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史迪威

1942年,史迪威作為一名美軍少将,受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派遣,以中國戰區參謀長和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的雙重身份,來到遠東抗日戰場。

史迪威不負衆望,指揮了密支那大捷,更被羅斯福提升為陸軍四星上将。

但在這個榮耀輝煌之際,史迪威卻被突然召回美國,兩年後黯然辭世。

這位抗日功臣為何被突然抛棄?

答案在于史迪威和蔣介石的激烈沖突。

日寇猖獗侵東亞,将軍領命赴中國。

1942年的元旦,美、英、蘇、中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宣言》,羅斯福建議将亞洲太平洋戰場劃分為四個戰區,即中國戰區、東南亞戰區、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

其中中國戰區,提議由蔣介石擔任司令官。這裡的中國戰區可不僅隻是中國,還包括緬甸、越南、馬來亞、泰國和印度的抗日戰場。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羅斯福

蔣介石聞之欣喜若狂,為讨好羅斯福,他表态願意就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同時,懇請羅斯福指派一名能力出衆的進階軍官來華,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

這個人選最後落在了史迪威的身上。

羅斯福為什麼偏偏選中了史迪威?這跟史迪威的人生履曆有很大關系。

史迪威畢業于美國西點軍校,先後五次來華,在中國待過15年,精通中文的他徒步到過中國許多地方,是當時美國軍中有名的“中國通”。

羅斯福很是深信史迪威的才能,史迪威一到中國就身兼六職:美軍駐華軍事代表、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對華租借物資管理統制人、滇緬公路監督人、在華美國空軍指揮官、中國戰區參謀長。

1942年3月3日,緬甸抗日前線的臘戍,史迪威和蔣介石見了面,此時的蔣介石正在宣布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的作戰方針。

略表寒暄的二人還沒想到,兩人此後會沖突不斷。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史迪威對蔣介石的印象一點也不好,私下裡稱呼他為“花生米”,不知道是不是看到那顆光秃腦袋的聯想。

而蔣介石則對史迪威采取的是敬而遠之的态度。

人生巅峰密支那,風光過後有險峰。

1944年8月4日,錫蘭埃麗亞島,盟軍東南亞戰區司令部内,史迪威此時在代理司令部工作。

這一天。一份急電傳來:

“密支那于3日攻克,斃敵兩千餘。”

這份捷報可謂來之不易。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1942年3月,史迪威來到中國,立刻踏上緬北前線,卻立刻遭遇了迎頭痛擊。

由于英軍背信棄義擅自撤退,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遭遇潰敗,杜聿明的第五軍更是兵敗野人山。

兵敗如山倒,美軍總部一度派來了飛機要接史迪威離開,但他拒絕就這樣離開。

史迪威的心裡窩着一股氣,雖然在緬北戰場,他是名義上的參謀長,但他卻指揮不動這些中國部隊。

危機關頭,史迪威選擇退入印度,他依然還有機會,新三十八師儲存了全部,新二十二師仍有殘部,史迪威開始依靠“駝峰”航線空運補充兵員武器,再度整軍出發。

1943年11月,中國軍隊從印緬邊界小鎮列多反攻,史迪威更是派出一支部隊突襲日軍後方的密支那。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在八十天的苦戰後,密支那被攻克,史迪威也迎來了人生的巅峰時刻,輿論報紙上到處是贊揚他的歡呼,羅斯福更是提升史迪威為陸軍四星上将。

然後風光的背後,隐藏着不盡的風險,史迪威和蔣介石的沖突更加激烈。

風光背後有兇險,與蔣介石的沖突。

史迪威和蔣介石的沖突,源自于軍隊的指揮權。

1942年3月3日,第五軍軍長杜聿明臨行前,蔣介石這樣囑咐到:

“你要絕對服從史迪威!”

杜聿明則問了一個敏感問題:

“如果他的指令,不符合您的決策,怎麼辦?”

蔣介石沉默一下道:

“那你打電報向我請示再說。”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在經曆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史迪威感覺到了中國遠征軍的指揮混亂。

“中國士兵英勇善戰,隻要裝備先進,再加上正确的上司,完全可以取勝!”

史迪威飛到重慶,和蔣介石碰了面,兩人談到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失利原因。

蔣介石痛恨到:

“英軍背信棄義,自己從西線跑了,讓我軍右翼被攻,導緻全線皆潰!”

史迪威則不留面子的說道:

“英國人當然有責任,但你委員長什麼事都要插一手,怎麼能打赢仗?”

史迪威這句話有着一定道理,但也是太過直白,蔣介石的臉色瞬間由紅轉白。

從沒有人敢這樣頂撞蔣介石,但史迪威是一位握有美軍物資配置設定權的将軍,蔣介石隻得按壓怒火。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蔣介石與史迪威

但史迪威卻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提出要改革中國軍隊:

一是合并部隊,讓每個師都滿員編制。(史迪威更是指出當時中國國民黨軍隊号稱300個師,但每個師缺額40%以上,那些當官的按全員領饷,從中大肆撈錢。)

二是清除那些無能的進階司令官,槍斃入緬作戰中的逃跑進階軍官。

三是指揮官接受任務後,不再受任何人的幹預。

面對史迪威的步步緊逼,蔣介石笑着說道:

“你不了解中國的國情,讓我考慮考慮…”

雙方沖突再更新,華盛頓來人調節。

1944年,東南亞戰場上盟軍接連勝利,但中國戰場上日軍仍攻勢如潮,鄭州、長沙、衡陽接連失守。

史迪威認為解決中國戰場的關鍵在于改變,于是他向華盛頓去電:

“由史迪威指揮全部中國軍隊,并把中國共産黨的部隊納入美式的整訓與裝備系統。”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史迪威發表講話

羅斯福同意了他的想法,寫給了蔣介石一封信:

我決定晉升史迪威為一級上将,并希望你趕緊把他召回中國,使他在你的指揮下,直接指揮所有中國和美國的軍隊。讓如果不立即采取他全面負責,有權協調和指揮作戰行動。果斷而适當的措施。我們的共同僚業會遭到嚴重挫折。

對于史迪威的做法,蔣介石在一次會議裡發火道:

“我現在還要重新提出,中國隻有一個主義,一個黨,一個領袖。”

但老謀深算的蔣介石沒有直接頂撞羅斯福,他爽快地表示答應,原則上同意給史迪威以指揮權,但希望有一個準備的時期。

此外蔣介石還提出了四點請求:

1、共産黨軍隊必須承認國民黨統轄之後,方可由史迪威指揮;

2、史迪威必須在他統轄之下指揮全中國的軍隊;

3、《租借法案》物資必須由國民政府掌握調撥;

4、派一名總統特使來全權調整他和史迪威之間的關系。

1944年,羅斯福的特使赫爾利來華,史迪威以為他勝券在握,卻不知蔣介石暗中早已打好算盤。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赫爾利

此時日軍突然增兵向桂林進攻,在重慶的蔣介石頓感危機,他要求史迪威派兵牽制日軍進攻。

史迪威當即拒絕:

“駐印軍急需休整補充!”

蔣介石則威逼道:

“那我就撤回遠征軍來保衛雲南!”

史迪威反問道:

“難道沒有部隊可以調動保衛大後方嗎?胡宗南的部隊在關中這麼多年,不也是一槍一炮也沒動!”

這句話讓蔣介石臉色大變,胡宗南的部隊可是他用來是對付中共軍隊。

蔣介石怒道:

“請你注意,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将軍難敵政客,落得被抛棄下場。

史迪威和蔣介石的碰面不歡而散,此時的他向華盛頓建議到:

“如果蔣介石不給他指揮權,建議完全從中國和印度撤出,在其他地方建立基地。”

但史迪威是個優秀的軍人,卻不是個合格的政客。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1944年9月16日,加拿大魁北克,羅斯福與丘吉爾出席了第二次魁北克會議,決定動用大規模的陸海空力量,最遲于明春打通滇緬路,并把日軍趕出緬甸。

史迪威的這份緊急報告,無異于與羅斯福的主張背道而馳。

此時的蔣介石對于局勢的變換更加敏銳,作為一名政客,他選擇拉攏羅斯福的特使赫爾利。

蔣介石在和赫爾利的密談中,強硬表态:

“必須撤換史迪威,另換一位美國将軍,就算中美聯盟中斷,也可獨力支撐抗戰!”

赫爾利和史迪威并不在一條線上,他很快倒向蔣介石,給羅斯福發了一份密電:

如果您在這場争論中維護史迪威,如果我們讓中國失去蔣介石,您将連同失去中國。

如果我們不能讓中國繼續參戰,那麼,即使天堂裡所有的天使都發誓說我們支援史迪威是對的,也改變不了曆史的結論,美國勢必在中國遭到慘敗...

我謹建議您,立即解除史迪威将軍的職務,任命另一位美國将軍在蔣介石委員長上司下指揮在中國的一切陸空部隊。

赫爾利的這番誇大之言,讓羅斯福動搖了,但史迪威有着美國軍方高層支援,羅斯福不能立即作出撤換史迪威的決定。

此時遠在華盛頓的孔祥熙得到了這個消息,立刻報回國内,蔣介石立刻在國内造勢:

“如果美方拒絕更換史迪威,中方可以自力更生進行抗戰!”

蔣介石的講話當天就傳到了美國,羅斯福決定免去史迪威的中國戰區參謀長職務,租借物資不再由他配置設定,但要求仍讓史迪威指揮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以完成反攻緬甸之戰。

但蔣介石看到了羅斯福的退讓,堅決要求撤走史迪威,他還給羅斯福送去一份備忘錄,把中國戰場的一連串失敗都歸咎于史迪威。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1944年10月19日,接到回國電令的史迪威,黯然的在日記中寫道:

“斧子砍下來了,喬治 馬歇爾來電,我被召回,這麼說羅斯福認輸了。”

臨行前,蔣介石裝作若無其事,對史迪威說道:

“對于此事,我感到遺憾。”

蔣介石還讓人送給史迪威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但史迪威當即拒絕接受。

失意難免生壓抑,郁郁寡歡終辭世。

1944年11月2日,史迪威到達華盛頓,沒有閃光燈和鮮花,機場被嚴格隔離,沒有人能接近,他被憲兵直接帶回了家中。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史迪威回國的消息被封鎖着,直到很久後才被媒體得知。

“總統先生,史迪威為何被召喚回國?”

“史迪威被召喚回國的原因,是不是他和蔣介石之間的沖突?”

羅斯福面對記者們的追問,輕描淡寫道:

“他們有過一些争吵,不過是老早的事,早就已經解決了。”

“不涉及政治,不涉及戰略,不涉及政策,同共産黨人也沒有任何關系,隻是是個性問題。”

史迪威在家期間撰寫了一部《中緬印戰區史》,美國軍部要求他如果想發表,就要删除其中對美國政策的異議,删除其中對蔣介石的批評,删除其中關于英國人的部分。

史迪威斷然拒絕删除拒絕,書稿終于未能問世。

軍人眼中或許隻有純粹,但政客眼裡卻皆可進退。

羅斯福連任總統後,又重新起用史迪威,肯定他在華任職期間的工作。

1945年9月,史迪威登上“密蘇裡号”戰艦,目睹了日本投降,但已是他生命最後的旅程。

1944年,史迪威被召回美國的幕後,蔣介石怒道:我才是中國的統帥

日本投降

或許是難以忘記那段曆史,或許是心中憂郁,史迪威患上了胃癌。

1946年10月12日,63歲的史迪威因胃癌轉移,逝世于舊金山。

功過自有曆史評書,但史迪威将軍對中國抗日戰争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