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重要考古新發現!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百年,也是陝西考古取得重大成果的一年。1月24日,第二屆陝西重要考古新發現新聞釋出會線上上舉行,太平遺址、周原先周建築與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西漢帝陵-霸陵遺址、鹹陽洪渎原墓葬群、西安新小寨元代趙氏家族墓地6處遺址入選第二屆“陝西重要考古新發現”。

今年,省内7家考古發掘資質機關推薦選送了16個項目參與本次評選,經由專家嚴格評審,最終産生了9個獲獎項目。推選項目多位于西安-鹹陽周邊,涵蓋了史前、商周、秦漢、隋唐及宋元時期,以秦漢及隋唐時期占比最高。與去年相比,今年除6大獲獎項目外,新增加設定了入圍獎項,入圍項目分别是:西安月登閣隋唐墓地、西安杜城鑄鐵遺址、漢長安城兆倫锺官鑄錢遺址。

據悉,“陝西重要考古新發現”由陝西省文物局、陝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為指導機關,陝西省考古學會主辦,是我省年度考古工作及重要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更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向社會公衆彙報最新發掘成果、研究認識和普及考古知識的重要途徑。作為文物資源大省、考古工作強省,陝西考古界将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整合全省考古優勢資源,深入闡釋全省考古成果,“讓文物活起來”,為建設文化強省、增強文化自信貢獻考古力量。

陝西重要考古新發現!

霸陵陵區航拍全景。(資料圖檔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1

四方輻辏 太平遺址

太平遺址位于陝西省西安市西鹹新區沣東新城鬥門街道,目前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表明,這是關中盆地新發現的一處客省莊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年代約為距今4150-3700年前左右,已進入夏紀年範圍。

出土的玉料、玉璧、璧芯、玉璜、玉飾品等遺物表明,太平遺址存在一套完整的玉器生産操作鍊。出土的蔔骨形制規整,灼痕清晰可辨。此外還出土一件反映古代禮樂制度的陶鈴和一枚刻畫精美圖案的陶牌飾。

浮選出的農作物遺存主要有粟、黍、水稻等。目前對太平遺址的工作僅僅是冰山一角,但是玉器加工生産、蔔骨、陶牌飾和陶鈴的存在表明太平遺址具備了高等級的中心聚落遺址的應有要素,是了解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中心區域的一處重要遺址。

考古專家認為,太平遺址彙聚了周邊東、南、西、北不同地區的文化因素,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輻辏之地,奠定了關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都城文化的史前基礎。

2

遷岐之地 周原遺址

周原遺址是一處從先周時期延續至整個西周時期的大型都邑聚落。

本次考古發現的先周時期大型夯土建築填補了以往周原遺址無先周時期高等級遺迹的空白,證明王家嘴地區是周原遺址先周時期的聚落中心。結合以往關于聚落規模與文化性質的研究,明确了周原遺址乃是古公亶父遷岐之地。戰國晚期大型倉儲建築及相關發現确認了東周美陽縣所在,結合文獻進一步支援了周原為岐邑。

周原遺址西周時期城垣範圍的發現,是探索大陸先秦時期築城史的重大進展,為周原遺址聚落結構厘清、相關遺存性質的認識,及聚落與社會變遷過程的勾勒提供了參照背景,為三代都邑建制提供了重要執行個體。

3

帝陵正門

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

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位于秦始皇陵封土正東約200米處。1962年以來,考古工作者開展了大量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對陵園外城東門有了初步認識。為了明确外城東門的結構與形制,促進秦始皇帝陵的考古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準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于2021年對外城東門遺址進行發掘。

本次考古發掘厘清了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的設計理念、營建技術、建造過程及建築材料,了解了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的使用、焚毀及廢棄過程。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陵園的正門,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堪稱“帝國第一門”,其發掘收獲為秦始皇帝陵建設理念、規劃布局、陵墓制度的深入探索,為中國古代“門阙制度”起源的追溯,為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半部隋唐

鹹陽洪渎原墓葬群

鹹陽洪渎原是戰國秦漢至隋唐高等級墓葬的首選之地,規模大,等級高,延續時間長。由于地處京畿,洪渎原墓葬墓主身份普遍較高、代表性強,是研究中國古代墓葬制度的極佳标本,對于建構中國古代墓葬的考古學體系架構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2020年至2021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區域發掘了戰國至明清古墓葬,揭露出成片分布的戰國、兩漢、西晉、十六國、北朝、隋、唐時期的家族墓地和墓園,這些家族墓地或墓園規劃整齊,各自獨立而又排列有序,完整勾勒出長達2200餘年的古代墓葬發展演變的序列,在中國考古學史上空前絕後。

該墓葬群發現的北朝隋唐家族墓園的完整發展軌迹,對于推動該時期考古學和曆史學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出土文物中精品較多,且有突破性發現。結合以往洪渎原墓葬的考古資料的綜合研究成果,其蘊含的巨大資訊量足以續寫半部隋唐史,結合傳世文獻記載,将極大地有助于闡發文物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時代價值。

5

文獻勘誤

西漢帝陵-霸陵遺址

根據文獻記載,人們一直認為漢文帝的霸陵位于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被稱為“鳳凰嘴”的地方,但2021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最新通報确定,江村大墓才是霸陵準确的位置。

2006年考古勘探發現的距離窦皇後陵800米的江村大墓,為确定霸陵的具體位置提供了重要線索,開啟了對文帝霸陵具體位置的讨論;2011年到2013年,西漢帝陵大遺址保護考古工作基本厘清了霸陵(鳳凰嘴、江村大墓)及南陵陵區文物遺存的分布範圍與形制布局。而對鳳凰嘴的勘探未發現任何陵墓遺存,為探讨江村大墓的墓主歸屬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7年至今,江村大墓外藏坑、陪葬墓及南陵外藏坑的發掘及其周邊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明确了江村大墓外藏坑的内涵及屬性;勘探發現的将窦皇後陵及江村大墓圍合在一起的外陵園,是确定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的關鍵性證據。霸陵的考古收獲糾正了曆史文獻的失誤,确定了漢文帝霸陵的陵位及其規模、布局和内涵,綴合了西漢帝陵的形制演變的曆史鍊條,奠定了中國古代帝陵制度的基礎。霸陵的形制要素、規劃布局及其豐富内涵,顯示出皇帝獨尊、中央集權的西漢帝國國家政治制度的初步确立,折射出西漢帝國政治理念、治國思想的演變與确定。

6

穿越之門

元趙氏家族墓地

陝西發現儲存完整的元代家族墓地隻有兩處。位于西安曲江新區雁展路南側的趙氏家族墓是繼2009年發掘的元劉黑馬家族墓後,陝西地區元代家族墓地的又一次重大發現。2021年4月到11月,為了配合基本建設,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用地範圍内發現了各時期遺迹250多處,其中有9座墓葬為一處元代趙氏家族墓地,墓地排列非正常矩,使用時間基本貫穿了有元一代,屬于當時流行五音姓利學說影響下的貫魚葬。

出土遺物有陝西元墓常見的黑陶俑、黑陶禮器等,還罕見地出土了30餘件瓷器,器類多樣,瓷器窯口涉及龍泉窯、景德鎮窯、鈞窯、山西霍州窯、耀州窯等南北名窯,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陝西元墓出土瓷器數量最多、窯口最豐富的一批。

考古專家表示,這一墓地的發掘幫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元代長安城的“穿越之門”,通過這扇門所能管窺的,不僅有趙氏一族的興衰史,更有當時的漢族中下層官吏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日常愛好。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龐樂

編輯:Mia

稽核:天乙、文嶽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