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恒大造車,孤注一擲?

恒大造車,孤注一擲?

恒大造車有孤注一擲的決絕之感,恒大汽車想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并非易事,目前來看恒馳并沒有特别突出的亮點。

文丨BT财經 伊然

1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多個“重磅人物”入局恒大,恒大或迎來大變局。

中國恒大(00333.HK)釋出董事變更公告稱,自2022年1月23日起,肖恩被委任為執行董事,梁森林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賴立新、黃賢貴辭任執行董事。據報道這次人事變更是首次由與恒大毫無關系的人員擔任非執行董事,而且委任的是專門從事不良資産處置的高管,可能與恒大進一步化解債務風險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被委任為執行董事肖恩目前為恒大汽車董事長,此前恒大汽車剛剛傳來好消息。1月12日,恒馳汽車官方釋出了恒馳5的官方下線宣傳片,這是恒大造車以來推出的第一款車型。

好消息紛至沓來,恒大要度過最危難的時刻了嗎?恒大汽車給恒大能帶來什麼?

恒大汽車是恒大的救命稻草?

據稱,此次下線相較原計劃提前12天。恒馳5是恒大旗下首款緊湊級純電動SUV,前臉封閉式格栅搭配兩側T字形日間行車燈,車身尺寸為4725*1925*1688mm,軸距2780mm,搭載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生産的電動機,最大功率150kW。

按照恒大官方此前公布的車型規劃,恒馳5是恒大汽車10款車型中最為便宜的車型,該車預計售價20萬元,對标奧迪Q3、寶馬X1。

恒大造車,孤注一擲?

2017年,在一片争議聲中,許家印的造車夢正式啟動。彼時,或許是已經感受到了房地産市場潛藏的危機,許老闆的設想是以新能源汽車作為恒大多元化産業的龍頭,減少對房地産的依賴。

最早,恒大嘗試與賈躍亭的FF汽車合作,不久後賈躍亭的信用再度破産,雙友善分道揚镳。随後,恒大以收購的方式買入多種汽車資産,包括汽車經銷商廣彙集團40%股權,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入股瑞典跑車品牌柯尼塞格。同時,恒大汽車在國内興建廣州南沙,天津等新能源車生産基地。

2019年11月,許家印提出公司的目标是用3到5年時間将恒大新能源汽車打造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許家印用十分通俗易懂的概括恒大的政策:“恒大要換道超車,總結起來5句話: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據恒大官方披露的資訊,2019年恒大為了造車投入147億元,2020年計劃投入57億元,預計2021年投入90億元。

2021年對許家印而言可謂是危機重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恒大仍未放棄造車計劃。2021年初,恒大先後完成恒馳1、3、5、6、7試制車下線,并順利完成冬季測試、夏季測試、高原測試。但随着恒大陷入流動性危機的狀況被暴露在公衆面前,恒大面臨股價持續下跌、高管減持套現、項目資金短缺等多重困境,恒大的造車計劃也不得不進行調整。

恒大造車,孤注一擲?

在2021年的内部會議上,恒大曾表示在沒有造出一輛車的情況下,公司在恒馳品牌上已經投入了474億元。為了應對新形勢,恒大汽車将原本同步進行研發的6個車型進行縮減,隻保留了進展最快的恒馳5、恒馳6車型。

10月,許家印宣布恒大重大戰略調整,未來10年内實作房地産向新能源汽車的産業轉型,形成新能源汽車為主、房地産為輔的産業格局,恒大計劃到2025年實作年産銷超100萬輛,2035年實作年銷超500萬輛。

見不到真車,外界自然會對恒大的目标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同月,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通報了恒大造車的進展,提出了“大幹三個月,確定天津工廠首車下線”的口号。恒馳5大部分生産研發人員也被分批抽調到天津支援。2021年11月,恒馳5 LX現身工信部新車申報目錄。

恒馳5的下線可以看作是恒大造車達成了階段性目标,但據了解,該車依舊處于小批量試制階段,正式量産還要等到今年8月。

可以說,恒大是将造車視作重獲新生的救命稻草,無論如何也得咬緊牙關挺過去。目前正紅火的造車新勢力都曾經曆過瀕臨解散的至暗時刻,但是有些車企在艱難掙紮後,确實迎來了朝陽。

恒大想翻盤依然坎坷

恒大汽車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作營收69.2億元,同比增長53.5%;歸母淨利潤虧損47.86億元。

近年來,恒大各種借款逐年減少,而應付賬款以及其他應付款則逐年增加,資産負債率長期保持在80%。受母公司債務暴雷影響,恒大集團旗下三隻H股上市股票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中國恒大市值僅剩二百多億港币,恒大汽車的股價也從2021年2月的最高點72.45港币/股一路狂洩至9月最低點1.66港币/股,市值縮水高達97.71%。

恒大股價的跳水也使得持有恒大股權的上市公司們苦不堪言。

近期,上市公司陸續公布2021年業績情況,先後有包括廣田集團、全築股份、嘉寓股份、世聯行在内的二十餘家上市公司釋出過與恒大“暴雷”相關的計提公告。1月14日,文科園林預計2021年虧損13億元-18億元,深圳控股計提恒大地産股權減值60億港元,兩家公司1年内損失了5年的利潤。

平心而論,恒大在如此困局中推動了恒馳5下線屬實不易,甚至有種孤注一擲的決絕之感。但恒大想在新能源汽車産業上有所作為并不容易,畢竟要在傳統汽車公司轉型和造車新勢力的夾擊中争取到消費者的信賴才能赢回資本市場對恒大的信心。想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并非易事,至少恒馳需要拿出與衆不同的賣點。目前來看,恒馳并沒有特别突出的亮點,或許需要找到重磅級的大買家或合作方才有可能實作突圍。

即便是恒馳5下線的重大利好,資本市場似乎也并不買賬。恒大汽車股價僅在1月12日微漲3.33%,報收4.03港元/股,1月13日就高開低走,收盤下跌14.4%。

恒大竭盡所能地安撫債主和消費者,力圖穩定住局勢。

1月17日,恒大集團在官方管道表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恒大全國複工率92.9%。根據計劃,集團1月将交樓3萬套。

1月21日,恒大釋出公告稱:公司風險化解委員會正在積極研究解決方案并與債權人進行溝通,建議增加聘請中金公司、中銀國際亞洲作為财務顧問,中倫律師事務所有法律責任合夥作為法律顧問開展債務風險化解工作。

恒大造車,孤注一擲?

恒大造車充滿險阻

恒大現在最大的問題來自缺錢,但是造車是更燒錢的一件事。

新能源汽車是衆所周知的燒錢大戶。作為中國造車新勢力領頭羊,蔚來創始人李斌也抱怨道:“沒有200億别想造車。”2019年,蔚來淨虧損高達112.96億元,每賣一輛車要虧損約54萬元。

百度為了造車,甚至以500億元為“起步門檻”,力争在3年内推出其首款電動汽車;而小米造車甚至有壯士斷腕的“壯烈感”,雷軍在經曆多番考察後,正式宣布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立下“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的豪言壯語。

有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人直言:“相比于看能不能造出車,我們更看重的這些企業能不能活下來。”

恒大汽車面臨的不僅僅是來自資金的巨大壓力,還有來自政策和市場的不确定性。據報道,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實施的最後一年,政策扶持減弱後,新能源汽車行業必将迎來一番洗牌,先入局的玩家已經都搶占好位置,這對剛剛下線第一輛車的恒大汽車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據不完全統計,各路造車大軍都将2022年至2023年作為首款車下線的節點,新能源汽車競争将進入白熱化階段。蔚來創始人李斌近期也對媒體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決賽将會提前到來。

分析指出,雖然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資本也紛紛湧入,但是随着新能源賽道的競争越發激烈,如何能講出不一樣的故事,博得資本青睐仍是造車新勢力亟需面對的問題,目前來看恒大汽車并沒有特别亮眼的表現。

此外,造車新勢力還面臨“晶片荒”等卡脖子的問題,恒大汽車當然也不例外。Gartner資料顯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85%的汽車企業受到了晶片短缺的困擾,2021年全方位的“芯”痛更是導緻多家車企出現減産或停産的狀況。

晶片短缺倒逼着中國車企在内部尋找突破。為了避免“芯”痛再次爆發,近年集中湧入造車領域的巨頭也在思索着在晶片研制上搶占先機。幾年前幾乎全員轉行網際網路的晶片制造相關專業畢業生在這一年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饽饽,而本來就面臨資金問題的恒大,或許不得不再分散一部分資金給晶片制造業務,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恒馳汽車下線第一款車型對危機重重的恒大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但是新能源車行業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市場競争的白熱化,都将帶給恒大汽車更多險阻,恒大汽車無疑開了一個好頭但是前路依然山重水阻。

歡迎關注【BT财經】,閱讀更多精彩内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