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近日,一款廣譜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商品名:多恩達),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準許上市,适應症為複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患者。

截圖來源:NMPA官網
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之一
淋巴瘤,又稱為惡性淋巴瘤,是一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也是中國常見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之一,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外周T細胞淋巴瘤,是一組起源于胸腺後成熟的T淋巴細胞和NK細胞的異質性較大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種常見亞型。在中國,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而且大多數外周T細胞淋巴瘤具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的特點。
外周T細胞淋巴瘤常見于中老年人,中位發病年齡55歲,沒有明顯的性别差異。患病後,患者多表現為淺表淋巴結腫大,半數伴有B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的發熱(>38℃),連續3天以上,而且不是感染引起的;夜間盜汗(可浸透衣物);體重減輕,确診前半年内體重下降10%。
外周T細胞淋巴瘤還可連累皮膚及皮下組織、肝脾、消化道、甲狀腺及骨髓等,導緻相關組織或器官受到傷害。
此外,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預後較差,《中國淋巴瘤治療指南(2021年版)》指出,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30%。
圖檔來源:123RF
廣譜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
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是米托蒽醌的脂質體制劑。
米托蒽醌是臨床上應用較廣的廣譜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但由于心髒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該藥的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脂質體劑型的藥代動力學行為、組織分布、藥效及毒性産生了顯著的變化,療效及安全性顯著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此次在中國獲批上市,主要基于一項關鍵性、單臂、多中心的2期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單藥在治療複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以及結外自然殺傷T細胞淋巴瘤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抗惡性良性腫瘤效果,有望為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帶來更持久的緩解時間、更長的生存期;而且,該藥物良好的安全性,也有望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具體來看,在抗惡性良性腫瘤效果方面:
在複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中,客觀緩解率(ORR)為41.7%,完全緩解率(CR)為23.1%,≥3個月的持續緩解時間(DoR)比率為84.4%,最長中位持續緩解時間為19.45個月。
生存期方面,複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為8.5個月,中位總生存期未達到,最長總生存期為26.4月(54例仍在總生存期随訪中),6個月的總生存率為75%,9個月的總生存率為68.2%。
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單藥對免疫母細胞淋巴瘤(AITL)亞型和結外鼻型T細胞淋巴瘤(NKTCL)亞型患者顯示出了優異的抗惡性良性腫瘤效果,這兩類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分别為64.0%和42.9%。
在安全性方面:
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血液學毒性。
在心髒毒性、化療藥物的非血液學毒性方面,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發生率也顯著降低。
對于脂質體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如粘膜炎以及手足綜合征,在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治療的随訪過程中也沒有發生。
除了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外,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治療小細胞肺癌、肝癌、乳腺癌、泌尿上皮癌等實體瘤,以及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的研究,也正在探索中。
我們期待,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的獲批上市,能為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帶來新的生存獲益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同時也期望該藥物的其它研究也順利進行,并取得好的結果,早日為更多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