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作者:大唐王者归来

抗战期间,阵亡的国军最高将领除了张自忠将军,就是王甲本了。

王甲本是为国家民族而死的,这毫无疑问。

但是关于他的具体死因,却是一个谜。

相比张自忠,王甲本没有那么知名。

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王甲本,1901年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

其父王国栋曾经就读于云南讲武堂,与朱德是同学。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袁世凯称帝后,王国栋和朱德并肩作战,参加过蔡锷将军在云南发动的讨袁起义。

可是不久后,王甲本母亲病故,其父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神经失常病逝。

临终前他叮嘱儿子,要投笔从戎为国效力。

父亲去世后,正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王甲本遵从父愿,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炮兵科。

毕业后他先是参加滇军,后来又参加干爹范石生的16军,屡立战功,步步高升。

1929年,范石生的16军接受国民党诏安,被改编为51师,王甲本任51师151旅少将旅长。

1935年,被陈诚派往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并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深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98师副师长。

凇沪会战中王甲本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勇冠三军,受到陈诚青睐。

凇沪会战后,王甲本升任98师师长。

1939年秋长沙会战中,王甲本再立新功,战后荣升79军中将副军长兼98师师长。

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任长沙外围作战总指挥,歼敌无数。

王甲本和张自忠将军有个共同点,打仗不畏生死,玩命冲锋,爱打硬仗恶仗,人送外号“硬战将军”。

日军闻听王甲本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

蒋介石对他赞赏有加,在最高军事会议上,编写了"硬战将军王甲本"的小册子,到场的国军高级将领人手一份,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1941年10月后,王甲本晋升为79军中将军长兼98师师长。

王甲本既非蒋介石嫡系,又不是黄埔军校毕业,晋升速度如此快,确实罕见。

这时候的王甲本,刚刚40岁,生龙活虎。

王甲本不仅作战勇敢,还有大将风度,在战场上对日军恨之入骨,对待阵亡日军却以礼相待,不失军人风范。

1942年1月5日,王甲本率98师在浏阳河痛击日军第三师团第18联队,杀得日军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一打扫战场,有一千多日军被杀,包括联队长土屋镜次。

怎么处理日军尸体,王甲本跟下属发生意见不一。

很多官兵说,这些日军是侵略者,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罪该万死,将他们的尸体碎尸万段,然后喂狗。

王甲本则说,作为对手,战场上他们是真正的军人,值得尊重,不能让他们暴尸荒郊野外。

他说得没错,古人作战也是如此,曹操也“厚葬”过对手关羽。

于是,他力排众议,将这些一千多名日本人尸体收集到一起,还立一碑,上书"倭寇万人冢"。

"甲本葬敌"在日本一直传为佳话,日本诗人高桑渡边为此深为感动,深有感触地说:

“五千年中华文明,二王一以贯之” ,“二王”,即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和王甲本。

这样一位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的将军却在衡阳保卫战中阵亡,年仅43岁,让人扼腕。

那么,王甲本是如何阵亡的?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史载:1944年9月衡阳保卫战中,数千日军化装成友军和农民,袭击王甲本军部,王甲本率部与日军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阵亡,以身殉国。

关于王甲本阵亡,还有一种说法,部下见死不救,导致将军孤立无援,血洒疆场。

6日晚,数千日军乔装成中国军队、平民,从铁路两侧前进扰乱79军指挥所。

当天晚上,王甲本命令第98师第292团团长王某某,率领该团连夜占领山口铺,以阻击日军进犯。

然而王某某团贪生怕死,贻误战机,导致山口铺侧翼被日军骑兵部队抢占,这为后来的遭遇战埋下了祸根。

此时,王甲本的一个师不知日军动向,已经开拔,王甲本带领警卫连在后面。

遭遇袭击后,将军一边率领警卫连迎战,一边给另一位团长下令,让他通知师长,前来增援。

但是这个团长却迟迟没有告诉师长,这个师继续前行,离王甲本越来越远。

如此一来,王甲本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此刻,王甲本所部已经跟数千日军短兵相接,情况万分危急。

无奈之下,王甲本只好亲率自己的警卫连硬着头皮跟数十倍于己的日军,进行一场没有胜算的血战。

在玉七亭之坡地上,护卫的士兵纷纷被日军骑兵砍杀。

一场血战之后,最后仅剩下了王甲本和吴副官两人。

这时候的吴副官身上也多处负伤,王甲本将军同样伤痕累累,军装被鲜血浸透。

他临危不惧捡起一支步枪撑着身体,与冲上来的鬼子骑兵进行了最后的肉搏战。

最后,王甲本将军身上弹痕多处,面部多处被日军刺伤,尤其是两个手掌,被日军刀锋绞得血肉模糊。

很显然,王甲本将军受伤后与日军死战,到最后难以抵挡,双手抓住日军刀口被绞烂了手掌。

吴副官身上也是中了数十刀,双手同样被日军绞烂。

那个团长为什么会这么做?事出有因。

王甲本崇拜岳飞,治军严明。

岳家军有个军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王甲本也颁布过一条军规:

临阵脱逃者杀;奸淫妇女者杀;官兵同赌者杀;扰民者杀。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湖南常德某地,队伍正在行军,由于战况激烈,后勤保障跟不上,官兵食品开始定量供应,不少人饿肚子,作为军长的王甲本也是如此。

这时候,有人报告:王甲本勤务兵捉了百姓的一只鸭子,正在那煮呢。

不一会,勤务兵果然把一只冒着香味的鸭子端来了:“军长,您吃,补补身子。”

王甲本一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枪毙!

副官愣住了:“军长,就为一只鸭子枪毙人?”

周围的幕僚也大惊失色:“军长,真的要这样做?”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王甲本神情凝重地说:“我颁布过四杀令,其中一条就是扰民者杀,他抢百姓东西不是找死吗?怪不得我。”

说完,王甲本一挥手,勤务兵被摘下帽子,押送刑场。

勤务兵异常愤慨,他一边走一边破口大骂:“王甲本啊,你这个王八蛋,老子这样子做还不是为你好?...”

走一路,骂一路,直到枪声响起。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官兵听闻此事,纷纷表示不理解,有的沮丧,有的伤心,有的甚至暗自落泪。

在国军中,王甲本以治军严厉出名。

有一次,他的堂弟、营长王某强奸了一名土豪的小老婆,王甲本闻讯后策马前往,当场拔枪将堂弟击毙。

还有一次,他的一个团长因为弹尽粮绝,下令后撤,王甲本毫不留情,将其枪决。

因此,王甲本除了有个“硬战将军”的美名,还有一个外号“王屠夫”。

不过这个外号,大家没有人敢当面讲,都是偷偷叫。

但是王甲本骨子里对士兵非常仁慈,为了防止当官的吃空饷,喝兵血(克扣军饷),每当发饷时,他都和亲信到现场监督,保证士兵军饷不被克扣。

这样一来,当兵的高兴了,当官的却背地里直骂娘。

因为无论是嫡系部队还是杂牌军,吃空饷已经是潜规则,当官的就指望这个升官发财。

再说,军人的日子也确实不好过。

抗战以来,物价飞涨,军饷不涨。

1937年的100法币,可以买一头牛,上海“八一三”抗战,基层阵亡军官抚恤金是800元,可以买2亩田出租养家。

到1945年,一包好一点的“华福”牌香烟就要400元法币。

国军的大人物可以做生意,基层军官就指望吃一点空饷。

换句话说,那年头,国军中有几个连长、团长不吃空饷?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如此一来,就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王甲本这样做断了有些人财路,招致怨恨是必然的。

王甲本秉公执法到了苛刻的地步,一点都不通融。

说到这里,有个典型的例子。

据方靖(最后一任79军军长)回忆:王甲本接任98师师长时,前任师长莫以硕开走了98师的一辆小车。

王甲本听后非常震怒,随即安排卫士走小路抄近道,硬是在半路上将莫以硕拦住,把汽车丢下,才让其走人。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莫以硕是广东人,黄埔军校二期毕业,是陈诚的心腹。

在此之前,莫以硕空降98师,抢了本属王甲本副师长的位置。

因此,有的军官认为王甲本气量狭窄,其实王甲本是嫉恶如仇。

他对人不分亲疏,都一视同仁,非常苛刻。

方靖回忆,有一个少将参谋,因为王甲本不让他带部队里的剩饭回家,居然嚎啕大哭。

国军里面,见死不救或者落井下石的例子很多。

淞沪会战一个姓吴的师长从上海退却时,从昆山率部渡河,因为船少人多,他不管部队只想自己先渡,要卫兵把住渡口。

士兵们怒不可遏:你们当官的,打仗在后,逃跑在前,没那么便宜!一顿乱枪,将其击毙。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王甲本将军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他带领79军打得非常棒,被誉为抗日铁军,这是不容抹杀的事实。

国军抗战,不乏勇敢的部队,也不乏铁血军人,也付出了重大伤亡。

张自忠将军的殉国,是明知兵少,却毫不畏惧向敌进攻,那是求仁得仁。

向国人洗刷了自己曾经留在北平与日军亲近的汉奸名声。

王甲本将军的牺牲,细品之下是不是有些许的苦涩?

王甲本骨子里是个好人,据士兵回忆,他见到士兵受伤都会亲自下马问寒问暖,直到半个月后,还会记得士兵的名字,问他伤好了没有,还让人给伤兵家里寄钱。

王甲本对士兵如此,对自己的家乡同样如此,把家乡事放在第一位。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1939年,平彝县东门街人盛恩霈由昆明回到家乡办故育,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是还是有很大缺口。

无奈之下,盛又发函向军长王甲本求援。

王甲本听说后慷慨解囊,一共捐款九千多大洋.。

王甲本还是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为了大家舍弃小家。

1944年7月中旬,衡阳守军危在旦夕,王甲本奉命率军挺进驰援,攻击日军围城部队侧背,意欲为援救友军杀出一条血路。

由于出发匆忙,他甚至顾不上安排家人,只能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朋的愧疚之情:“连年战事不断,让我无法来照顾你们,……我欠乡间邻里太多的情,欠乡邻,欠亲友,更欠你们。这一切都只待战争胜利回乡之后一并回报了。”

可是这一走却是永别,王甲本倒在了血泊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1944年11月7日,国民政府国防部追认他为陆军中将,抗日烈士,王将军故乡的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该镇的北大街被命名为"甲本街",中安镇小学被改名为"立基小学",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壮烈牺牲的英雄。

抗日名将王甲本死因探秘:死于日军白刃战,也死于下属见死不救

正是被王甲本将军的爱国精神感动,当年亲手为将军下葬的湖南村民刘理谷义务为将军守墓,几十年风雨无阻。

1982年,刘理谷去世,临终前交待儿子刘本智继续照看。

2008年10月,刘本智也去世,他的儿子刘孟江接下重托,继续义务守墓至今。

这恰好说明,人民心中有杆秤,他们明白是非曲直,民族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后记:王甲本有三个儿子,老大王宝书在青海工作,已去世;二儿子王康生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任教,已去世;三子王宁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现定居哈尔滨。

王康生的妻子王贻萱是名退休医生,女儿王芳在武汉一家银行工作。

王甲本的妻子,在那个年代非正常死亡。王甲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王宝光曾与杨振宁为同窗好友,那个年代非正常死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