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記憶|腳下生風!它的故事無與“輪”比

作者:周到用戶端

讀《上海體育史話》

尋體育曆史記憶

《上海體育史話》于1982年10月發刊

是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推動上海體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體

從史話裡探索更多上海體育記憶

奧運會熱烈的風吹到了浦江畔!

5月16日-19日

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

在黃浦濱江舉行

作為四大比賽項目之一的滑闆運動

比賽現場高手雲集、看點十足

說起滑闆,與它一樣是輪上運動的

輪滑運動也與申城有着不解之緣

本期體“談”記憶

就跟随小體了解

上海輪滑運動的發展曆史

體“談”記憶|腳下生風!它的故事無與“輪”比

起源與發展

輪滑運動是由滑冰運動過渡而來的。早在18世紀80年代,有位荷蘭的滑冰運動員,為了在不結冰的季節繼續進行訓練,嘗試把木線軸安在皮鞋下,在平坦的地面上滑行,他的試驗在不斷失敗和改進後終于取得成功,創造了用輪子鞋“滑冰”的曆史,從此輪滑運動在歐洲誕生、興起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1863年,美國的詹姆斯·普利姆普頓發明輪滑鞋,他創新地用金屬輪子代替木質輪子,其發明推動了各國輪滑運動的發展。1892年4月1日,國際輪滑聯盟在瑞士成立,輪滑運動向正規化發展。1924年4月4日,英、法、德和瑞士四國代表在瑞士蒙特勒成立了國際性溜冰組織,1925年正式更名為國際溜冰聯合會,并開始組織世界錦标賽。

滬上冰場

據《申報》記載,早在1879年,就已經出現了對上海溜冰場的記錄——溜冰場位于當時廣東路上的一間棧房樓上,場内提供四輪溜冰運動。到1918年,上海就已經出現了溜冰比賽,主辦方以“提倡體育,以遊戲事業,引起國人競争觀念,振奮國人尚武精神”為宗旨舉辦這場賽事,在周邊地區掀起了不小的轟動。為了吸引更多遊客,溜冰場各出奇招,有的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顧客,有的則通過舉辦内容豐富的業餘溜冰比賽來提高顧客的興趣。

體“談”記憶|腳下生風!它的故事無與“輪”比

永安跑冰場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市民溜冰的活動場所主要有南京路、西藏路口的新世界溜冰場、大新公司溜冰場等處,均為私人開業。當年永安公司緊跟潮流,将永安新廈4層樓面全部辟為溜冰場,一度成為當時上海聞名遐迩的“網紅地标”。1939年5月的《永安月刊》稱該溜冰場為“上海唯一最完善高尚跑冰場”,标準地闆、标準跑鞋,特辟雅座,提供冷熱飲品、特色西點、精美西菜。

從“溜冰”到“輪滑”

随着溜冰運動在上海的普及,對溜冰鞋材料技術的開發也不斷進行着。輪盤材料從最初的鐵制與檀木發展到膠布和尼龍,材料技術不斷進步,無聲、無塵、舒适、耐磨......上海産業化生産的溜冰鞋不僅品質上乘,成為了全國比賽用鞋,還遠銷海外,處于亞洲地區的頂尖水準。

體“談”記憶|腳下生風!它的故事無與“輪”比

上海市體育宮溜冰(輪滑場)

運動器材的疊代更新對于推動項目的普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1981年11月,随着上海市輪滑協會的成立,輪滑替代市民口中相傳百年的“溜冰”,成為更專業的稱呼。協會每年會選拔優秀運動員參加全國比賽,1987年,原市體委将輪滑隊列為一線隊伍,訓練基地分設于黃浦區體育場及市體育宮。

根據統計,至1990年,全市共有86片輪滑場,每年參加活動的人數達百萬以上。而群衆運動的普及也為專業隊伍水準的提高提供了土壤。上海市輪滑隊在20世紀80年代的曆次全國比賽中獲得40餘塊金牌,尤其在男女花樣滑項目中,上海隊一直保持着優勢。

“00後”冠軍

滑闆項目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始成為正式項目。滑闆、花樣輪滑、自由式輪滑、速度輪滑被列入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比賽項目。

2023年,在杭州亞運會場地輪滑項目混合自由式輪滑男女雙人花式繞樁決賽中,代表上海隊出戰的00後小将張颢、朱思怡奪得桂冠。

體“談”記憶|腳下生風!它的故事無與“輪”比

張颢(左)、朱思怡在比賽中

體“談”記憶|腳下生風!它的故事無與“輪”比

張颢、朱思怡奪冠

舞台上的默契配合,讓人很難相信張颢/朱思怡搭檔還不到一年。和其他雙人項目一樣,在比賽中需要高度默契值,如何在短時間内做到步調一緻,張颢和朱思怡的答案是互相配合。賽場上遊刃有餘、賽場下刻苦練習,這兩位“00後”輪滑冠軍也為上海的輪滑事業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來源:上海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