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南逃
1950年的11月,北韓戰場的長津湖,皚皚白雪籠罩大地,在峻山茂林中,美軍陸戰1師正在瘋狂南逃。
“将軍,後方來電,水門橋已重新架好!”
美軍陸戰1師師長奧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聞言欣喜若狂:
“指令全速前進,我們要趕緊離開這個鬼地方!”
陸戰1師的美軍士兵在坦克大炮的掩護下,順利通過了水門橋,但卻沒有受到預計中的阻擊。
“中國人怎麼沒有開槍?”
史密斯的心中閃過一絲疑惑。
逃亡中的美軍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水門橋邊的山頭上,一座座冰雕正無聲的潛伏着。
寒風夾雜着點點雪花,落在了早已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臉上,可它們卻永遠也無法融化。
1950年的水門橋,又有着怎樣的曆史和過往?
冰雕連戰士
美軍陸戰1師的危機。
1950年11月,志願軍第9兵團在北韓長津湖地區,對美軍陸戰一師和第7步兵師進攻圍殲。
戰鬥打的異常激烈,美軍依靠飛機、坦克、大炮等重型火力,構築成一道道密集防禦網,第9兵團的士兵缺少重型火力,隻能拼死近前突擊。
在經過5天5夜的激戰後,代号“北極熊團”的美軍7步兵師第31團被志願軍殲滅,但美陸戰1師仍在頑強抵抗。
美軍防禦牢固
美軍陸戰1師,全稱為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是美軍第10集團軍的王牌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立下赫赫戰功。
美軍陸戰1師作戰經驗豐富,武器裝備十分精良,相對與志願軍第9兵團,優勢十分明顯:
1、重火力和機械化。
陸戰1師在逃亡中,依靠坦克、裝甲車、卡車和大炮等重型裝備,火力十分兇猛猛,一邊機械化撤退,一邊火力壓制。
志願軍戰士隻能依靠兩條腿,翻山越嶺和美軍争奪時間。
2、空中支援。
面對我軍的重重包圍,陸戰1師呼叫空中支援,美軍轟炸機對志願軍陣地不停轟炸,阻礙志願軍攻勢。
美軍運送補給
3、後勤補給。
美軍還擁有先進的直升機,提前外運傷員,大大減少了美軍突圍時的負擔。
在陸戰1師逃亡期間,美軍飛機共運出傷員四千多人,同時還通過飛機運來了大量的兵力和彈藥補給。
美軍士兵不僅有禦寒的毛衣毛褲和防寒外套,還能吃到種類豐富的熱飯菜。
美軍物資奢侈
但真正讓陸戰1師最後得以從長津湖逃出生天的,還要靠一個人,他就是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
北韓戰場上大多數美軍進階指揮官都十分狂妄自大,有着類似麥克阿瑟的不可一世。
但史密斯很不一般,他行軍十分謹慎,在美陸戰1師剛抵達下碣隅裡時,史密斯就停止孤軍北上。
史密斯仿佛從空氣中嗅到了一絲異常,他指令部隊就地休整,構築牢固的工事,還修建了一座簡易機場。
正是這些才讓陸戰1師從第9兵團的包圍得以幸存。
陸戰1師師長 史密斯
但逃亡中的陸戰1師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一座橋被炸了。
長津湖上的水門橋。
美軍陸戰1師逃亡路線
美軍陸戰1師的逃亡路線為:從下碣隅裡向鹹興地區撤退,然後再從興南港乘船。
在下碣隅裡到鹹興地區之間,有一座必經之路,那就是水門橋。
水門橋是一座懸空單車道橋梁,橫架在長津湖水庫的地下引水涵洞之上,長度在8.8米。
水門橋的兩側是懸崖峭壁,一旦此橋被炸,那陸戰1師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被部分炸毀的水門橋
如此險要之路,第9兵團的戰士有沒有看到?
志願軍戰士們當然看到水門橋的重要性,并且三次炸斷水門橋。
為何反複三次炸斷水門橋哪?
那是因為,志願軍戰士炸一次,美軍就迅速修複一次。
在12月1日,美軍陸戰一師剛開始往南撤退時,第9兵團第20軍第60師就派出了一支偵察隊小分隊,悄然來到水門橋,用随身攜帶的炸藥,
将水門橋第一次炸掉了
。
但美軍在偵察到水門橋被炸後,立刻派出工兵趕來,利用周圍木材修好了水門橋。
志願軍炸橋小分隊一看到美軍這麼快就修好了橋,決定二炸水門橋。
但此時的水門橋上早已有了美軍把守,志願軍戰士們利用夜色掩護,在12月4日夜晚,
第二次炸掉了水門橋
為防止美軍再次修好橋,志願軍戰士把水門橋附近的木材都破壞了。
然而美軍的機械化程度實在太高了。
美軍的工兵直接運來一批鋼材,一夜之間就第二次修建好了水門橋,并且新修的水門橋品質更好,可以輕松通過一輛坦克。
為防止水門橋再發生意外,美軍重兵坦克部隊守衛大橋。
美軍重兵把守
“一定要把水門橋再炸了!”
第9兵團27軍80師240團3營7連副連長姜慶雲帶着20名戰士組成敢死隊,第三次向水門橋發起進攻!
為更好隐蔽,敢死隊員們把棉襖白色的襯裡穿在外面,利用夜色掩護,背着炸藥包一點點向前挪動着。
“哒哒哒…”
接近前邊的敢死隊員們被發現了,美軍在瘋狂射擊。
姜慶雲帶着大家不要命的向橋上沖去,隻要沖到橋上,就還有機會!
最終敢死隊員們沖上了橋上,把防守美軍壓制回去。
“轟”的一聲巨響,
水門橋第三次被炸
!
這次連水門橋的基座都被敢死隊員們給炸沒了。
志願軍戰士突擊中
為修好水門橋,美軍空運橋梁元件!
美軍還能修好水門橋嗎?
1950年的志願軍将士們,無法想象美軍先進的後勤保障能力。
美軍在日本緊急制作了8套巨大的鋼制元件,每套重達1.1噸。
美軍空投橋梁元件
美軍動用8架C—119運輸機将8套橋梁鋼制元件運到水門橋上空,并使用專用降落傘投下來。
水門橋第三次被修好,新橋載重超過了50噸,可以通過包括坦克在内的所有重型裝備。
狂喜萬分的史密斯立刻帶着陸戰1師通過了水門橋。
美軍通過水門橋
猶如驚弓之鳥的美軍,不安的警戒着四周,但預想之中志願軍的狙擊,卻沒有到來。
難道志願軍沒有在水門橋邊布置狙擊兵力嗎?
真正的答案讓人不由潸然淚下!
水門橋邊的冰雕連。
得知美軍陸戰1師已認證水門橋,向南逃竄,志願軍58師師長兼政委的黃朝天不由一陣暴怒:
“怎麼回事?讓陸戰1師就這樣跑了!”
“水門橋的狙擊部隊幹什麼吃的!”
原來為了截斷美軍南逃之路,黃朝天做了兩手準備,在炸橋的同時,還在水門橋附近的隘口處,潛伏了58師第172團的兩個連。
但這個陣地卻一槍未發,前往檢視的志願軍戰士爬上了山頭之上,眼前的一幕讓所有人呆住了:
一座座冰雕依然堅守在陣地之上!
穿着薄棉衣的潛伏戰士,一個個早已被凍成了冰雕,他們有點蹲在石頭邊,有的趴在雪窩裡,挂滿冰霜的雙眼仍然瞪着前方,凍僵的雙手仍緊緊握着手中的槍。
可這些英勇的戰士卻永遠站不起來了!
1950年,北韓戰場局勢風雲突變,正在山東集結的第9兵團接到急電,即刻北上入朝。
來不及等待換裝的志願軍戰士們,穿着薄薄的棉衣,毫無怨言的踏上了異國他鄉。
1950年12月8日,美軍陸戰1師通過水門橋的夜晚,北韓當地氣溫驟降,從零下30度降到零下40度。
在陣地潛伏的志願軍戰士們,隻能選擇默默忍耐寒冷和饑餓,縱使被凍成冰雕,他們也未曾舍棄陣地和精神!
英勇的志願軍戰士
在抗美援朝戰争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冰雕連不隻是一個連隊,它代表着一個群體,代表着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頑強鬥志,代表着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瑾以此文銘記抗美援朝戰争中,偉大的冰雕連戰士!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同樣關于冰雕連的《1950年,長津湖的死鷹嶺,那一尊尊冰雕為何讓敵我雙方都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