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采訪《尼斯:瘋狂的心》導演羅伯托·柏林納

作者:影視圈Magazine
采訪《尼斯:瘋狂的心》導演羅伯托·柏林納

在光影的世界裡,巴西電影有着豐富的基調,它可以是《上帝之城》中的暴力交響樂,也可以是《中央車站》溫暖動人,也可以是醫生心中的《美好:瘋狂的心》,華麗的形象語言極為強烈,從不用水拖泥。

|張飛飛

采訪《尼斯:瘋狂的心》導演羅伯托·柏林納

左邊是天才,右邊是瘋子。

在所有衆生中,總有與普通人不同的人,他們被稱為精神病患者。曾經他們被認為被魔鬼附身,被人群驅逐,被"傻瓜船"流放到海裡,然後他們到了被囚禁的年齡。數百年來,在治療精神病方面進展甚微。

1944年,在巴西裡約熱内盧郊區,舊的佩德羅二世精神病中心,女醫生尼斯徹底改變了精神病治療。

尼斯是當時巴西最早進入醫學院的女性之一,她強烈反對當時暴力治療精神病患者的主流方法,如胰島素治療、額切、電擊和心髒刺激,她認為這些方法迫使患者成為沒有思想和情感的行屍走肉。與主流治療方法相反,尼斯利用油畫布,油漆和畫筆作為武器,與她忠誠的盟友,貓,貓和狗一起治療精神病患者,進而引領了巴西精神疾病治療的革命。

尼斯的故事引起了導演羅伯托·柏林納的注意。

"有些人把世界更進一步,尼斯博士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個獨特的人,一個特殊的叛逆者。當我探索她的生活并與她的研究人員聊天時,我認為我必須制作這部電影。"

于是,電影《美好:瘋狂的心》誕生了。

2017年12月,包括《好:瘋狂的心》在内的近50部電影在中國上映,拉開了中國新年的序幕,成為首部在中國正式上映的巴西電影。

中巴蜜月時期的電影

采訪《尼斯:瘋狂的心》導演羅伯托·柏林納

在Bean Petals上,Nice:Crazy Hearts的得分為8.3,早在2015年,就有人問他們什麼時候會看到Nice:Crazy Hearts。當時,《尼斯:瘋狂的心》剛剛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

将這部電影帶到電影展上是導演羅伯托·柏林納(Roberto Berliner)兩年的工作。2015年裡約電影節,最受觀衆歡迎;Joao Pessoa Aruada電影節2015年,最受歡迎,最佳配樂,最佳藝術指導;2015年裡約熱内盧帕查馬馬電影節,閉幕式;2015年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官方展覽;2016年哥德堡國際電影節,官方展覽;2016年格拉斯哥國際電影節,官方展覽...

《好:瘋狂的心》也趕上了中巴關系的蜜月期。

2016年,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成為"金磚國家電影節",每年由金磚國家輪流舉辦,首屆在印度,第二屆金磚國家國際電影節于2017年在中國成都舉行,《美好:瘋狂的心》代表巴西電影展,獲得最佳影片,這也促使導演羅伯托·柏林納首次來到中國。

随後,中國電影進出口總公司、華夏電影發行公司決定在中國上映《尼斯:瘋狂的心》,并于2016年成立了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進行放映,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商業引進巴西電影。

這是羅伯托·柏林納(Roberto Berliner)出乎意料的。《美好:瘋狂的心》在羅伯托·柏林的腦海中是一個不同的故事,不僅因為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偉大的巴西女人,還因為他的兄弟受到了"奇怪的"待遇,他希望讓更多的人關心精神病患者。

羅伯托·柏林納對中國票房的期望并不高。

"我不認為《好:瘋狂的心》會在中國大賣。巴西隻有3000家電影院,裡約熱内盧隻有幾十家,中國的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已經有500塊銀幕,盡管它是在2016年才成立的。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電影,才是電影的初衷。"

采訪《尼斯:瘋狂的心》導演羅伯托·柏林納

用愛而不是恐懼來對待

"尼斯:瘋狂的心"看起來像是一部關于尼斯在Engno de Dantro精神病學研究所工作的紀錄片。這種拍攝方式是導演的本意。

"尼斯和她的故事非常重要,電影的真實性和準确性至關重要。我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創造無關緊要的東西。尼斯也要求它。"

影片一開始,尼斯穿着西裝走到郊區的一家精神病院,然後狠狠地對着精神病院的門口開槍。這幅畫面呈現出一種擺動的風格,讓人有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覺,這也是導演鏡頭的表情語言之一。

"我的想法是用手持鏡頭重制這些場景,就像紀錄片一樣,動作引導鏡頭,而不是按計劃拍攝角色。

為了呈現真實的曆史,導演将在尼斯工作的醫院拍攝,在影片中出現精神病患者,有演員和真實病人。為了展現更逼真人物的發展和成長,《好:瘋狂的心》是按時間順序拍攝的,這在銀幕上是非常罕見的。

這部電影的故事始于尼斯回到醫院,主要是因為在那裡尼斯偶然發現了精神疾病的新療法,并拒絕參加電擊療法和額葉切除術。

"尼斯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是展示尼斯與傳統精神病學之間的沖突,以及一個影響全球精神病學界的新項目的開始。

在那段時間裡,尼斯在醫院裡成立了一個裝訂、模組化和繪畫工作室,那裡的繪畫室效果巨大。在這些視覺表達中,人們可以看到揭示病人痛苦的根源的圖像。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患者原來是真正的藝術家。

采訪《尼斯:瘋狂的心》導演羅伯托·柏林納

這些"瘋子"作品,除了帶來特殊的社會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外,其藝術價值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這些展品既是藝術遺産,也是人類遺産,它們保留并傳播了醫生對"瘋子"的人性化待遇,尼斯給了他們發聲的機會,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帶着愛,而不是恐懼,這一直是尼斯的追求和治愈。

在裡約熱内盧的貧困社群,尼斯開始質疑當時被接受為常識的東西,并實施了二十年後才在歐洲普及的技術,當時"反傳統精神病學"一詞尚未被創造出來。

《尼斯:瘋狂的心》并不是一部傳統的傳記片,甚至在影片的最後,當尼斯面對體制時,它突然結束,給觀衆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在電影之外,尼斯幾十年來一直獨自一人,隻有公衆輿論和記者的幫助。漸漸地,她的工作得到了認可,在1990年代,大多數關于精神疾病控制的法律都發生了變化。尼斯的工作室後來成為無意識圖像畫廊,現在擁有數十萬件展品,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精神病患者藝術作品收藏。在20世紀60年代,該工作室的繪畫工作室成為裡約熱内盧許多年輕先鋒藝術家的朝聖地,他們會來到尼斯博士的"客戶"那裡,學習如何擺脫他們在美術學院學到的藝術教條。

采訪《尼斯:瘋狂的心》導演羅伯托·柏林納

有些人注定要改變世界

即使在近30年後,羅伯托·柏林人仍然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見到尼斯。那是1980年代的裡約沃多瓦廣場,當時尼斯已經70多歲了,但每個月尼斯都會去廣場喝"醫生的下午茶",記者貝爾納多·奧爾塔(Bernardo Horta)正在寫尼斯的傳記《反叛精神病學之路》(The Road to Rebel Psychiatry)。

在《叛逆精神科醫生之路》寫成時,羅伯托·柏林納一直試圖将尼斯的故事搬上銀幕。不幸的是,到1999年尼斯去世時,這部電影還沒有完成。

《好:瘋狂的心》實在是沒人意味,能否收回成本很難說,最終電影完成後,羅伯托·柏林大概花了不到300萬。

為了拍攝尼斯,羅伯托·柏林納(Roberto Berliner)對醫學參考書目的廣泛研究和尼斯的工作目的,加上他長期在裡約熱内盧無意識圖像美術館的展品中沉浸式工作,導緻團隊仔細研究了尼斯的治療計劃,以及在路易斯卡洛斯醫院院長的指導下每位患者的康複過程。

在拍攝《尼斯:瘋狂的心》時,羅伯托·柏林納有一種感覺,他正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導演心目中,尼斯挑戰了當時所追求的所謂真相,敢于關注被忽視的群體,即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他們身上,她不僅發現了人性,還發現了學習和了解人心的可能性。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了解人類的思想更重要呢?尼斯看到邊緣化群體陷入困境,并給予他們尊嚴和發言權。

就像在電影中一樣,導演通過一個精神病患者的嘴說:"垃圾被人分開。"通過這部電影,導演不僅表達了對藝術和精神的分析,也表達了對人性的關注和尊重,質疑和挑戰既定規則。

那是在接受羅伯托·柏林納采訪後的下午五點鐘。透過酒店的窗戶可以看到緩慢的日落,導演興奮地拿起手機,記錄下太陽落山的畫面。

"北京的天氣與裡約熱内盧的天氣非常不同,就像中國和巴西的電影一樣,"導演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