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綜藝《舞蹈風暴》,一批“寶藏”青年藝術家走進大衆視野。謝欣、胡沈員、劉迦、李響、黎星等“天花闆”舞者成為了當下舞蹈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風暴”明星,他們也不斷用飽含思辨和情感的作品回饋着觀衆。作為《舞蹈風暴》第二季總冠軍,謝欣是中國現代舞壇最活躍的藝術家之一。她的新作《靜地回升》蓄勢待發,2月25日、26日将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首演。
《靜地回升》是一個關乎記憶與時間交錯的作品,是在生命曆程跋涉中的回望、審視、梳理和思考,仿佛過了一半的人生,才知記憶的牽絆。“它是虛實交錯的,它是跳進和跳出的,它是超現實的,它是赤裸而真誠的。”謝欣透露,《靜地回升》的創作過程始于2020年,經過無數的素材和段落的取舍,最後留下真正打動她的部份。“希望它在2022年呈現,能讓人動容、放下和喜悅。”
在永不停止的時間陀螺中,看見生命的循環
時間就像一個永不停止的陀螺,藝術家們從中獲得無窮盡的靈感。
《靜地回升》似乎有着“歸零、沉澱、再出發”的意味,新作的靈感由何而來?“36歲處于人生的正中間,現在的我擁有了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承載着一個舞團的工作。”謝欣叩問心靈,是否還記得第一眼見到媽媽的樣子。“我看見媽媽滿頭銀發的今天,看見她半生情感的跌宕;我看見孩子從一顆小白點到呱呱落地,從渾然不知世界到被家庭和環境所牽引着每天都在成長——我仿佛看見了生命的循環。”
《靜地回升》把生活化道具搬上舞台,建構“家”的感覺。
記憶是時間構成之中最重要的部分,當那一刻到來,所有深刻記憶都會閃回,猶如靜地回升。謝欣感動于“愛”,也忘不了“痛”——從兒時到今天所存下的“疤痕”要被撕開嗎?“最初,你并不知道記憶會如此深刻,直到你被卷進時間的陀螺,發現周而複始的循環是從那時開始的。”謝欣坦承:“我想用這部作品,去和自己的一些過往自恰。”
對謝欣來說,創作《靜地回升》是一次極大的自我挑戰,“大到站在自己所有經驗之上,卻不知該往哪裡走…… ”目前,作品仍然在修改中,探索具象的記憶畫面與抽象的感受之間的分寸,喚起觀衆共有的情感與記憶。
保持冷靜而自知,期待更多奇妙的連鎖效應
奪得《舞蹈風暴》第二季總冠軍後,謝欣迎來了作品“豐産期”、演出“收獲期”。“稍長的年紀和過往的經曆,會讓我在某些收獲頗豐的階段反而是冷靜而自知的,不會被快捷而虛華的快餐帶入另一個跑道。”謝欣透露,2021年舞團仍然演出超過70場。“後疫情時代,演出市場有着不确定性,我們早已習慣并接受各種突發性的情況,并順其自然并善用特殊時期的節奏。好的作品和舞團良性發展的狀态,才是我們能持續為自己和社會帶來的正能量。”
在此前兩部作品《九重奏》和《熵》裡,謝欣嘗試以舞者身份與其他藝術家合作;最新作品《靜地回升》,她又重回“編導+主演”的位置。“這些年,我一直在兩個身份中轉換,保留白間給自己欣賞的編舞家合作,亦在自我思考中整理每個階段的自我創作。維持這樣的節奏,需要巨大的包容度和勇氣。”謝欣從身體到内心,不斷的自我懷疑,不斷的面對挑戰,“在此過程中,我尋找到真正的自己,并期待能帶來的更多奇妙的連鎖效應。”
人生階段有緊有松,有快有慢。2014年“落戶”上海後,謝欣帶領舞團一路奔向國際舞台,受到德國、法國、克羅地亞等地觀衆的熱烈追捧。“既然我近10年都處在奔跑的節奏中,那就敞開心跑。”盡管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國際委約和藝術節的邀請都在不斷延期,但謝欣依然擁有豐沛的靈感和廣闊的舞台。
在這座文化之城,她得到了滿滿的信任和支援。《九重奏》《熵》和《靜地回升》都是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委約作品。“上海的多元、包容、審美和開放态度,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謝欣說:“未來,我希望能為舞團的舞者們争取到更大的支援與空間,上海是我們的家和未來。”
作者:宣晶
編輯:姜方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