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歡一個人,希望每天和對方都要見上一面,就會心安和心定

一個人的幸福感是通過什麼來決定的呢?是自我對自我的感受,是自我對自我的探索。人生中有很多的問題并不是自己想要怎樣的就可以怎樣的,往往需要的是自己不斷去修煉,不斷去經曆。

在經曆過很多的事情後,就會明白人生很艱難,但是再艱難,依然還要好好去生活。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一帆風順的過程中,往往會産生一種迷茫和困惑,就會覺得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态嗎?好像并不是的。

昨晚和朋友吃飯,各抒己見談了下對“本自具足”的了解。個人從心理學角度分享了一個參考:本我追求“快樂原則”,就是一個人的時候,自己可以放飛自我,可以大聲呐喊,也可以安靜讀書;自我追求“現實原則”,就是兩個人以上的時候,自己需要考慮下自己的社會角色,比如王陽明平時看上去“病怏怏”的,别人讓他射箭,立馬精神抖擻,百發百中,射完後又“病怏怏”的了。

喜歡一個人,希望每天和對方都要見上一面,就會心安和心定

是以本自具足就是無論是一個人獨處還是兩個人以上群體互動,自己都能夠一直感到心安、淡定而從容不迫。

随着年齡的增長,就會越來越感覺到能夠找到一個知心的人太重要了,在知心的路上能夠讓彼此的内心安定從容,能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也能夠感到愛和被愛的那種感覺。

人都是需要愛的,在愛的過程中能夠讓彼此産生一種幸福感,并且能夠讓自我對自我充滿一種肯定感。人一旦自我被肯定、被确定,那麼自我的光環就會被放大,自己就能夠很好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并且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也會格外賣力。

喜歡一個人,希望每天和對方都要見上一面,就會心安和心定

很多事情我們都懂,但是在懂的路上,總感覺欠缺了一些什麼。那種欠缺感對于自己來說,是需要去修行的,在修行的路上,自己有時候心不在焉,有時候内心很混亂,混亂會給人帶來一種不确定感和不安感。

我們總覺得人生是不完美的,在這種不完美下,自己又沒有什麼辦法去進行抵抗,就會導緻自我都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要做什麼了。

産生痛苦是正常的,不産生痛苦才是不正常的。在産生痛苦焦慮迷茫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考驗自己了,考驗自己是否能夠忍耐住,考驗自己是否能夠接納住。一個人的自在需要的是底層邏輯的支撐,沒有底層邏輯的支撐,容易塌陷。

喜歡一個人,希望每天和對方都要見上一面,就會心安和心定

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關鍵點在于自我思考是否有意義。因為意義這個東西需要自我去領悟的,去感悟的。在領悟和感悟的基礎上,發現自己,成就自己。

我們的雜念很容易出現。當出現雜念後,如何去消除雜念?如何去和雜念做鬥争?如何從雜念中學習到一些東西,這才是自己應該要思考的。

生活本身不容易,生活的真相本身是比較殘酷的,或者說我們有時候無法了解生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但是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依然要正常進行。就像我們喜歡一個人,就希望每天能夠和對方見上一面,見一面就會心安,再見一面就會心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