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俄開了三次會,都沒能緩和彼此之間的關系,美國是打算利用烏克蘭問題向俄羅斯施壓,而俄羅斯一步也不肯退讓,雙方劍拔弩張的态勢,大有将烏克蘭問題發展成“核戰争”的危險。美國指責俄羅斯将核彈頭放到了美國“家門口”,而另一邊美國正在加強對烏克蘭問題的幹涉力度。

據《觀察者網》消息,目前已經有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打算向烏克蘭運輸“緻命武器”,包括美制“标槍”反坦克飛彈,導緻當地局勢升溫。不過根據美國出口管制的規定,這些歐洲國家如果想要出口美制武器,就要首先取得美國國務院的準許。
實際上,在這些國家表态之前,美國就已經準許了一批運往烏克蘭的武器,這批武器價值2億美元,有“标槍”飛彈,雷達系統等。而在這批武器之後,還有一批武器等待運送,在這些武器中至少有7500萬美元的“緻命武器”。
此外,愛沙尼亞國際合作部負責人彼得-庫米特表示,将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标槍”反坦克飛彈以及122毫米榴彈炮;而最近跟美國走得很近的立陶宛也已經表示,将向克蘭運送緻命武器,具體種類尚未說明,不過官方也透露這是一個多邊協定,有幾個國家參與其中,此外,拉脫維亞也有着跟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一樣的打算。
作為美國的北約盟友,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一直從美國購買“标槍”反坦克飛彈,而這次支援烏克蘭不僅是為了迎合美國主張,更重要的是希望北約保護自己的安全,增援在這些國家的駐軍。
當然,這些國家運送武器,也跟烏克蘭一直“到處乞讨”大有關系。不過同為北約成員,有些國家就不上這個當。
當地時間1月17日,有媒體向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提問,是否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時,這位外長給出了否定的答複,她的理由是軍事更新不會為烏克蘭帶來更多安全。德國外長的發言是在通路烏克蘭首都基輔時發表的,可謂相當不走尋常路了。
雖然這位新外長之前曾表示她将要跟默克爾的政策劃清界限,但是兩任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卻默契地保持了一緻。德國在武器出口上的立場是一貫的,德國幫助烏克蘭建立流動醫院,為的是防止危機進一步更新,而不是煽風點火。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直在控訴德國的行為。在接受意大利媒體通路時,澤連斯基就表示德國正在阻止北約向烏克蘭提供反無人機和反狙擊裝備,并表示了不滿。
而且在德國外長通路烏克蘭前,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已經明确表态,要求德國向該國提供武器來應對俄羅斯的“戰争威脅”,隻有這樣烏克蘭才承認德國是“真正的朋友”。
但顯然德國根本不在乎。在德國表态之後,烏克蘭當局也表示德國的立場“非常令人沮喪和痛苦”,并開始大肆渲染整個歐洲正面臨巨大的戰争風險,甚至還稱烏克蘭擁有“神聖的自衛權”。
雖然諸如英國和波羅的海小國都在跟随美國步伐支援烏克蘭,但像德國這樣的歐盟中流砥柱,也并不想完全被美國控制。說明在北約這個小集團内,各國對待烏克蘭的态度也不是鐵闆一塊,而是呈現出相當程度的分裂,随着烏克蘭與俄羅斯、美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劍拔弩張,歐洲或将迎來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