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獲近50億元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能否後發制人?

“我相信,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中國品牌,長安汽車便是其中之一。”在此前召開的長安汽車科技生态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向外界表達了這一雄心壯志。

而在行業加快向智能低碳轉型的當下,新能源業務無疑将成為長安汽車的殺手锏之一。

縱觀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傳統車企轉型初見成效,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憑借産品攻勢,已掌握一定市場話語權;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漸入佳境,并向年銷10萬發起沖擊;百度、小米等跨界造車也通過加大投入、積極布局以求奪取市場紅利……

當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百舸争流、千帆競發的局面時,靠奔奔E-star打天下的長安新能源顯得有些慢了。如今,在新能源領域由政策轉向市場驅動,滲透率接近20%的曆史關口,長安新能源終于坐不住了。

獲近50億元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能否後發制人?

1月24日,長安新能源B輪融資簽約儀式在重慶舉行,長安新能源宣布募得資金49.773億元,超計劃融資近20億元,為長安新能源開啟新一輪産業競争注入了全新動力。在長安汽車總裁王俊看來,B輪融資的落地在開啟長安汽車轉型更新之路全新起點同時,也成為打造“中國西部地區高端汽車産業叢集”的又一實踐,為國有企業的資源整合、資本運作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了長安樣本。

蓄力向智能低碳科技公司轉型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陸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已成為行業共識。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銷量增長近2倍,滲透率從年初的6.4%提升至21.3%。乘聯會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滲透率達到22%。

面對産品技術創新、新四化帶來産業重塑以及數字化加速建構融合發展新生态的曆史機遇,長安汽車也緻力于以“第三次創業”為依托,以“香格裡拉”和“北鬥天樞”計劃為着力點,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獲近50億元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能否後發制人?

其實,長安在新能源領域早有布局。據長安新能源總經理鄧承浩介紹,早在2001年長安便在新能源領域跨出了第一步,并先後曆經了技術研究、市場化推廣、市場化運作三個階段,具有二十年的技術積澱。

2018年長安新能源成立,并在三年以來獲得兩次融資,成為國内首家将新能源業務分拆獨立發展,實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央企。

而B輪融資完成後,長安新能源的注冊資本也提升至3.38億元。同時,企業也迎來了多元化融資發展,其中長安汽車持股比例由48.95%稀釋到40.66%,南方資産持股5.47%,交銀博裕一号持股7.71%,承元基金持股5.40%,蕪湖信石信鴻持股3.85%,南方工業基金持股2.5%,中金科元基金持股1.54%,員工持股平台持股0.90%,南方工業智能出行基金持股0.85%,德擎混改二号基金持股0.77%。

獲近50億元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能否後發制人?

長安汽車指出,面對行業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汽車轉型更新,長安新能源多元化融資發展,加快建立市場化競争機制,将對長安汽車經營發展産生積極影響。融資完成後,長安新能源計劃研發純電平台及新車、建設全新營銷體系和管道、三電領域及智能化研發投入以及對智能駕駛及智能生态建設領域的投入等。

根據規劃,5年内長安汽車将推出20餘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滿足新人群全場景需求;到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将達到300萬輛,其中新能源占比達到35%;到2030年,打造成為世界級品牌,銷量将達到45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60%,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

打造新能源第一自主品牌

作為首個産銷突破2000萬輛的中國汽車品牌,2021年長安汽車交出年銷超200萬輛的成績單,其中中國品牌汽車突破170萬輛、中國品牌乘用車突破120萬輛,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取得如此成績的背後,得益于企業持續踐行高品質發展,并将發展願景定為“世界一流汽車品牌”。據了解,自2018年釋出“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以來,長安汽車已掌握了500餘項智能低碳技術,并在2021年迎來了APA6.0、APA7.0、藍鲸iDD混動系統、新一代超集電驅等成果。

獲近50億元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能否後發制人?

而憑借産品煥新與技術積澱,2021年長安新能源累計銷量突破10萬大關,同比實作了225.3%的增長。其中,奔奔EV在微電市場排名第三、逸動EV在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産品魅力指數研究中位列緊湊型純電動細分市場第一。

如今,在新能源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後,長安汽車也劍指“新能源第一自主品牌”。那麼,在新能源市場百花齊放的當下,長安新能源底氣何來?

據鄧承浩介紹,在核心技術掌握上,以“香格裡拉計劃”為指引,自A輪融資到現在,長安新能源已掌握突破創新性技術200餘項。十四五期間,長安新能源計劃再突破500項創新性技術,增加3000項專利。

具體來看,自主研發和打造了EPA0、EPA1和EPA2三個全新專用電動車平台;自主掌握“三電”系統開發能力,推出0起火電池、新一代超集電驅、智能整車域控制器“長安智慧芯”等,其中超集電驅系統可實作重量降低10%,功率密度提升37%,效率提升5%;自主掌握整車內建能力,平台內建開發、子產品化設計、可靠性驗證、車身、底盤、内外飾、電器開發等關鍵技術等。

獲近50億元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能否後發制人?

在産品方面,長安新能源快速推出C385、C673等,并以高品質、高智能化水準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單系列年銷量15萬-20萬輛為目标,快速滲透新能源領域。此外,在智能網聯方面,依托“芯器核圖雲網天”,進一步将三電核心技術能力顯性化、結構化,布局産業前瞻技術,打造長安新能源黑科技。

同時,在數字化浪潮下,将通過資料驅動,按照“線上APP+官方體驗中心+直營店”的方式進行營銷管道建設,加速建構線上線下直通直聯,響應持續疊代的營銷體系。

面對全方位的發力,未來,長安新能源也将以“世界一線主流電動車品牌”為定位,2025年銷量奮鬥70萬輛為目标,加速打造中國數一數二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獲近50億元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能否後發制人?

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車全面進入市場化階段,新能源産業逐漸成為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的關鍵階段,借助B輪融資,長安新能源為後續發展儲備了更多“彈藥”,也為後續搶占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正如王俊所言,“我堅信,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定會有世界級的中國品牌誕生,而長安新能源必定位列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