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王亮聊聊家庭文學教育:給孩子更豐富寬廣的文學世界

書鄉:您和孩子共讀文學,選的大多數文本都是詩歌。在您自己的閱讀經驗中,詩歌是一個什麼樣的位置?為什麼特别注重用詩歌來進行對孩子的文學教育?

王亮(《爸爸的文學課》一書作者):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詩歌篇幅相對短小,當時我女兒年齡還小,孩子的專注力很難持續特别長的時間;二來确實和我個人的閱讀有比較大的關系,我熱愛詩歌,自己也曾嘗試創作過一些不成熟的作品。我個人覺得詩歌最能賦予語言文字以美感,一句話或一種情感以詩的方式表達,就讓人覺得美、覺得深刻、覺得恰如其分,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但李煜卻能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真是又準确又美好。具體到孩子,我想詩歌作品有助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孩子的情感體認,增加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角度。

和王亮聊聊家庭文學教育:給孩子更豐富寬廣的文學世界

書鄉: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專門給孩子的詩歌選本(如金子美鈴、谷川俊太郎等,還有一些孩子自己寫的“兒童詩”),注重童真、可愛、靈感這一面。但您顯然覆寫面更廣,裡爾克、特德·休斯等這些象征意義比較濃的也都選來給女兒講了。是以給孩子講詩,選擇标準是什麼,您側重詩中傳遞什麼樣的内容?

王亮:我覺得市面上很多打着“給孩子”的作品選集都嚴重低估了兒童的認知和心智能力。我個人很喜歡金子美鈴、谷川俊太郎,但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會膩煩。我認為孩子的潛力是超出我們想象的,很多文學經典作品,隻要稍加引導,他們都是可以了解和體會的,我願意把一個更豐富、前景更寬廣的文學世界介紹給我女兒。同時,某些作家适合兒童閱讀,某些作家不适合兒童閱讀,有時候也隻是一些約定俗成的刻闆印象,比如特德·休斯,在我看來他和他妻子西爾維娅·普拉斯的一些詩因為意象的明晰和強烈,想象力的豐富和奇崛,就特别适合講給孩子,而且他本人也确實有此想法,專門寫過一本詩集,名字就叫《寫給你的詩,孩子》,裡面每一首詩單列出來都是一篇古靈精怪的童話故事。他還做過大量詩歌閱讀與賞析的普及工作,我在書中的一些靈感就源自他的廣播電台詩歌公開課《詩的鍛造》。

我覺得隻要不超出兒童認知與經驗範疇,都可以拿出來和兒童分享。當然,可能因為我的專業,我讀的東西比一般父母多一些,選擇範疇會廣一些,但我覺得最關鍵的,應該是作為講述者的父母、老師真正了解了作品,真正能講出它的好,能把對這些美好的熱愛傳遞給孩子,唯有如此,講授才可能是有效的。

書鄉:現在大多孩子從剛一說話就學背古詩,很多人會覺得,不用太在意每個字句的意思,先讓幼兒感受一下詩歌的音韻節律之美足矣。也有人(包括您)認為應當先了解詩歌,并且您還不是籠統釋義,而是透徹講解。是以您對社會上普遍的這種早早背詩的潮流是怎麼看的?給孩子詳細地講解一首詩,會有損想象力嗎?

王亮:背詩的說法有一定道理,詩歌的韻律可能比其内容具有更廣泛的意蘊。但我覺得如果完全指望這種方式能讓一個孩子熱愛詩詞或文學,乃是一種廣種薄收的賭博行為,行與不行,完全看機緣,否則隻是增進了孩子的語感。

在文學認知方面,我覺得很多人存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就是文學作品不能分析研究,乃至不能講,好像它們都是些珍稀的易碎品,一搗鼓就壞了。文物可能是這樣,幸好文學藝術的載體是價格低廉的紙張,研究、分析、講一下無損于藝術品本身。真正的文學批評也是需要巨大想象力注入的,是與文學創作不相上下的腦力勞動。

書鄉:書的最後一章是關于教女兒寫作的,有意思的是,您沒有用學生範文來教她,而是用各種優秀文學作品來做示範。讓小朋友學習汪曾祺、吉蔔林等大作家,會不會覺得把目标定得太“高”了?有時候覺得您真是挺嚴的(笑)。

王亮:确實,我有時也在檢討,我是一個有些強迫症傾向的人,凡事都希望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有些要求提給孩子可能的确有些嚴格。但作為範文,我覺得我的選擇沒有問題,現在市面上到處都是“給孩子”專用品,吃喝拉撒一應俱全,唯獨文學閱讀與寫作,提供的是一些并不出色的替代品,有些甚至還相當糟糕。汪曾祺與吉蔔林在我看來都寫了大量可稱之為兒童文學的作品,汪老先生很多作品裡有着未泯的童心,讀來可愛,而吉蔔林更不用說,《叢林故事》改編過多版的卡通片。

書鄉:看到您在書中對學校的寫作教學偶有微詞,您覺得主要問題在哪裡?

王亮:最不滿的可能有兩點:一是假大空,我們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不能撒謊,卻在寫作層面縱容乃至鼓勵孩子說假話、大話、空話;二是陳陳相因,用一些取巧的陳規和套路取代真正的寫作訓練,千人一面。

書鄉:前幾天看到一組資料,顯示在去年的童書品類銷售中,科普類圖書超過了文學類,躍居第一位。看到這本書中偶爾也有提到其他學科内容,好奇在你們家裡,孩子的閱讀是怎麼配置設定的?

王亮:和把文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一樣,我也希望能把文學與其他學科聯系在一起,因為世界本來就是一個整體,隻是因為我們看待和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而有了差別。我覺得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于一個人同樣重要,猶如鳥的雙翼,缺一不可。隻有科學知識,而沒有文化藝術修養,人就容易呆、木,缺少趣味;相反,人就容易空、浮,華而不實。在我家裡并不存在閱讀的配置設定,一切以興趣為依據,想讀什麼讀什麼,想怎麼讀就這麼讀,隻要她想讀,我從來不做幹涉。

(原标題:和王亮聊聊家庭文學教育 給孩子更豐富寬廣的文學世界)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張玉瑤

流程編輯:u02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