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作者:大唐王者歸來

抗戰期間,陣亡的國軍最高将領除了張自忠将軍,就是王甲本了。

王甲本是為國家民族而死的,這毫無疑問。

但是關于他的具體死因,卻是一個謎。

相比張自忠,王甲本沒有那麼知名。

有必要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王甲本,1901年生于雲南省富源縣中安鎮。

其父王國棟曾經就讀于雲南講武堂,與朱德是同學。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袁世凱稱帝後,王國棟和朱德并肩作戰,參加過蔡锷将軍在雲南發動的讨袁起義。

可是不久後,王甲本母親病故,其父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打擊,神經失常病逝。

臨終前他叮囑兒子,要投筆從戎為國效力。

父親去世後,正在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的王甲本遵從父願,考進了雲南陸軍講武堂第14期炮兵科。

畢業後他先是參加滇軍,後來又參加幹爹範石生的16軍,屢立戰功,步步高升。

1929年,範石生的16軍接受國民黨诏安,被改編為51師,王甲本任51師151旅少将旅長。

1935年,被陳誠派往南京陸軍大學學習,并進入陸軍大學甲級将官班深造,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98師副師長。

凇滬會戰中王甲本身先士卒,冒着槍林彈雨沖鋒在前勇冠三軍,受到陳誠青睐。

凇滬會戰後,王甲本升任98師師長。

1939年秋長沙會戰中,王甲本再立新功,戰後榮升79軍中将副軍長兼98師師長。

1941年秋,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任長沙外圍作戰總指揮,殲敵無數。

王甲本和張自忠将軍有個共同點,打仗不畏生死,玩命沖鋒,愛打硬仗惡仗,人送外号“硬戰将軍”。

日軍聞聽王甲本的名字,無不聞風喪膽。

蔣介石對他贊賞有加,在最高軍事會議上,編寫了"硬戰将軍王甲本"的小冊子,到場的國軍進階将領人手一份,号召大家向他學習。

1941年10月後,王甲本晉升為79軍中将軍長兼98師師長。

王甲本既非蔣介石嫡系,又不是黃埔軍校畢業,晉升速度如此快,确實罕見。

這時候的王甲本,剛剛40歲,生龍活虎。

王甲本不僅作戰勇敢,還有大将風度,在戰場上對日軍恨之入骨,對待陣亡日軍卻以禮相待,不失軍人風範。

1942年1月5日,王甲本率98師在浏陽河痛擊日軍第三師團第18聯隊,殺得日軍人仰馬翻,屍橫遍野。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一打掃戰場,有一千多日軍被殺,包括聯隊長土屋鏡次。

怎麼處理日軍屍體,王甲本跟下屬發生意見不一。

很多官兵說,這些日軍是侵略者,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罪該萬死,将他們的屍體碎屍萬段,然後喂狗。

王甲本則說,作為對手,戰場上他們是真正的軍人,值得尊重,不能讓他們暴屍荒郊野外。

他說得沒錯,古人作戰也是如此,曹操也“厚葬”過對手關羽。

于是,他力排衆議,将這些一千多名日本人屍體收集到一起,還立一碑,上書"倭寇萬人冢"。

"甲本葬敵"在日本一直傳為佳話,日本詩人高桑渡邊為此深為感動,深有感觸地說:

“五千年中華文明,二王一以貫之” ,“二王”,即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和王甲本。

這樣一位能征善戰、功勳卓著的将軍卻在衡陽保衛戰中陣亡,年僅43歲,讓人扼腕。

那麼,王甲本是如何陣亡的?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史載:1944年9月衡陽保衛戰中,數千日軍化裝成友軍和農民,襲擊王甲本軍部,王甲本率部與日軍激戰,終因寡不敵衆受傷陣亡,以身殉國。

關于王甲本陣亡,還有一種說法,部下見死不救,導緻将軍孤立無援,血灑疆場。

6日晚,數千日軍喬裝成中國軍隊、平民,從鐵路兩側前進擾亂79軍指揮所。

當天晚上,王甲本指令第98師第292團團長王某某,率領該團連夜占領山口鋪,以阻擊日軍進犯。

然而王某某團貪生怕死,贻誤戰機,導緻山口鋪側翼被日軍騎兵部隊搶占,這為後來的遭遇戰埋下了禍根。

此時,王甲本的一個師不知日軍動向,已經開拔,王甲本帶領警衛連在後面。

遭遇襲擊後,将軍一邊率領警衛連迎戰,一邊給另一位團長下令,讓他通知師長,前來增援。

但是這個團長卻遲遲沒有告訴師長,這個師繼續前行,離王甲本越來越遠。

如此一來,王甲本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此刻,王甲本所部已經跟數千日軍短兵相接,情況萬分危急。

無奈之下,王甲本隻好親率自己的警衛連硬着頭皮跟數十倍于己的日軍,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血戰。

在玉七亭之坡地上,護衛的士兵紛紛被日軍騎兵砍殺。

一場血戰之後,最後僅剩下了王甲本和吳副官兩人。

這時候的吳副官身上也多處負傷,王甲本将軍同樣傷痕累累,軍裝被鮮血浸透。

他臨危不懼撿起一支步槍撐着身體,與沖上來的鬼子騎兵進行了最後的肉搏戰。

最後,王甲本将軍身上彈痕多處,面部多處被日軍刺傷,尤其是兩個手掌,被日軍刀鋒絞得血肉模糊。

很顯然,王甲本将軍受傷後與日軍死戰,到最後難以抵擋,雙手抓住日軍刀口被絞爛了手掌。

吳副官身上也是中了數十刀,雙手同樣被日軍絞爛。

那個團長為什麼會這麼做?事出有因。

王甲本崇拜嶽飛,治軍嚴明。

嶽家軍有個軍規“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王甲本也頒布過一條軍規:

臨陣脫逃者殺;奸淫婦女者殺;官兵同賭者殺;擾民者殺。

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湖南常德某地,隊伍正在行軍,由于戰況激烈,後勤保障跟不上,官兵食品開始定量供應,不少人餓肚子,作為軍長的王甲本也是如此。

這時候,有人報告:王甲本勤務兵捉了百姓的一隻鴨子,正在那煮呢。

不一會,勤務兵果然把一隻冒着香味的鴨子端來了:“軍長,您吃,補補身子。”

王甲本一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槍斃!

副官愣住了:“軍長,就為一隻鴨子槍斃人?”

周圍的幕僚也大驚失色:“軍長,真的要這樣做?”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王甲本神情凝重地說:“我頒布過四殺令,其中一條就是擾民者殺,他搶百姓東西不是找死嗎?怪不得我。”

說完,王甲本一揮手,勤務兵被摘下帽子,押送刑場。

勤務兵異常憤慨,他一邊走一邊破口大罵:“王甲本啊,你這個王八蛋,老子這樣子做還不是為你好?...”

走一路,罵一路,直到槍聲響起。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官兵聽聞此事,紛紛表示不了解,有的沮喪,有的傷心,有的甚至暗自落淚。

在國軍中,王甲本以治軍嚴厲出名。

有一次,他的堂弟、營長王某強奸了一名土豪的小老婆,王甲本聞訊後策馬前往,當場拔槍将堂弟擊斃。

還有一次,他的一個團長因為彈盡糧絕,下令後撤,王甲本毫不留情,将其槍決。

是以,王甲本除了有個“硬戰将軍”的美名,還有一個外号“王屠夫”。

不過這個外号,大家沒有人敢當面講,都是偷偷叫。

但是王甲本骨子裡對士兵非常仁慈,為了防止當官的吃空饷,喝兵血(克扣軍饷),每當發饷時,他都和親信到現場監督,保證士兵軍饷不被克扣。

這樣一來,當兵的高興了,當官的卻背地裡直罵娘。

因為無論是嫡系部隊還是雜牌軍,吃空饷已經是潛規則,當官的就指望這個升官發财。

再說,軍人的日子也确實不好過。

抗戰以來,物價飛漲,軍饷不漲。

1937年的100法币,可以買一頭牛,上海“八一三”抗戰,基層陣亡軍官撫恤金是800元,可以買2畝田出租養家。

到1945年,一包好一點的“華福”牌香煙就要400元法币。

國軍的大人物可以做生意,基層軍官就指望吃一點空饷。

換句話說,那年頭,國軍中有幾個連長、團長不吃空饷?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如此一來,就觸動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王甲本這樣做斷了有些人财路,招緻怨恨是必然的。

王甲本秉公執法到了苛刻的地步,一點都不通融。

說到這裡,有個典型的例子。

據方靖(最後一任79軍軍長)回憶:王甲本接任98師師長時,前任師長莫以碩開走了98師的一輛小車。

王甲本聽後非常震怒,随即安排衛士走小路抄近道,硬是在半路上将莫以碩攔住,把汽車丢下,才讓其走人。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莫以碩是廣東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是陳誠的心腹。

在此之前,莫以碩空降98師,搶了本屬王甲本副師長的位置。

是以,有的軍官認為王甲本氣量狹窄,其實王甲本是嫉惡如仇。

他對人不分親疏,都一視同仁,非常苛刻。

方靖回憶,有一個少将參謀,因為王甲本不讓他帶部隊裡的剩飯回家,居然嚎啕大哭。

國軍裡面,見死不救或者落井下石的例子很多。

淞滬會戰一個姓吳的師長從上海退卻時,從昆山率部渡河,因為船少人多,他不管部隊隻想自己先渡,要衛兵把住渡口。

士兵們怒不可遏:你們當官的,打仗在後,逃跑在前,沒那麼便宜!一頓亂槍,将其擊斃。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王甲本将軍是名副其實的抗日英雄,他帶領79軍打得非常棒,被譽為抗日鐵軍,這是不容抹殺的事實。

國軍抗戰,不乏勇敢的部隊,也不乏鐵血軍人,也付出了重大傷亡。

張自忠将軍的殉國,是明知兵少,卻毫不畏懼向敵進攻,那是求仁得仁。

向國人洗刷了自己曾經留在北平與日軍親近的漢奸名聲。

王甲本将軍的犧牲,細品之下是不是有些許的苦澀?

王甲本骨子裡是個好人,據士兵回憶,他見到士兵受傷都會親自下馬問寒問暖,直到半個月後,還會記得士兵的名字,問他傷好了沒有,還讓人給傷兵家裡寄錢。

王甲本對士兵如此,對自己的家鄉同樣如此,把家鄉事放在第一位。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1939年,平彜縣東門街人盛恩霈由昆明回到家鄉辦故育,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援,但是還是有很大缺口。

無奈之下,盛又發函向軍長王甲本求援。

王甲本聽說後慷慨解囊,一共捐款九千多大洋.。

王甲本還是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人,為了大家舍棄小家。

1944年7月中旬,衡陽守軍危在旦夕,王甲本奉命率軍挺進馳援,攻擊日軍圍城部隊側背,意欲為援救友軍殺出一條血路。

由于出發匆忙,他甚至顧不上安排家人,隻能在書信中表達自己對親朋的愧疚之情:“連年戰事不斷,讓我無法來照顧你們,……我欠鄉間鄰裡太多的情,欠鄉鄰,欠親友,更欠你們。這一切都隻待戰争勝利回鄉之後一并回報了。”

可是這一走卻是永别,王甲本倒在了血泊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流幹了最後一滴血。

1944年11月7日,國民政府國防部追認他為陸軍中将,抗日烈士,王将軍故鄉的富源縣中安鎮改名為"立基鎮",該鎮的北大街被命名為"甲本街",中安鎮國小被改名為"立基國小",人民永遠懷念這位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壯烈犧牲的英雄。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軍白刃戰,也死于下屬見死不救

正是被王甲本将軍的愛國精神感動,當年親手為将軍下葬的湖南村民劉理谷義務為将軍守墓,幾十年風雨無阻。

1982年,劉理谷去世,臨終前交待兒子劉本智繼續照看。

2008年10月,劉本智也去世,他的兒子劉孟江接下重托,繼續義務守墓至今。

這恰好說明,人民心中有杆秤,他們明白是非曲直,民族英雄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後記:王甲本有三個兒子,老大王寶書在青海工作,已去世;二兒子王康生在武漢海軍工程大學任教,已去世;三子王甯是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進階工程師,現定居哈爾濱。

王康生的妻子王贻萱是名退休醫生,女兒王芳在武漢一家銀行工作。

王甲本的妻子,在那個年代非正常死亡。王甲本還有一個兒子,名叫王寶光曾與楊振甯為同窗好友,那個年代非正常死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