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個詞語創造出一個故事

作者:唐糖小君
3個詞語創造出一個故事

編故事的方法

1、處理好人物和人物的關系。

人物,是故事的載體,故事是在人物身上發生的。要根據命題中的規定想象設定人物。人物要有比較明确的個性,其個性要符合命題的規定。

2、故事定要有情節。

情節,就是事情的發展過程。也就是沿着時間線變化,出現新情況。簡單說,編出的故事要有“開頭--發展過程--結尾”這樣的過程。

3、故事定要賦予懸念。

什麼是懸念呢?如果我們向高遠處抛一顆石子,在石子落地之前人們會一直不安定,心是懸着的,到石子落地有聲,心中才會感到踏實。

故事中的懸念就像抛在空中的石子那樣,讓人心懸期待着。

編故事的技巧

确立主題

主題首先來源于對生活的積累和觀察。

其次,仔細觀察細節并作好筆記尤為重要。選擇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影視作品創作中主題的選擇從來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簡言之,主題是你講故事的前提條件和依據。确立主題就确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内容。

往往一個事件會有多個主題,這時你必須根據你對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們的主要事件作為你的主題。

結構故事

進入------情節----人物------沖突沖突(形成高潮)-------結局。人物關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有了人物以後,下一步便是将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無法解決的難題與逆境中。

他們必須面臨同他們相對立的人或事(情節的安排)。也就是說必須有沖突沖突。

具有正面特點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點的人物之間的沖突糾葛是舉不勝舉的。

你隻要找一本同義字和反義字的大辭典,其間就有取之不盡的詞兒,可供你用一輩子。你不妨試着用一對詞兒,看看如何去寫成一個故事沖突。

一旦掌握用對立面去安排沖突的技巧後,你就将代表對立的正反兩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

并且通過并列對立的表現,将沖突放在運動中去表現的工作就比較容易了。

編故事的步驟

1、根據命題,選擇主題、設定情節;

2、根據情節設定人物,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以及他們的關系;

3、注意對環境的描述,以烘托人物;

4、尋找或設計沖突,制造沖突沖突,形成高潮。

高潮可以從解決問題或未解決問題中獲得,它終于把中心人物帶到他一生中的特定時刻,故事也就此結束。

5. 選擇結局。

編故事的元素

第一、人物性格----一個人較穩定的對人生的态度,及與之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第二、情節----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發展變化的過程。

第三、結構----情節的布局和規劃。

第四、主題----貫穿故事始終的深層情感和思想。

第五、沖突沖突----故事發生發展過程中,由于人物性格和目的的不同,所造成的難以調和的對立和較量。

第六、情境----故事發生、發展的特定情勢和具體環境。主要包含:自然和社會環境、人物關系、事件發生發展時的情勢。

第七、懸念----引起觀者的心理期待,然後有計劃地滿足或不滿足他們。

第八、巧合----故事的常用技巧,目的是為了引發沖突沖突,或加強沖突沖突的激烈程度。

第九、對比----故事的常用技巧,利用主要表現對象和次要對象的比較造成反差,以襯托和突出主要表現對象。

第十、伏筆----對将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後呼應,使故事達到情節合理、結構嚴謹。

第十一、細節----故事描繪形象的基本機關。組成情節的每個細微末節。

第十二、構思----創作前對故事各個元素進行總體設計的思維過程。包括:審命題、選素材、定題材、各元素設計等。

在我學寫作的路上,“沖突沖突”曾經是個讓我反感和回避的說法。

因為對于大千世界,我亦心存好奇,但比起離奇的身世、死去活來的情節,我更熱愛給予我所有靈感、悸動和苦澀的日常生活。

作文老師們把沖突沖突作為故事的标配(開頭+結尾+沖突沖突)加以強調,似乎把故事定性為讨好觀衆(讀者)。這樣太刻闆,也太沒誠意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沖突沖突?故事是不是必須有沖突沖突?

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們可以了解的是,故事既然是絕不憑空說教的生活畫卷,那麼展示這幅畫卷(講故事)就是要花時間的。

為了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最後——人物的命運能夠充分揭示主旨的時刻,沿途必須制造一些起伏的風景。

但是,如果作者為了制造起伏而制造起伏,那就叫“匠氣”。故事也面目呆闆、了無機趣了。

讓我們換個思路。故事的生長本是自然而然、充滿内在的活力的。而我們要如何展現這種活力呢?比如,如果我們寫一個人的命運,怎麼就算“寫出來”了?

故事畢竟不是生活,篇幅有限,我們就需要選擇那些最能夠反映他特質的時刻和事件去寫。而怎麼能夠比較快地認識一個人呢?那就要把他放到一個考驗中去。

如果一個人說“愛”,那你就要看他怎麼對待分離、怎麼求同存異......光聽他坐在那裡讀一首情詩是不行的。

生活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把人物扔到生活的旋渦中去,讓他必須采取行動,在行動中選擇、領悟、改變,然後再次投入生活。

故事是口鍋,裡面是岩漿,是蒺藜,是冰淩,作者要敢于把自己的人物扔進去。

故事原本就是南柯一夢(雖然它基于真實),如果它對生活的诠釋不包含某種“挖掘”的努力,所表達的又如何服人呢?

沖突沖突,來自挖掘,來自探究,來自對生活的誠意。

不知道你會不會問:“那麼,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可挖掘的呢?”

這又回到我們關于“三觀”的讨論了。你能說,你和同伴們的平凡生活,不包含某種詩意?沒有生長、變化的起伏韻緻?從不涉及孜孜以求的探索?

既然寫人是寫他的精神世界,那麼圍繞他制造的沖突沖突,也不應以外在的标準來定義。

一個蝸居家裡整個冬天的男人,他内心的焦慮、掙紮、渴望、自我束縛,其強度大概能召喚一場橫掃亞歐闆塊的暴風雪!

三個詞創造故事

步驟1:

請在紙上不假思索地寫下一個名詞、一個動詞、一個形容詞,就寫此刻從你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詞就好。

它們之間不需要有關聯。(如果是幾個人一起完成任務,你們可以交換,或者請别人幫你寫三個詞也可以。)

步驟2:

請把自己寫下的這三個詞按順序填到下面這句話中:

一個人想要(名詞),于是他(動詞),他的世界從此變成了(形容詞)的。

步驟3:

請在這句話的引領下,擴充出一個故事。

由于你手中的三個詞很可能彼此沒有任何關系,這三個分句看起來就會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但這個遊戲就是要求你在三個詞之間找到某種内在邏輯,使得這句話拓展的故事不但合情理,而且是好故事。

我曾經說過,故事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人們通常以為寫作者需要感情豐富、跟着感覺走。

這個任務就是實實在在地讓我們體會構架一個故事也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但不是每一件都是“故事”。

隻有當我們立足于探尋一個人(當然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一位精靈長老、一塊奧利奧餅幹、一個AI。)内心深處的世界,故事才算開場。

第一個分句是故事的開端,主人公有某種欲望/需求,于是......(這個名詞,可以是具體的某個物品,

比如“花”就是鮮花;也可以是代表物品背後的抽象含義,比如“花”可以代表愛/青春永駐......)

如果這個人隻是耽于心裡的念想,故事沒法向前推進。隻有當他行動起來,好戲才必然上演。

這個動詞可以指它的本意,比如“飛”可以指展開翅膀翺翔;也可以指引申義,比如“飛”代表了思緒的飄搖,或者不腳踏實地的飄忽狀态。

故事在這裡展開。如果說故事的形狀像棗核,這第二個分句就是棗核的“胖肚子”。

在這裡,我們會看到一個人在他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求索之中采取的種種舉動,這些舉動最終會帶來他在這一系列事件中命運的終結——他的世界有了改變。

如前,形容詞可以是本義,也可以是引申義。作為結尾,它的存在昭示了一個人在某段生活經曆中的選擇、行動、際遇,以及最終可能導緻的某個結果。

這個結果或許是這個人當初想要的,或許是他當初想要以及采取行動時沒想到的。

總之,這是主觀與客觀、必然和偶然的結合,它使得這個人的經曆作為一種暗示,向人們展示了人在世間生存的某種可能性。

好的結尾不出這八個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你可以想一下這是為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