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調中最辛苦的人”靠什麼打動國人?

作者:席來旺視角

席來旺

又有一份流調刷屏了,北京無症狀感染者流調看哭不少網友,但是,他的經曆不隻是讓人看得唏噓不已,他的故事中折射出的骨氣與精神更令人感動。

“流調中最辛苦的人”靠什麼打動國人?

普通人看到流調後的艱辛,感到的是心酸。

今天不少人的朋友圈竟然被一份北京普通無症狀感染者流調刷屏。

1月19日,北京通報了朝陽區1例新增核酸檢測陽性者的行程軌迹。住在平房鄉石各莊村的嶽某,是位在山東威海生活十幾年的河南人,在京從事的是裝修材料搬運工作,最多時一天要打5份零工。

網友普遍認為,這是一份迄今記錄了最艱辛生活、也最令人唏噓的流調。流調顯示,18天裡他無休輾轉28個工地打零工,多日工作到淩晨,最多的一天他跑了5個地方。

嶽某不僅家庭條件原本困難,而且他大兒子走失又走失,給其生活狀況雪上加霜。因兒子曾在北京做過幫廚,他就來到北京尋找。在此之前,為了找兒子,他已經去過山東、河南、河北、天津等多地。每到一地,在尋找兒子的同時,他都會打零工維持生活。

他為生活付出的努力感動了許多網友,他被稱為“流調中最辛苦的人”。不少網友看到他的行程軌迹,心生同情:這也太不容易了。

有人評論到:“昨天看流調資訊還隻以為是位辛苦的打勞工,沒想到還有更悲慘的故事,但願更多人幫助他找到兒子”,甚至有人把他與另一位幾乎同時宣布流調的北京某白領女青年相對比,感歎所謂“折疊的世界”。

“流調中最辛苦的人”靠什麼打動國人?

其實在嶽某的世界裡,有比“躺平”更高尚的追求。

不得不指出,此次新聞記者反應的非常迅速,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裡能冒着風險,找到當事人,挖掘出不尋常背後的故事。《中國新聞周刊》、《新京報》、《觀察者網》、“搜狐網”等對此都有詳細報道。

了解了嶽某的故事,人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他心底善良。隔離後他告訴記者:“現在,我花414塊錢買的車票還沒有退。北京市朝陽區疾控中心的一個從業人員要給我錢,我說不能要你的錢。這兩天,我的手機停機了,疾控中心還給我充了150塊錢話費。他們都挺好”。

他懂得感恩,珍惜當下,當許多熱心人表示要給他資金資助時,他婉言謝絕。

他心中有目标。他謝絕大家的資金資助,但希望大家幫助他找到失蹤的孩子。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和孩子再次團聚。他表示:“我找孩子,到現在花了好幾萬。打工都是打零工,賺了錢就找孩子,沒錢了就打工。我努力,就是為了把孩子找回來。我辛苦一點,就算把命搭到裡面,也要把孩子找回來”。

為了尋找兒子,他一直想得到公平正義的關注,而今無意之中他闖入了新聞與公衆的視野。除了網民的關注外,威海當地警方已有迅速回應,并啟動相關調查機制予以幫助。

他很有骨氣,他的命運中有着感動人的一股力量。他說:“我也不覺得自己可憐。我隻是好好幹活,我不偷不搶,靠自己的力氣,靠自己的雙手,掙點錢,掙了錢找孩子。就是為了生活,為了照顧這個家”。他很辛苦,也很有尊嚴。這種尊嚴給我們一種力量感。

從一個普通在京打工者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骨氣,看到了崛起中的中國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流調中最辛苦的人”靠什麼打動國人?

對未來發展的啟示。

有這樣善良的基層普通勞動者,有這樣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我們對國家對社會的未來更增添了信心。國家的建設既需要轟轟烈烈幹大事的科學家與各路能工巧匠,也需要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基層普通勞動者。

随着社會發展,社會分工出現新的特點,一個健康的社會裡不僅有所謂很有體面的白領人士,同樣需要各行各業的普通藍領勞動者,甚至包括送快遞的、送外賣的、砸牆的,那些灰頭土臉、無名無姓的陌路人,大家人格上一律平等。尤其是,一個城市的正常運轉,更離不開這些提供生活服務的默默無聞者。

我們國家一直倡導對待各界勞動者一視同仁,我們流調、防控疫情等各項工作,對各界人士一視同仁,我們對待國人的生命重視程度也是一視同仁。我們的一些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再也不能在明星、大腕身上花費太多精力,給予太多鏡頭與流量關注,我們同樣需要更多地關注普通百姓的日常民生。

這一故事也告誡我們,着眼未來,不僅扶貧和促進社會公平仍有許多工作要做,而且如何讓最辛苦的勞動者們的努力能得到更多的回報,如何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過上更安全、更有尊嚴的生活,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

“流調中最辛苦的人”靠什麼打動國人?

(本文作者席來旺是河南師大世界和平與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人民日報資深駐外記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