定,不可根據某些人有目的的的推薦或盲目跟風攀比。

孩子缺鈣,需要補鈣還是補維生素D

食物中已經擁有足夠的鈣,可寶寶還是缺鈣,問題就出在不吸收上面,鈣不吸收是因為體内缺少維生素D。

一般出現佝偻病等症狀,醫生首先給寶寶開的就是補充維生素D的處方,而不是補鈣處方,缺鈣是表現,缺維生素D才是導緻缺鈣的罪魁禍首,寶寶體内缺少維生素D,那鈣就無法吸收,就會導緻缺鈣。維生素D從寶寶出生後15天就可以開始補,且建議補到2歲左右~

要想寶寶不缺鈣,就不要天天宅在家裡,天氣晴朗沒有霧霾的時候,多帶寶寶出去曬曬太陽,每日一小時戶外活動,能促進鈣的吸收。

如何才能吃到足夠多的鈣?

1、嬰兒要如何吃?

嬰兒的主要食物是母乳或配方奶,母乳的鈣含量約為30mg/100ml,配方奶的鈣含量平均65mg/100ml(50~80mg/100ml),配方奶含鈣量更高,但母乳喂養的媽媽不用擔心,母乳裡的鈣能更好吸收,研究也表現,母乳喂養的孩子,骨組織數量高于配方奶喂養的孩子。如果母乳喂養的孩子每天能吃到600-800ml母乳,就可以滿足鈣的需求,配方奶喂養的孩子,每日隻需要更少量就能滿足鈣的需求。

是以,嬰兒期缺鈣的風險取決于:

1)母親妊娠期是否有缺鈣。

2)出生後奶量是否充足。

3)是否有消化道疾病,緻鈣吸收不良。

如果母親妊娠期有缺鈣,或孩子吃奶量不足,或孩子長期腹瀉,鈣吸收不良就有缺鈣風險。

2、幼兒要如何吃?

1-3歲的幼兒,鈣的推薦攝入量為600mg,雖然乳制品已經不是主要食物,但隻要每天保證2杯奶(480ml)就能滿足每日鈣需求量的一半(300mg),另外一半鈣來至于蔬菜,谷物,魚,豆制品等。

富含鈣食物的鈣含量一覽表

以下為1~3歲的孩子一日的膳食總量舉例,包括三餐正餐,兩餐點心,食物品種豐富,鈣質豐富的食物和鈣質少的食物都有。

這樣一日的膳食安排,食物品種較豐富,既有富含鈣的食物,如奶,豆腐,油菜心,又有鈣質含量少的食物如蜜桔,牛肉,算下來的鈣量約在600mg,沒有保證一定會有這個水準

是以說這個年齡段,是否有缺鈣取決于膳食安排是否合理(富含鈣的食物所占的比例有多少),孩子食欲如何,是否挑食,是否有牛奶蛋白過敏,是否有乳糖不耐受等。

如果在膳食中巧妙的多安排些含鈣豐富的食物,例如正餐時蔬菜可以選擇含鈣更高的種類,例如大白菜,綠苋菜等,肉類有時候可以選擇含更高鈣質的魚蝦類。吃點心時選擇少鹽海苔,酸奶,奶酪就比選擇餅幹,草莓,蜜桔攝入的鈣更多。

假如孩子食欲不好,挑食,就不能接受足夠的食物,假如孩子不愛吃奶,或者因為過敏,乳糖不耐受而停止喝奶,缺鈣的風險就更大。

3、兒童及青少年要如何吃?

兒童及青少年,吃的内容與幼兒相似,隻是需要的數量更多。

除此之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需要注意:

1.避免節食。

2.可以加含鈣豐富的零食,例如杏仁,加鈣的谷類食物,大豆飲料。

3.青春期生長更快,需要更多的鈣,如果孩子的鈣攝入量不足,且無法從飲食中擷取更多時,可以服用鈣補充劑。

缺鈣有什麼後果?

鈣是人體很重要的營養元素,缺鈣與慢性疾病關系密切,如骨質疏松,高血壓,糖尿病及惡性良性腫瘤等。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骨組織數量的不足,密度不夠,造成骨質疏松,尤其是中年以後。罹患骨質疏松時,常常會因為較輕微運動而發生骨折,嚴重時甚至是打噴嚏都會出現骨折,并且無法通過再補充鈣質來減緩骨折的發生。

嬰兒期和青春期是骨鈣沉積較高的兩個時間段,女孩在18歲左右,男孩在20歲左右達到骨密度峰值的90%,對大多數人而言,骨密度在25~30歲之間達到最高峰,是以,嬰兒期及青少年時期骨組織數量是影響終身骨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以,骨質疏松也被看做是具有老年後果的兒科疾病。

當然,想要骨骼更健康,除了保證鈣的攝入外,還需要适當的體育鍛煉,如

跑步,跳繩,籃球等。

過度補鈣會引發什麼後果?

案例:

日前,黑龍江18個月大的聞聞,因感冒到醫院就診,竟意外查出輸尿管内有花生米般大的結石!母親介紹,擔心孩子缺鈣,已補鈣半年多。醫生分析,聞聞的結石與飲食過度攝入鈣和維生素C有關!目前,聞聞已進行了無創體外沖擊波碎石術。

過多補充鈣劑,不但容易造成小嬰兒便秘;

增加了腎結石的危險;

發生奶堿綜合征(高鈣血和伴随或不伴随代謝性堿中毒和腎功能不全的症候群);

同時過多的鈣也會影響一些必需元素的使用率,如幹擾鋅、鎂、磷等礦物質的吸收……

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醫生醫囑給寶寶适實、适當補充鈣劑才是正确的方法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