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允熥外戚勢力強大反而成為自己當太孫的阻礙

朱允炆是不是靠朱元璋才當上皇帝的?這個問題的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朱元璋稱帝之後,嫡長子朱标被立為太子乃是順理成章,可惜朱标早逝,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元璋必須要從皇孫之中挑選一個儲君,然而朱允炆卻并非第一繼承人,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手将其扶上的儲君之位,并最終使其順利登上皇帝寶座。

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允炆并非第一順位繼承人

對于明朝皇位的傳承順序,朱元璋在洪武六年(1373年)成書《皇明祖訓》中明确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毋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即皇位傳承不得“棄嫡立庶”。

作為國之儲君的太子朱标,其先後納有兩位太子妃,共生有五子,其中正室常氏生有嫡長子朱雄英和嫡次子朱允熥,而側室呂氏則生有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允熥外戚勢力強大反而成為自己當太孫的阻礙

朱允炆

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薨逝之後,因嫡長子朱雄英早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便夭折,此時的皇位儲君第一順位繼承人應該是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嫡次子朱允熥,而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不過是庶長子罷了。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那便是朱标的正妃在生朱允熥時難産而死,而側室呂氏則被扶正成為太子妃(扶正時間不得而知),如此一來,朱允炆便擁有了半個嫡子的身份。然而,儲君乃國家大事,這“半個嫡子”的身份仍然不足以使其與朱允熥公平競争。

朱元璋為何最終標明了朱允炆,朱允炆的母親應該起了大作用

雖然《皇明祖訓》成為了朱允炆成為儲君的最大障礙,但“祖訓”卻是朱元璋本人所立,再加上朱元璋本人乃一位極為強勢的帝王,在立儲這件事上,他毫無疑問擁有着“一票否決權”,而大臣們卻不敢對此說三道四。

那麼,朱元璋為何在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間選擇了朱允炆呢?我認為應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朱允熥外戚勢力強大反而成為自己當太孫的阻礙

朱元璋

1、朱允炆“颍慧好學,性至孝”。朱允炆之是以赢得最終的勝利,他的性格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其十四歲時,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伺候,晝夜一步不離,而持續時間更是長達兩年。在朱标去世之後,朱允炆又因哀傷而消瘦,朱元璋見狀,甚至親自勸說道:“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此外,自幼熟讀儒家經典的朱允炆,在性格方面與朱标也極為相似,同樣地溫文爾雅。這些,不僅引起了朱元璋的關注,而且令其極為滿意。與朱允炆不同的是,自幼喪母的朱允熥根本毫無露臉機會,久而久之,朱元璋自然不敢将大明江山交給這個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皇孫手中。而這一點,朱允炆的母親毫無疑問起到了關鍵作用。

2、朱允熥的外戚太過強大。朱标作為儲君,朱元璋對他的培養可謂不遺餘力,不僅為其配備了極為豪華的東宮輔臣,在婚配上也是極為重視。朱标的正室,即朱允熥的母親常氏,乃常遇春的長女,雖然外公常遇春和大舅常茂均已去世,但二舅常升、三舅常森卻仍然在世。朱元璋在朱标去世之後,常常擔心後世子孫壓制不住這些開國功臣,甚至為此不惜大肆屠戮,對于外戚勢力極為龐大的嫡孫朱允熥,他自然極不放心,而朱允炆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母親呂氏乃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兒,外戚實力并不強大。

自古便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作為國家的未來皇帝,儲君之事不得不慎重,可惜朱元璋最終還是看走了眼,朱允炆雖然是個好孩子,可惜不是個好皇帝。而且,從其對藩王下手的時間來看,他的“性至孝”可能是在母親授意下裝出來的,如果真是這樣,那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可是上了大當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