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陳偉華是六六屆高中畢業生,他高中畢業後工作了兩年,被機關辭退後跟随應屆畢業生去了陝北,成了下鄉知青。按陳偉華的話說,年輕時他可沒少闖禍,也沒少給父母惹麻煩,當時要是管住自己,也不會被機關辭退,也就不會去陝北插隊落戶當知青了。
高中畢業後不久,十八歲的陳偉華在家待業兩個月就被招工去了一家副食商店,當了一名售貨員。一同招工的還有陳偉華的女同學王海英,王海英因為長得很漂亮,常有小青年到門市部挑逗糾纏王海英。有一次王海英被一個叫二毛的小青年弄哭了,陳偉華一怒之下沖出櫃台,一拳打斷了二毛的鼻梁骨。當時陳偉華包賠了二毛的醫療費,也賠禮道歉了,可二毛家還是不依不饒,陳偉華又二次動手打了二毛,結果被機關辭退(實則是開除)了。陳偉華在家呆了幾個月,一直沒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跟随知青們到陝北插隊落戶了,實際上他是以社會青年的名義下鄉插隊落戶的。

資料圖檔來源網絡
陳偉華是1969年1月25日到達陝北延川縣的劉家河大隊的,那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天氣很冷,知青們到達劉家河三隊時已是下午兩點多,六名男知青和五名女知青臨時住在了三隊隊部的兩孔土窯裡。幫知青們擺放好行李,劉隊長抱來了一抱玉米稭稈,在窯洞裡的腳地上點燃,讓知青們烤火驅寒,一名年輕婆姨也忙着到竈坑裡點火燒炕,為知青們準備晚飯。
吃罷晚飯,劉隊長笑着對大家說:“你們都是北京來的知青,見過世面,到咱這窮山溝溝裡來插隊落戶,讓你們受苦了。現在正是冬季農閑,地裡也木(沒)啥農活,你們先熟悉一下這裡的環境,學習一下打柴和做飯,生活上學會了自理,才能更好參加農業生産嘛。隊裡暫時安排春英給你們做飯,你們要虛心學習哩。哦(我)是三隊的隊長,你們有什麼事情,就跟哦(我)說嘛,能幫忙解決的,哦(我)就幫你們解決嘛。”大家雖然不能完全聽懂劉隊長的講話,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劉隊長的真誠和熱情,大家都覺得心裡暖暖的。
到劉家河三隊插隊落戶的這十一名北京知青,除了陳偉華,其他人都是十六七歲的樣子,就陳偉華一個人的年齡最大,他二十一歲了。陳偉華的個頭挺高,身體也很強壯,就是性格有點急,知青們都喊他偉華哥,但也都有點懼怕他。
幫知青們做飯的春英她娘家姓馬,馬春英是一個寡婦,她當年二十四歲,有一個三歲的女娃。馬春英長得很好看,手腳也很利索,挑着滿滿兩桶水一點都不吃力,知青們都稱呼她春英姐。馬春英剛生下娃娃不久,一場大雨過後,山洪爆發,馬春英的男人也和社員們一起去洩洪溝裡撈燒柴,結果溝邊的泥土坍塌,他掉進了洩洪溝裡,被洶湧的山洪沖走了,三天後才在下遊二十多裡的地方找到屍首,可憐的馬春英成了寡婦,她和襁褓裡的娃娃相依為命。
聽說了馬春英的不幸遭遇,陳偉華都流淚了,别看陳偉華性格急愛惹事,可他的心腸軟,他非常同情馬春英,也很想幫幫可憐的馬春英母女倆。
幾天後,陳偉華基本熟悉了劉家河周邊的環境,他第一個學會了打水(用十幾米長的井繩到溝坡下的水井裡拔水)挑水,他也是第一個幫着馬春英挑水燒火的知青。對于陳偉華的幫忙,馬春英很感動,但她和陳偉華單獨在一起時,就會保持着很遠的距離。陳偉華第一次跟她去挑水,馬春英和陳偉華的距離至少五米以上。陳偉華也覺察到了馬春英在回避自己,她一定是怕别人說閑話。
過了臘月十五,一連刮了五六天的東北風總算停息了下來,氣溫也有所回升。趁着天氣好的那幾天,劉隊長帶領知青們上山打了幾天燒柴,當時陝北農村幾乎沒有燒炭(燒煤)做飯的,做飯燒炕都需要燒柴。過了小年,看看隊部院子裡的燒柴夠燒幾個月了,劉隊長就讓知青們在家歇着,年前就不上山打柴了。
正月十五過後,社員們開始為春耕春播做準備了,馬春英也不幫知青們做飯了,一是知青們學會了做飯,二是馬春英也要出山勞動了,春耕春播農忙時節,社員們都要起早貪黑搶農時,多一個勞動力,春耕春播生産就能早一天結束。早幾天播種,莊稼的長勢就能好一些。
馬春英最後為知青們做飯那天,趁着旁邊沒人,她紅着臉對陳偉華說:“你是個好後生,哦(我)是個寡婦,哦(我)躲着你是怕旁人說三道四,哦(我)怕壞了你的名聲。”
之後的日子裡,陳偉華總是想方設法幫助馬春英,馬春英也盡可能地關照陳偉華,但兩個人在衆人面前都像陌生人一樣,誰也不跟誰說話,都保持着很遠的距離。
劉家河三隊有一個叫劉二蛋的後生,劉二蛋因為從小就沒了父親,缺少管教,他養成了好吃懶做的壞習慣,到了二十七歲還是光棍一條。自從馬春英的男人去世後,劉二蛋就托媒人去提親,他想娶馬春英做婆姨。馬春英根本就看不上劉二蛋,她說自己的男人剛去世,她是不會改嫁的。過了一年,劉二蛋又托媒人去提親,馬春英還是說不改嫁。
從那以後,劉二蛋經常騷擾馬春英,馬春英也沒少罵劉二蛋,可劉二蛋臉皮厚,罵他他還笑。有一次劉隊長批評劉二蛋:“以後你再敢對春英胡騷情,看哦(我)不打斷你的腿。”“哦(我)光棍一條,哦(我)誰也不怕。”劉二蛋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嘴臉,誰的話他也不聽。劉隊長還踢過劉二蛋兩腳,也沒起啥作用,劉二蛋照樣騷擾馬春英。幸虧馬春英家有一隻大黃狗,劉二蛋最怕的就是馬春英的狗,他從不敢踏進馬春英家的院子。
1973年夏天,社員們在村東那片坡地上為玉米鋤草,馬春英剛鋤到地畔,劉二蛋跑過去嬉皮笑臉地說:“春英,你這都守寡好幾年了,咱倆也該辦事情了,哦(我)都三十幾歲了,趕明(明天)你搬到哦(我)家住,就算可憐可憐哦(我)嘛。”馬春英怕旁人笑話,她趕忙拿着鋤頭去了劉隊長身邊。劉二蛋又追過去說:“春英,咱倆不早晚的事嘛,在咱三隊,就咱倆合适,除了哦(我),誰會娶你一個帶娃的寡婦。”
劉隊長正要發話,站在旁邊的陳偉華聽不下去了,他擡頭看了一眼劉二蛋,說:“你這人咋這麼不要臉,人家躲着你,你還死皮賴臉胡說八道。”“哈呀!哦(我)和哦(我)婆姨說話你也要管,你算個球哩。”劉二蛋把手裡的鋤頭扔在地畔,歪着腦袋來到了陳偉華跟前,伸手就抓陳偉華的肩膀。
這下陳偉華生氣,他彎腰就是一個黑狗鑽裆,扛起劉二蛋把他狠狠摔在了地上。劉二蛋從地上爬起來,還要和陳偉華較量,陳偉華彎腰又把劉二蛋抗在了肩膀上,就地轉了一圈,把劉二蛋扔在了玉米地裡。劉二蛋呻吟着爬起來,擡頭一看 陳偉華又向他走過來了,劉二蛋撒腿就跑。從那以後,劉二蛋見了陳偉華就像耗子見了貓,躲得遠遠的,他也不敢對馬春英胡騷情了。
漸漸地,村子裡也就有了閑話,說北京來的知青竟然愛上了一個帶娃的寡婦,兩個人都愛到一起了。聽到了村裡人的閑話,馬春英很不好意思,她更不敢和陳偉華照面了。陳偉華反倒不在乎,他索性主動去找馬春英,幫她挑水,教她家娃娃識字,還把自己的鋼筆和筆記本送給馬春英的娃娃。在陝北農村生活了四年多,陳偉華漸漸适應了農村的生活環境和習慣,他也喜歡上了淳樸善良又勤勞的馬春英,雖然馬春英是個寡婦還帶着個女娃,可馬春英很漂亮,二十八歲的馬春英就像十八歲的女子一樣好看。
那年秋後,縣煤礦招工,考慮到插隊知青中陳偉華的年齡最大,大隊書記和劉隊長都推薦陳偉華去當勞工,陳偉華卻說他膽小,不敢下井,把招工名額讓給了旁人。事後,知青們都笑話他:“偉華哥,你哪是不敢下井,你是讓春英姐給迷住了吧。”任憑知青們和社員們怎樣取笑他,陳偉華也不反駁,他照樣去馬春英家串門,照樣幫助馬春英幹活。有時陳偉華幫馬春英打柴挑水,馬春英也留他在家吃飯,她家的雞蛋她和娃娃一個也舍不得吃,都留着給陳偉華吃。一來二去,兩個人的感情日益加深,誰都離不開誰了。
轉眼就到了1978年秋天,在劉家河三隊插隊落戶的十一名北京知青還剩下了兩名男知青,一名是陳偉華,另一名是王國慶,其他知青都通過招工招幹離開了劉家河,還有一名男知青辦理了病退手續回到了北京。陳偉華也有兩次招工進城的機會,可他都主動放棄了。陳偉華也多次向馬春英提出結婚的要求,可馬春英一直在猶豫,主要原因是她看知青們都在陸續回城,她擔心陳偉華早晚也要回城。知道了馬春英的心思,陳偉華對她發誓:“春英姐,你放心,我一輩子也不會離開劉家河的,我保證一輩子對你和麥靈(馬春英的女兒)好,對待這份感情,我是認真的。”
第二年夏天,王國慶也招工進城了,劉家河三隊就剩下陳偉華一個人了(其他生産隊還有沒離開的北京知青),劉隊長多次做工作,讓他也找個機會去城裡當勞工。陳偉華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他說:“隊長,我到現在還沒走,就是放不下馬春英,我想娶她做婆姨。”劉隊長把陳偉華說的話告訴了馬春英,馬春英哭了。
沒多久,馬春英包了羊肉餡餃子,讓麥靈去知青點叫來了陳偉華。那晚,陳偉華住在了馬春英家。第二天,陳偉華出山勞動去了,馬春英破例沒出山勞動,她留在家裡,去知青點把陳偉華的髒衣服和被單都抱回家,她想幫陳偉華洗一下。洗衣服時,在衣兜裡發現了一封信,馬春英就讓麥靈念給她聽。
那封信是北京來的,是陳偉華的父親寫給他的,内容如下:
偉華:
你媽病了,病得很厲害。你為了和陝北農村的一個小寡婦在一起,連爹媽都不要了,你的心可夠狠啊。你媽早就跟機關打了招呼,等你回來,她就辦退休,讓你接班。你是家裡的老大,你妹妹都結婚了,你在這樣浪蕩下去,我們真得沒臉見人了。這是我最後給你寫信,爸媽和那個小寡婦你隻能選一個,接到信你要是立馬回來,還是我們的好兒子,要是還不回來,我們就當沒生你,以後你甭想再踏進家門半步……
信沒念完,馬春英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她跑回窯裡哭了半天,才擦幹眼淚幫陳偉華把衣服洗完,搭在晾衣繩上。午飯時間,馬春英拿着那封信去了劉隊長家,她把那封信的内容告訴了劉隊長。
晚上收工後,陳偉華又來到了馬春英家,馬春英給陳偉華做了好吃的,等陳偉華吃罷晚飯,馬春英撲通跪在了陳偉華面前,哽咽着說:“偉華,哦(我)對不起你,哦(我)娘家嫂子給哦(我)介紹了一個對象,是端公家飯碗的,人家說等哦(我)嫁過去,就能轉成城市戶口,也能吃國庫糧。為了麥靈能有個好前程,哦(我)答應人家了,也收下了人家的訂婚彩禮……”“春英姐,你、你咋能這樣?”陳偉華剛要伸手拉跪在地上的馬春英,他突然怔住了,臉色也變了。
馬春英擦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哽咽着說:“偉華,哦(我)也是沒辦法,哦(我)知道你對哦(我)娘倆好,你也幫了哦(我)很多,為了報答你,哦(我)給你包了餃子,給你洗了衣裳,把身子也給你了,你還想要哦(我)咋辦呀?要不哦(我)就死在你面前。”馬春英說完,站起來跑到窯掌,拿起一把剪刀,對準了自己的脖子。
陳偉華想把剪刀搶下來,馬春英在手脖子上劃了一道血口子,大聲說:“你要看着哦(我)死在你面前嘛?”看着馬春英發瘋的樣子,陳偉華隻好走出了馬春花家的土窯。第二天,他又來到馬春英家,馬春英突然拿起了剪刀,又哭又鬧,陳偉華隻好退了出來。
幾天後,陳偉華收到了他父親寄來的有關頂替接班的相關手續和戶口準遷證明,很快,陳偉華就辦好了返京手續,離開了劉家河。陳偉華離開劉家河的那天,是劉隊長趕着隊裡的毛驢車把陳偉華送到公社汽車站的。陳偉華臨上車時,劉隊長難受地說:“偉華,回到北京好好孝順你的父母,你是個好後生,春英也是個好女人,可惜你倆沒有這個緣分。”
帶着不舍和無奈,陳偉華離開了劉家河。回到北京後,陳偉華頂替了他母親的職位,在印染廠做了一名财務人員。兩年後他和機關一名小他六歲的女勞工領取了結婚證,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多年後,陳偉華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來當年馬春英是為了逼陳偉華回到父母身邊,她才上演了一場苦肉計。陳偉華離開劉家河後,馬春英一直也沒改嫁。到了2011年,馬春英才跟着女兒麥靈去了縣城,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陳偉華心裡像刀割一樣疼痛,他說自己當年和馬春英戀愛,他是認真的。
2015年初冬,馬春英患病在延安住院期間,陳偉華和兩名曾在劉家河插隊的北京知青去延安看望了馬春英,他替馬春英支付了一萬五千元的醫療費。馬春英的女兒麥靈執意要歸還這一萬五千塊錢,陳偉華哽咽着說:“麥靈,你要是還認我這個叔叔,就不要再提還錢的事情了。當年我教你識字,拿你當親女兒,可後來的事情……”聽了陳偉華的話,麥靈哽咽着叫了一聲偉華叔,撲倒了他的懷裡。
時隔這麼多年,每當說起自己當年和馬春英那場沒有結局的戀愛,陳偉華說他至今難以忘懷,一想到馬春英,他心裡就難受。
作者:草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