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剛被查出子宮肌瘤的女性,往往非常困惑,跑來問醫生:“我沒有什麼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嗜好?身體裡怎麼就長了肌瘤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難,因為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是很清楚。為了幫您盡可能了解真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給您解釋。
一、子宮——肌瘤的生長地
子宮肌瘤可以生長在子宮的任何位置,但不同位置的肌瘤發病率不同。
女性的子宮是一個有腔的中空生殖器官,子宮腔呈上寬下窄的三角形腔隙,位于盆腔深部,我們自己摸不到。
子宮就好比氣球,有球體部(子宮體)和開口部(宮頸),子宮體部和頸部之間叫“峽部”。其中,長在宮體的肌瘤約占90%,宮頸和峽部的肌瘤不到10%[1]。
子宮壁就像是氣球的外層,由外向内分為漿膜、肌層及黏膜(子宮内膜)三層。
肌瘤在每一層都可能生長:肌壁間肌瘤最常見,占60%~70%。漿膜下肌瘤約占20%。黏膜下肌瘤占10%~15%(見下圖)。

圖檔來源:騰訊醫典
二、雌孕激素——肌瘤生長的“原動力”
子宮肌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統一。但學術界比較一緻的觀點是:雌孕激素是子宮肌瘤生長的主要促進因素,高激素水準容易導緻子宮肌瘤的發生。
現實中,青春期前的女生極少發生子宮肌瘤。懷孕後肌瘤會随着妊娠長大,絕經後肌瘤會逐漸縮小。
還有研究證明,肌瘤組織中雌激素濃度明顯高于周邊正常組織。由此證明,雌孕激素在肌瘤發生、生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肌瘤的生長特點——早期悄無聲息
肌瘤生長往往比較緩慢,早期可沒有任何身體反應和症狀表現,很容易被忽視。
大部分女性都是體檢做B逾時意外發現肌瘤,也有一部分女性是肌瘤長大到引起了症狀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的。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四、肌瘤長什麼樣——良性表面光滑,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晰
肌瘤是在子宮表面或者子宮腔内凸起一個個結節狀的“肉球”,大小不一,一般表面光滑,呈白色或者淡紅色。
有的肌瘤由蒂和子宮壁相連,有的直接突出于光滑的子宮表面或者宮腔内,就像平整的土地上突出一個個小山丘。
在B超檢查或者其他影像學檢查時,醫生可以分辨出這些“包塊”或“回聲區”是否是子宮肌瘤。
五、肌瘤可發生變性——但有良、惡之分
子宮肌瘤變性發生率約為60%[2]。有良性和惡性變性之分,良性多見,惡變(肉瘤樣變)的機率很低。變性的發生和肌瘤位置關系不大。
但如果是妊娠期、産褥期、圍絕經期,肌瘤變性更容易高發。另外,如果肌瘤直徑大于5厘米,更易出現變性。
良性變性包括:玻璃樣變、囊性變、鈣化、紅色樣變,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肌瘤自身營養供血不足,導緻部分組織失去原有結構而發生。肉瘤樣惡變的機制目前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六、子宮肌瘤可以預防嗎?
目前并沒有能絕對預防子宮肌瘤的辦法。但是可以通過加強運動,合理飲食,保持心情愉悅,控制體重等,減少子宮肌瘤發生的風險。
審稿專家:王建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 樂傑.婦産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298.
[2] 吳慶梅,彭光賢,周莉.子宮肌瘤變性聲像圖及其CDFI改變[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1,3(Suppl):78-80.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