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魅族,能否造就1+1>2?
來源 | 融中财經
作者 | 吳瓊

來源/官網
千億市值的老牌車企,和曾經的“國産神機”魅族,将擦出怎樣的火花?
對不擅長軟體的吉利來說,一方面,李書福想要進軍手機市場,面對已是紅海的手機市場,新品牌恐難進去競争,收購魅族,利用其已有的知名度和技術基礎,不失為“曲線創業”的好辦法。
另一方面,收購魅族或許能成為其在新能源汽車賽道逆襲的出路,手機作為智能化生态圈的重要一環,可以借助魅族幫助吉利做強生态圈,幫助提升吉利智能電動汽車的競争力。據知情人士表示,由于交易尚未結束,收購價格并沒有明确。”小而美“的魅族,如今還能值多少?
但是對于魅族來說,被吉利收購或許是不得已而為之。市場佔有率僅剩0.1%的魅族,被吉利收購後,能否獲得新生?
吉利造手機,先買個魅族
吉利做手機終于有了新進展。
近日,有消息稱,吉利集團旗下手機公司正與手機廠商“魅族”洽談收購事宜。有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交易還在進行中,正在做DD(盡職調查)”。
針對市場傳聞,吉利控股官方回應稱,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目前星際時代高端手機研發業務正在有序進展,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态夥伴關系。而魅族方也回應稱“多謝對魅族科技的關心”。對于雙方模棱兩可的回應,不少網友認為,沉默就是預設。
吉利進軍手機市場的故事,還要從去年9月說起。
2021年9月,在手機廠商紛紛造車之際,吉利集團成立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并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該項目總部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整合全球技術和資源,服務全球市場。
天眼查顯示,星紀時代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及CEO為王勇,曾任中興通訊副總裁,離開中興通訊後,還加入了華碩任中國區副總經理。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進出口代理;網際網路遊戲服務等。
另外,該公司疑似實際控股人為李書福,占股57.85%。2022年1月10日,公司注冊資本增至7.15億人民币,增幅10%。
成立四個月來,星紀時代進展飛速。
2021年12月18日,星紀時代完成由吉利集團、甯波鉑馬、經開投資參與的戰略融資。此外,星紀時代還對外投資了上海鉑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同樣成立于2021年9月,實際控制人也為李書福。不過,目前該公司的具體經營範圍還未對外披露。
人才方面,在吉利宣布進軍手機領域的同時,小米首席MIUI架構師也在其個人社交平台上宣布,将離開工作了11年的小米,加入到全新的吉利手機團隊;星紀時代CEO王勇在中興通訊主導的産品包括中興的TD-SCDMA手機等;星紀時代管理團隊中的張亞東也曾擔任中興通訊小靈通産品線總經理、手機研發副總、移動寬帶産品總經理。還有消息稱,“吉利正在用二到三倍的價錢從小米挖人”、“吉利正在從OPPO挖人,各個領域都有”。
知識産權方面,星紀時代申請了随身大屏、UPUPHONE、UPON和來者四個商标,國際分類為科學儀器,目前商标狀态為等待實質審查、商标申請中。
據媒體報道,“吉利會成立新的手機品牌,産品将在今年上市,屆時将不會與原品牌有太多捆綁。如果收購魅族,後者現有的FLyme OS已經趨于成熟,将是一項有力補充。”
據知情人士表示,由于交易尚未結束,收購價格并沒有明确。不過,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将在手機領域大手筆投入100億元。引得不少網友戲稱,“魅族最終還是向100億折服了。”
從“國産神機”到“珠海小廠”
對魅族來說,被并購或許是難以避免的命運。
在越來越卷的手機市場中,魅族幾乎已經要被遺忘了。不過,它也曾有過高光時刻。
魅族創立于2003年,最初緻力于MP3業務,是國産MP3高品質的代表。2007年,魅族開始轉變方向,放棄MP3業務,全面開發高端智能手機。很快,魅族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高光時刻。
2009年2月,魅族M8 上市,以最快速度從MP3市場切換到智能手機市場。在當時智能手機發展的蠻荒時代,魅族在國産陣營中是布局最早的。M8也成為中國國内第一款大螢幕全觸屏智能手機,還被評為2009年十大年度手機。
當時,幾乎每家魅族專賣店門前,都有人早早排起購機的長隊。這種盛況,隻有iPhone手機上市時才能看到。M8憑借比iPhone更出色的功能和低一半的價格,不但征服了中國消費者,還開始在全球占領市場,法國電信一次就定了5萬台M8手機。
僅僅兩個月後,M8的銷量就已經達到10萬部;五個月,M8銷售額突破5億元,還被冠以“國産神機”的名号。
此後的幾年裡,魅族進入發展快車道,銷量和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不過,面對國内華為、小米、中興、聯想等衆多對手的激烈競争,魅族面對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于是,魅族開始學習小米的規模效應,引入阿裡的戰略投資,在阿裡巴巴入股的刺激下,魅族手機的出貨量一度突破2200萬部。同時,魅族也迎來了第二個高光時刻。
為了應對市場壓力,魅族決定放棄“小而美”的路子,開始打造魅藍品牌,走向“大而全”。魅藍的出現,确實起了效果,2015年到2017年,魅族及旗下魅藍就釋出了25款手機。其中,2016年更是釋出了14款手機,當年魅族出貨量達到了2200萬台,是魅族有史以來出貨量最高的一年,在全球市場中位居第八。
但是,魅族始終無法忘記“小而美”的夢想,在2018年關閉了魅藍品牌,負責魅藍品牌的高管李楠等也紛紛離開。
“小而美”始終很難在市場中立足。沒有了魅藍,魅族的銷量急劇下降,各地的零售門店也關閉了不少。賽諾資料顯示,2018年,魅族手機的出貨量僅為948萬部,而上一年,其出貨量還在2000萬台左右。從市場佔有率來看,2020上半年,魅族在國内手機市場占比僅為0.5%,第三季度下滑至0.3%。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已經看不到魅族具體的市場排名,而是與其他手機廠商共同占據3%的市場佔有率。
2021年9月10日,魅藍科技宣布:時隔1269天,魅藍品牌正式回歸。不得不說,魅族最終還是向激烈的市場競争妥協了。但這時,主打成本效益的手機市場中,早已是一片紅海。再次擁抱“大而全”,已經不能同日而語。面對困頓,或許被收購是最好的出路。
收購魅族,不隻是為了造手機
有網友表示,“電車其實就是大件的電子産品,意味着吉利開始為電車的未來規劃了,方向和華為、小米一緻”。
在成立星紀時代時,李書福曾對進軍手機市場做出解釋,“手機是快速疊代的随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産品市場驗證及軟體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使用者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作車機和手機軟體技術的緊密互動。未來跨界打造使用者生态鍊,依法建構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手機可以連結車聯網、衛星網際網路,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态圈,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
收購魅族,也将幫助吉利用其成熟的消費品思維幫助吉利打造汽車的智能化。吉利進軍手機市場,也并非真的想從手機市場分一杯羹,而是搭建智能化的生态系統。就如同小米、華為進軍汽車市場一樣,是搭建萬物互聯生态的重要一環。而對吉利來說,手機是則是需要補足的環節。
“手機業務對整個吉利汽車工業來講,意義是非常深遠的。手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地發展,車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夠推進智能座艙水準的不斷提升,進而能夠幫助智能電動汽車競争力不斷地提高。”李書福表示。
這次收購魅族,不僅是因為魅族陷入困境,吉利同樣。從2015年開始,吉利就十分重視新能源賽道,開始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并且先後推出了幾何、極星、楓葉等品牌,但反響平平。一方面,吉利汽車吉利求變,但轉型困難。另一方面,大陸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以小鵬、蔚來、理想為戴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以百度小米為代表的跨界企業異軍突起,還有華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進展也十分迅速,目标在2022年商用,2025年到2030年實作真正的智能駕駛。
對吉利這種傳統車企來說,做硬體沒問題,但是對軟體系統的開發和内容生态的營運還有些不足,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這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有手機行業人士分析,“手機是智能互聯生态中核心的流量入口”。雖然魅族如今淪落為“珠海小廠”,但是魅族FLyme作為國内定制UI的“先行者”,憑借其過去的優秀戰績,依然有不小的作用,收購魅族後,吉利擁有100%的話語權,可以根據汽車業務的需要自主布局,通過其智能生态系統GKUI與FLyme的深度融合,提升吉利車機系統的體驗,趕上這一波新能源浪潮。
不過,巅峰時期魅族的市場估值曾達到129.7億元。幾經沉浮,在手機市場逐漸被邊緣化的魅族,還能從渴求車機協同、斥資100億做手機的吉利手中得到多少?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删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