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靜地回升》:舞者謝欣,在舞台上“朗讀”人生日記

“有一句話挺動人的:在生命的過往裡,總有一個欠你一句對不起的人。可能我們不會去索要那個對不起,《靜地回升》對我來說,就是能在人生的半途,走回去,把一些事放下,再繼續往前走。”談及《靜地回升》的誕生,編舞家謝欣這樣說道。

2月25日-26日,這部由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委約的作品完成首演,這是謝欣送給36歲的自己的一份禮物,也讓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謝欣。

《靜地回升》:舞者謝欣,在舞台上“朗讀”人生日記

36歲的謝欣正處于人生的中段,有了小家庭,有了孩子,父母已是滿頭白發,她還承載着一個舞團十餘号人的生活。然而,有些記憶沉甸甸的,那些成長中受過的傷害,那些曾經以為已經放下的部分,總會在她脆弱的時候反彈出來。

“原來身體裡的那些灼傷,身體從來都沒有忘記。”謝欣希望,用這部作品和過往自恰、和解,放下包袱,打開心結,重新出發。

現場從謝欣趴在桌子上的一段暖場表演開始。椅子、櫃子、床,這些最生活化的物件,被懸挂在黑暗的舞台上……時間倒流,記憶倒帶,秘密的匣子被打開了。

做舞美設計時,謝欣的第一反應就是,該是家的樣子。家裡會有什麼呢?有桌子、燈,還有日記。

日記記錄了你的心事,燈就像你的家人或生活當中最親近的人,而桌子是穩固的支撐體,就像家或爸爸,仿佛與生俱來就這麼穩固。當桌子傾斜、當凳子失重、當日記打開,舞台上的一切亦真亦幻,時空開始交錯。

小時候的謝欣有寫日記的習慣,“上面寫滿了對自己說的話,加油啊,謝欣,你一定可以的!”這本日記在排練過程中散架了。舞美設計胡豔君搜羅了一堆老舊的日記本,還有30把椅子、20種老物件,它們挂在半空中,跟随着舞者的肢體變化,波浪式起起伏伏。“這是一個夢境般的空間,而空間其實是人内心的一個外化。”胡豔君說。

《靜地回升》:舞者謝欣,在舞台上“朗讀”人生日記

舞者們的衣服是棉麻,就像老照片,有一種泛黃的、斑駁的質感。雖然面料和色調一樣,但不同舞者的衣服還是細分出不同的款式、紋路、肌理,試圖表現謝欣記憶裡那些或模糊或清晰的人。“她是一個有感覺的編舞,我也是一個容易生發感覺的裁縫。我們沒有過很艱難的溝通時刻,隻有互相信任。”服裝設計李昆說。

音樂同樣高度風格化,從《熵》到《靜地回升》,作曲家王宇波已經是第二次和謝欣合作。“創作靈感就是和謝欣聊天,隻有聊天,你才能知道她想要什麼,想表達什麼,用什麼樣的音樂去呈現,剩下的就靠你去幻想。”

王宇波說,《熵》是極簡音樂的創作方式,整體感覺偏機械、冰冷、克制,隻在偶爾的一刻顯露一絲情感,“《靜地回升》在情感上面是打開的,要用音樂去打開記憶裡的盒子,通過音樂去呈現那樣一個環境,把觀衆拉到裡面來。”

《舞蹈風暴》的人氣舞者陳添也被請上了台。陳添與謝欣相識于2017年,在2020年的《舞蹈風暴》中,兩人曾經共舞《不在》,感動全場,十分有默契。

這次被特邀加盟,陳添和謝欣再次共跳雙人舞。劇末,一段循環往複的對撞讓人印象深刻:兩人肉身相搏,靠得越近,撞得越痛,離得越遠,每撞一次,你都能清晰地聽到肉體的撞擊聲和劇烈的喘息聲,直到謝欣被撞倒在地。

《靜地回升》:舞者謝欣,在舞台上“朗讀”人生日記

“我們想靠近對方,結果靠得越近,傷得越深,傷害越積越多。”謝欣把這段舞蹈放在最後宣洩的部分,放在她真正放下之前,讓這些傷害化成碎片,随風消散。

“當大腦的儲存庫、情緒的儲存庫到了臨界點,你會發現,你需要做一個放下、整理并重新出發的動作。”以往,謝欣的排練速度都很快,甚至可以一個月完成一部60分鐘的大作品,“這一次我做不到。”她發現,之前的很多編舞經驗變得不那麼有效,很多東西排出來後,并不能把她想說的話說出來。

做了很多痛苦的推翻和删減,經曆了種種自我懷疑和沖突的時刻,謝欣終于排完了。首演前坐在台下看聯排,她很開心,覺得這就是她想說的話。在台上“朗讀”人生日記,謝欣最終療愈了自己。

《靜地回升》:舞者謝欣,在舞台上“朗讀”人生日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