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就開始将讀過的報紙裁剪下來做成報摘,1999年的是第二冊,是我将國小國中時期的報紙重新收集起來,剪輯成冊。
日益重要的非緻命武器

幾種非緻命武器。
擴音炮
擴音炮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擴音器,從它的喇叭口可以鑽進去一個中等身材的人。它能發出高達150分貝、頻率為2000—3000赫茲的強大脈沖。通常,在110分貝的噪音下人就無法交談,130分貝時人會頭痛,而150分貝将造成聽覺器官的永久損傷。在高分貝沖擊波的“沖擊”下,距擴音炮不遠的人會失去自制力和辨識方向的能力,感到莫名的恐慌,頭暈目眩,有惡心感。近距離條件下,擴音炮可能引起人的心理紊亂,甚至損傷内髒器官。擴音炮可用來保護目标免受外來破壞,如果裝配在軍艦上,可以防止敵方小型艦艇靠近。它還可以用來驅散人群,制造恐慌。近年來新型擴音炮正在研制當中。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利用控制爆炸物來制造高分貝沖擊波。另一個方向則是模仿希臘神話中的半人半鳥,發出令人神魂颠倒的聲音,以此迷惑敵人,瓦解對方的戰鬥力。
低能雷射槍
低耗能的雷射武器于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研制成功,可用來打擊武器控制系統、偵察和通訊裝置以及光電系統,也可以使敵方有生力量失明。雷射武器的氣體、固體和化學放射源可以産生不同波段的雷射。在戰場上,這種雷射武器可以裝進背包内或用汽車運輸。
與高強度雷射相比,一些相對簡單的武器也有同樣的功能。比如,信号彈内填充的火藥點燃後能夠制造出低溫氣體場。在此原理上制成了光榴彈以及具有緻盲和振聩效果的組合炸彈。它們爆炸産生的威力能讓人失明20—30秒,失去聽力4—6小時。
和雷射一樣,超高頻輻射能夠讓無線電電子偵察、通訊、定位和控制裝置癱瘓。此外,超高頻武器可以破壞人的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使人出現耳鳴,聽到并不存在的噪聲。它也能損傷人的内髒器官,且可能緻命。超高頻發生器可借助普通炸彈投放到敵人的領土。目前這種武器的研制還面臨技術障礙,即如何以一定重量、體積和價格的裝置獲得所需強度的輻射。
熱能槍
在低頻電磁輻射作用下,人腦會産生化學物質以調節自己的活動。這種物質可以導緻各種病症,使人在瞬間入睡,或者相反,讓人長期處于狂躁不安狀态。而“熱能槍”能發射熱能束,引起類似癫痫的肌肉痙攣,它可在一秒鐘内使人體表面溫度達到40攝氏度以上,無法忍受的灼痛會讓敵軍士兵四散而逃。“熱能槍”的發展曾因體積過大而長期受到限制。但是,近來它的尺寸大大減小,已經可以裝配到坦克的炮塔甚至戰術飛彈上。
木馬程式
電子戰是瓦解敵軍、切斷其資訊管道的有效方法,它通過電子計算機(包括軍中越來越多的個人電腦)進行,現在甚至連地形測繪圖也開始電子和數字化了。
要使敵人的計算機癱瘓有三個基本的手段。第一,提前在武器、指揮和通訊系統軟體中加入可誘發變異的程式,經過一定的時間,或者根據特定的信号,這種程式會“蘇醒”,并破壞計算機的工作。是以,軍隊反偵察機構總是要認真檢查軍方獲贈的電腦,尤其是當這些贈品來自國外時。第二,通過間諜管道或者病毒滲透,破壞敵方的資料庫和軟體。第三,秘密進入敵人的網絡并輸入虛假資訊。全部三種手段目前都在積極運用和完善之中。
石墨炸彈
現代軍隊作戰離不開資訊,資訊管道被切斷的軍隊将變得孤立無助。有多種途徑切斷資訊,比如,強大的電磁輻射會造成敵方電網的過載和頻繁短路,使之無可挽回地喪失工作能力。這樣的武器已在1991年的海灣戰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争中被應用,石墨炸彈就是其中之一。抛灑在空中的細石墨線能夠讓輸電線短暫短路,讓變電站的變壓器失效。石墨有時也可用導電性能良好的碳纖維和鍍金纖維代替。強大的電磁脈沖可以使電子裝置癱瘓,抹去銀行計算機中的資料資訊。如果電磁脈沖是由高空核爆炸引起的,影響的地區範圍将更大,有時甚至覆寫整個敵國。确實,這樣的武器是被國際法禁止的。但是當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時,誰會去考慮國際法?相對而言,非核性質的電磁脈沖效果要差一些,而且需要把發生裝置精确地投送到目标地區,它們的優勢是為行動提供了更多選擇。
泡沫炸彈
阻擊步兵比阻擊汽車隊要容易,隻要向人身上撒上一層速凝泡沫(基本成份是丙醛烯基)即可。強力泡沫劑能在一秒鐘内産生如此多的粘性物質,足以讓整整一個排停步不前。滿身泡沫的士兵們不僅無法動彈,而且失去聽力和視力。
如果沒有泡沫劑,還可以在步兵通過的關鍵路段撒上四氟乙烯粉,讓路面變得光滑如冰。警察可以把這種粉末撒在抗議者要聚集的廣場上,汽車開上去以後就如同在冰面掙紮的笨拙的母牛。四氟乙烯可以使敵人止步于重要目标(如橋梁和城市入口)之前。同時,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使敵人無法邁出基地一步。在撒滿四氟乙烯的光滑跑道上,飛機同樣無法起飛或降落。1993年,美國人在索馬裡試用了具有粘性的凝膠。敵軍士兵被緊緊粘在地面上,軍事裝備也動彈不得,一些凝膠甚至能粘住坦克。但索馬裡士兵還是找到了對策:他們在危險的路段鋪上竹片,從竹片上過去。
氣溶膠彈
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阿富汗遊擊隊通過設伏和突襲來阻擊蘇軍機械化部隊,給蘇軍帶來重大人員傷亡。而現在,不費一槍一彈就可以讓敵人的車隊止步不前。方法隻是引爆氣溶膠炸彈,使化學物質撒滿路面。這種化學物質既對金屬有效,也對塑膠、橡膠有效。它可以滲入并損壞坦克、汽車的發動機,使之停止轉動;也能損害橡膠制品、腐蝕玻璃、讓水、汽油變成凝膠無法使用;它甚至能讓潤滑油和燃料忽然變稠而導緻發電機熄火。還可以用特殊裝置發射金屬薄片,使之貼滿裝甲車輛,遮擋駕駛員的視野。同時用粘性物質在瞬間“封殺”汽車及發動機的部件,用燃燒阻化劑阻止燃料(無論是柴油、汽油或煤油)燃燒,使發動機停轉。由超級酸制成的氣溶膠懸浮微粒、液體、粉劑或者凝膠可以快速地腐蝕橡膠、瀝青和建築物的房頂。為安全儲存,需要把它們與爆炸物質進行雙層裝藥,在引爆後則混合在一起同時爆炸。
綠色雷射
人的眼睛對綠色比較敏感(綠色顯得比别的顔色更明亮)。軍事專家利用這一特點制造了綠色雷射器,它産生的雷射可以使人頭暈目眩,長時間的照射會導緻持續數小時的短暫失明。北韓軍隊用雷射使兩架美國阿帕奇直升機迷失方向并造成飛行員失明,據認為,這是針對美國軍隊使用非緻命武器的第一個戰例。從那以後美軍飛行員開始戴保護面具。
聲光武器
任何一種非緻命武器,不管如何精巧靈敏,對士兵來說首先都是一種心理攻勢。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而最有效、前景最廣闊的非緻命武器是次聲波。我們知道,人的耳朵聽不見次聲波,但可以接收到,就像接收大腦中自然産生的指令。次聲波的特點是在空氣中傳播時不易衰減,可以把“聲音”送到相當遠的地方。美國人不僅曾經使用過“上帝之聲”武器,還運用過“上帝之臉”。同樣在索馬裡,1993年,美軍借助雷射裝置在天空中投射出巨大的耶稣像。當時,這一“奇迹”震住了許多人,幾乎沒人還能繼續抵抗。如今,專家們已學會使用聲光組合武器。是以,如果在混亂的伊拉克上空出現某個宗教人物的形象,并指令伊拉克抵抗者放下武器的話,也不會讓人大跌眼鏡。用專門的調制器複制名人、政治領袖的聲音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臭彈
氣味也可以成為武器。就像許多神經學家所想的那樣,任何一種氣味都能引起害怕甚至恐慌。如果空氣中充滿糞便氣味的硫醇,人就會在嗅覺上受到沉重打擊,恨不得一下子逃離被“污染”的地方。臭彈通常用硫磺、氯、硫化氫和氨制成,但原則上可以使用任何能令人不悅的氣味,包括腐爛食物的味道、很久未洗的襪子的味道等。對氣味的選擇還要考慮到敵人的民族習性和戰場地理特點,因為不同民族的人對氣味的反應不同。臭彈中還可以加入高效麻醉劑或催眠劑,使人失去活動能力或者幹脆喪失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