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一農民鑽入日軍軍火庫,盜走十三箱子彈,從容将之運出城

1943年年初,山東根據地的八路軍在與日寇作戰之時,繳獲了對方兩挺機槍。抗戰時期,八路軍的裝備比較落後,這兩挺機槍對于大家來說,可是個好寶貝。

抗戰時,一農民鑽入日軍軍火庫,盜走十三箱子彈,從容将之運出城

山東根據地的八路軍,當時裝備落後,大刀也是常見的配置

大夥随後将這兩挺機槍擦得锃亮,可是越擦越發愁,這光有機槍,沒有子彈,也是白瞎。

可從哪兒弄點兒子彈呢?

當時的徐州城内,銅山汽車站附近的敵方軍火庫裡面,倒是有不少彈藥,可城内駐紮有大量日僞軍,看守非常嚴密,想要直接硬搶,很困難。

當地的八路軍聯絡部長廉純一,有一次,在後姚村與好友張士钊閑聊時,無意中提到了此事,不由感慨道:

“敵人的軍火庫那麼多彈藥,看着真是讓人眼饞,誰要是能想辦法從裡面搞出來一些,可就為抗日幫大忙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抗戰時,一農民鑽入日軍軍火庫,盜走十三箱子彈,從容将之運出城

晚年的張士钊在回憶抗日情況

張士钊雖然常年在家務農,但喜好交友、在當地認識不少熟人,他聽完廉純一的話之後,便想到了一個朋友——徐州車站拉大闆車的工頭,杜全德。

可巧的是,這個杜全德的家,就在廉純一說的軍火庫隔壁,與軍火庫就差着一道牆的距離。杜全德跟自己是過命的交情,而且此人對抗日也很擁護,找他幫忙,自然沒有問題。

想到這裡,張士钊就對廉純一說道:

“我能想辦法搞出來些軍火。”

廉純一一聽,頓時來了興趣,“當真?你要是能把子彈偷出來,我們給你記功!”

張士钊擺擺手道:

“記不記功無所謂,隻要是為了打鬼子,能幫上忙,咱絕不說二話。”

第二天張士钊便牽着家裡的牛進了徐州城,敲開了好友杜全德家的門,在與對方說明來意之後,杜全德表示,這個忙,自己是幫定了。

當天下午,兩人找了個闆車,然後裝作拉貨的師傅,繞着軍火庫走了一圈,張士钊看到,軍火庫一個偏僻的角落附近,有着一個廢棄了的狗洞,狗洞處焊了幾根鐵條。

抗戰時,一農民鑽入日軍軍火庫,盜走十三箱子彈,從容将之運出城

一般牆上都會留有狗洞

這裡是個好機會。

半夜之時,兩人悄悄趕着牛車出了門,來到那個狗洞處,随後将鐵條鋸斷之後,張士钊爬進了軍火庫,而杜全德則在外面放風檢視情況。

軍火庫裡,黑燈瞎火的也看不清,張士钊摸着靠近自己的軍火箱便向洞口拖去,來回十幾趟,一共搬出了十三箱軍火,随後兩人便悄悄地趕着牛車,回到了杜全德的家中。

因為軍火庫裡的彈藥很多,同時張士钊臨出來的時候,拖拉了一個箱子,堵住了洞口,是以,敵人一時半會,沒有察覺到軍火被盜的情況。

但拿到軍火箱後的張士钊卻有些發愁,怎麼把軍火趕緊送出城呢,自己進來的時候發現,敵人的盤查相當嚴,來往行人的衣服都要翻幾遍,更何況牛車呢?

抗戰時,一農民鑽入日軍軍火庫,盜走十三箱子彈,從容将之運出城

老照片:盤查路人的日軍

杜全德對張士钊說,包在他身上,随後杜全德便出了門,沒過多久,一身臭氣的杜全德回來了,手裡還提了兩大桶糞水,原來他剛才出去,是去陰溝裡挖大糞去了。

“把這輛車,裝扮成糞車,日本兵肯定不願意去查。”杜全德對張士钊說道。

這個建議雖然有風險,但對于急于将彈藥送出去的張士钊來說,卻是值得一試的辦法,最終兩人将大糞蓋在軍火箱上,然後在蓋在“糞車”上的草席上,也潑灑了不少糞水,弄得遠遠聞去,都是臭不可聞。

随後,張士钊便趕着牛車出了門,臨行前,他和杜全德握了握手,“我要是沒闖過去,就必死無疑,那給八路軍弄軍火的事兒,就得拜托你了。”

杜全德頓時眼紅了,“張哥,你要是真被鬼子逮了,我拼死也要完成你的心願。”

當天城門的敵軍崗哨盤查依然很嚴密,來往行人都被趕到一邊檢視,張士钊的心雖然怦怦直跳,但越靠近城門,他反而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又走了幾步,張士钊猛地抽了牛身一鞭,那黃牛一驚,頓時拉快了許多,而随着車身的快速行進,上面的糞水也濺得到處都是,灑落在行進的街道路面之上,散發着陣陣惡臭,讓兩旁的行人不禁捂鼻而逃。

這股味兒自然引起了日軍看守的注意,所有日軍第一反應就是躲開,一個士兵一邊捂着鼻子,一邊厭惡地大喊:

“快!快快地開路!”

抗戰時,一農民鑽入日軍軍火庫,盜走十三箱子彈,從容将之運出城

影視劇中的日軍看守城門

就這樣,張士钊有驚無險地将這十三箱軍火運出了城外。當天夜裡,收到消息的廉純一,連夜便派了多個穿便衣的八路軍,将這些彈藥箱運走了。

當年,張士钊偷出的十三箱軍火箱打開之後,竟然有近兩萬發的子彈,而這些子彈為後來抗擊日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解放後,廉純一曾找到張士钊,要履行諾言,為他叙功請賞,但最終被張士钊拒絕了,他拍着胸脯對廉純一說道:

“說實在的,當初幹那事兒,腦袋别在褲腰帶上,為的可不是你這一官半職呀,既然當初不是為了這,現在咱也不要這,為國家,咱心安。”

在那個烽火狼煙的年代,為國為民,冒死挺身而出的草莽之輩比比皆是,他們雖然鮮為人知,寂如秋草,但他們的故事卻讓我們讀之不禁動容。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像張士钊這種為國挺身而出,身後不為名利的人,堪稱為“俠”。

緻敬張士钊,緻敬那些鮮為人知的俠義英雄們。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每天分享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事兒,歡迎關注讨論,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