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圳管控區癌症患者求助,羅湖醫護上門服務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園

管控區裡有求助資訊!19日,深圳羅湖醫院副院長熊奕接到清水河街道社群的求助電話,得知清水河街道管控區内有一鼻咽癌放化療後患者急需PICC導管(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維護。熊奕迅速聯系羅湖醫院放療科主任周方正,周方正立即和放療科楊宇翔護士長商量應急醫療救治方案,安排大學室醫護人員緊急準備診治物資,與社群對接,很快到達指定區域為患者提供上門醫療服務。

PICC管若不及時維護會有堵管和靜脈血栓的風險

“這位患者在外院行PICC置管術,術後管道需要正常一周維護一次,目前已經到了需要維護的時間,加上患者是最近幾天做完化療後出院的,可能會出現白細胞、血小闆下降,肝腎功能損害等并發症,需要抽血監測相關名額。如果拖久了會有感染、堵管甚至形成血栓的風險。”周方正介紹。

深圳管控區癌症患者求助,羅湖醫護上門服務

醫護準備上門

當天下午,由羅湖醫院放療科醫生張皓昇和護士陳曉燕組成的“導管維護小隊”,通過社群和患者确定好上門時間後,立即出發。張皓昇和陳曉燕攜帶了一次性換藥包、PICC透明敷料、無菌治療巾、抽血物品、消毒液等醫療物資,打車前往羅湖清水河街道管控區出入口,準備換上防護服後步行來到患者所在的樓棟,為患者進行健康評估、PICC管道維護和抽血等操作。

第一次“摸”到了目的地,第二次熟門熟路

由于是第一次上門,對管控區的路況和具體管控情況不熟悉,“導管維護小隊”不止一次走錯了入口,繞了路。“我們打車過去下車後,發現路口進不去,走到另一個路口,以為能進去,結果防護服都換好了,才發現還是進不去。”陳曉燕護士說。

好在,他們最終還是順利“摸”到了目的地。在患者出示健康碼并嚴密佩戴好口罩後,醫護人員為他進行相關診治。陳曉燕護士為患者行PICC管護理,張皓昇醫生詢問了患者相關病史、查體,完善相關檢查,并交代好患者後續治療注意事項。患者對此很滿意,臨走時還感謝了醫護人員的細心與關心。

一周時間過去了,又到了給患者上門維護導管的日子,羅湖醫院導管維護小隊需要再次上門服務。張皓昇昨晚上夜班,今早剛下夜班不久,他就開始在科室做出發前的準備工作了。“因為考慮到這次上門需要給患者抽血,我們早點出發,患者就可以早點吃早餐。”他說。“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就好多了,起碼不會走錯路了。”

“現在是非常時期,癌症患者很不容易,不能因疫情防控耽誤他們治療和護理,相信疫情不會持續太久,眼前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陳曉燕說。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黃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