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一农民钻入日军军火库,盗走十三箱子弹,从容将之运出城

1943年年初,山东根据地的八路军在与日寇作战之时,缴获了对方两挺机枪。抗战时期,八路军的装备比较落后,这两挺机枪对于大家来说,可是个好宝贝。

抗战时,一农民钻入日军军火库,盗走十三箱子弹,从容将之运出城

山东根据地的八路军,当时装备落后,大刀也是常见的配置

大伙随后将这两挺机枪擦得锃亮,可是越擦越发愁,这光有机枪,没有子弹,也是白瞎。

可从哪儿弄点儿子弹呢?

当时的徐州城内,铜山汽车站附近的敌方军火库里面,倒是有不少弹药,可城内驻扎有大量日伪军,看守非常严密,想要直接硬抢,很困难。

当地的八路军联络部长廉纯一,有一次,在后姚村与好友张士钊闲聊时,无意中提到了此事,不由感慨道:

“敌人的军火库那么多弹药,看着真是让人眼馋,谁要是能想办法从里面搞出来一些,可就为抗日帮大忙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抗战时,一农民钻入日军军火库,盗走十三箱子弹,从容将之运出城

晚年的张士钊在回忆抗日情况

张士钊虽然常年在家务农,但喜好交友、在当地认识不少熟人,他听完廉纯一的话之后,便想到了一个朋友——徐州车站拉大板车的工头,杜全德。

可巧的是,这个杜全德的家,就在廉纯一说的军火库隔壁,与军火库就差着一道墙的距离。杜全德跟自己是过命的交情,而且此人对抗日也很拥护,找他帮忙,自然没有问题。

想到这里,张士钊就对廉纯一说道:

“我能想办法搞出来些军火。”

廉纯一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当真?你要是能把子弹偷出来,我们给你记功!”

张士钊摆摆手道:

“记不记功无所谓,只要是为了打鬼子,能帮上忙,咱绝不说二话。”

第二天张士钊便牵着家里的牛进了徐州城,敲开了好友杜全德家的门,在与对方说明来意之后,杜全德表示,这个忙,自己是帮定了。

当天下午,两人找了个板车,然后装作拉货的师傅,绕着军火库走了一圈,张士钊看到,军火库一个偏僻的角落附近,有着一个废弃了的狗洞,狗洞处焊了几根铁条。

抗战时,一农民钻入日军军火库,盗走十三箱子弹,从容将之运出城

一般墙上都会留有狗洞

这里是个好机会。

半夜之时,两人悄悄赶着牛车出了门,来到那个狗洞处,随后将铁条锯断之后,张士钊爬进了军火库,而杜全德则在外面放风查看情况。

军火库里,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张士钊摸着靠近自己的军火箱便向洞口拖去,来回十几趟,一共搬出了十三箱军火,随后两人便悄悄地赶着牛车,回到了杜全德的家中。

因为军火库里的弹药很多,同时张士钊临出来的时候,拖拉了一个箱子,堵住了洞口,因此,敌人一时半会,没有察觉到军火被盗的情况。

但拿到军火箱后的张士钊却有些发愁,怎么把军火赶紧送出城呢,自己进来的时候发现,敌人的盘查相当严,来往行人的衣服都要翻几遍,更何况牛车呢?

抗战时,一农民钻入日军军火库,盗走十三箱子弹,从容将之运出城

老照片:盘查路人的日军

杜全德对张士钊说,包在他身上,随后杜全德便出了门,没过多久,一身臭气的杜全德回来了,手里还提了两大桶粪水,原来他刚才出去,是去阴沟里挖大粪去了。

“把这辆车,装扮成粪车,日本兵肯定不愿意去查。”杜全德对张士钊说道。

这个建议虽然有风险,但对于急于将弹药送出去的张士钊来说,却是值得一试的办法,最终两人将大粪盖在军火箱上,然后在盖在“粪车”上的草席上,也泼洒了不少粪水,弄得远远闻去,都是臭不可闻。

随后,张士钊便赶着牛车出了门,临行前,他和杜全德握了握手,“我要是没闯过去,就必死无疑,那给八路军弄军火的事儿,就得拜托你了。”

杜全德顿时眼红了,“张哥,你要是真被鬼子逮了,我拼死也要完成你的心愿。”

当天城门的敌军岗哨盘查依然很严密,来往行人都被赶到一边查看,张士钊的心虽然怦怦直跳,但越靠近城门,他反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又走了几步,张士钊猛地抽了牛身一鞭,那黄牛一惊,顿时拉快了许多,而随着车身的快速行进,上面的粪水也溅得到处都是,洒落在行进的街道路面之上,散发着阵阵恶臭,让两旁的行人不禁捂鼻而逃。

这股味儿自然引起了日军看守的注意,所有日军第一反应就是躲开,一个士兵一边捂着鼻子,一边厌恶地大喊:

“快!快快地开路!”

抗战时,一农民钻入日军军火库,盗走十三箱子弹,从容将之运出城

影视剧中的日军看守城门

就这样,张士钊有惊无险地将这十三箱军火运出了城外。当天夜里,收到消息的廉纯一,连夜便派了多个穿便衣的八路军,将这些弹药箱运走了。

当年,张士钊偷出的十三箱军火箱打开之后,竟然有近两万发的子弹,而这些子弹为后来抗击日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解放后,廉纯一曾找到张士钊,要履行诺言,为他叙功请赏,但最终被张士钊拒绝了,他拍着胸脯对廉纯一说道:

“说实在的,当初干那事儿,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的可不是你这一官半职呀,既然当初不是为了这,现在咱也不要这,为国家,咱心安。”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年代,为国为民,冒死挺身而出的草莽之辈比比皆是,他们虽然鲜为人知,寂如秋草,但他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读之不禁动容。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像张士钊这种为国挺身而出,身后不为名利的人,堪称为“侠”。

致敬张士钊,致敬那些鲜为人知的侠义英雄们。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每天分享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事儿,欢迎关注讨论,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