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陕北插队和年轻寡妇谈了一场没有结局的恋爱,他至今还难以忘怀

作者:草根茶社

北京知青陈伟华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他高中毕业后工作了两年,被单位辞退后跟随应届毕业生去了陕北,成了下乡知青。按陈伟华的话说,年轻时他可没少闯祸,也没少给父母惹麻烦,当时要是管住自己,也不会被单位辞退,也就不会去陕北插队落户当知青了。

高中毕业后不久,十八岁的陈伟华在家待业两个月就被招工去了一家副食商店,当了一名售货员。一同招工的还有陈伟华的女同学王海英,王海英因为长得很漂亮,常有小青年到门市部挑逗纠缠王海英。有一次王海英被一个叫二毛的小青年弄哭了,陈伟华一怒之下冲出柜台,一拳打断了二毛的鼻梁骨。当时陈伟华包赔了二毛的医疗费,也赔礼道歉了,可二毛家还是不依不饶,陈伟华又二次动手打了二毛,结果被单位辞退(实则是开除)了。陈伟华在家呆了几个月,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跟随知青们到陕北插队落户了,实际上他是以社会青年的名义下乡插队落户的。

在陕北插队和年轻寡妇谈了一场没有结局的恋爱,他至今还难以忘怀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陈伟华是1969年1月25日到达陕北延川县的刘家河大队的,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天气很冷,知青们到达刘家河三队时已是下午两点多,六名男知青和五名女知青临时住在了三队队部的两孔土窑里。帮知青们摆放好行李,刘队长抱来了一抱玉米秸秆,在窑洞里的脚地上点燃,让知青们烤火驱寒,一名年轻婆姨也忙着到灶坑里点火烧炕,为知青们准备晚饭。

吃罢晚饭,刘队长笑着对大家说:“你们都是北京来的知青,见过世面,到咱这穷山沟沟里来插队落户,让你们受苦了。现在正是冬季农闲,地里也木(没)啥农活,你们先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学习一下打柴和做饭,生活上学会了自理,才能更好参加农业生产嘛。队里暂时安排春英给你们做饭,你们要虚心学习哩。哦(我)是三队的队长,你们有什么事情,就跟哦(我)说嘛,能帮忙解决的,哦(我)就帮你们解决嘛。”大家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刘队长的讲话,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刘队长的真诚和热情,大家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到刘家河三队插队落户的这十一名北京知青,除了陈伟华,其他人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就陈伟华一个人的年龄最大,他二十一岁了。陈伟华的个头挺高,身体也很强壮,就是性格有点急,知青们都喊他伟华哥,但也都有点惧怕他。

帮知青们做饭的春英她娘家姓马,马春英是一个寡妇,她当年二十四岁,有一个三岁的女娃。马春英长得很好看,手脚也很利索,挑着满满两桶水一点都不吃力,知青们都称呼她春英姐。马春英刚生下娃娃不久,一场大雨过后,山洪爆发,马春英的男人也和社员们一起去泄洪沟里捞烧柴,结果沟边的泥土坍塌,他掉进了泄洪沟里,被汹涌的山洪冲走了,三天后才在下游二十多里的地方找到尸首,可怜的马春英成了寡妇,她和襁褓里的娃娃相依为命。

听说了马春英的不幸遭遇,陈伟华都流泪了,别看陈伟华性格急爱惹事,可他的心肠软,他非常同情马春英,也很想帮帮可怜的马春英母女俩。

几天后,陈伟华基本熟悉了刘家河周边的环境,他第一个学会了打水(用十几米长的井绳到沟坡下的水井里拔水)挑水,他也是第一个帮着马春英挑水烧火的知青。对于陈伟华的帮忙,马春英很感动,但她和陈伟华单独在一起时,就会保持着很远的距离。陈伟华第一次跟她去挑水,马春英和陈伟华的距离至少五米以上。陈伟华也觉察到了马春英在回避自己,她一定是怕别人说闲话。

过了腊月十五,一连刮了五六天的东北风总算停息了下来,气温也有所回升。趁着天气好的那几天,刘队长带领知青们上山打了几天烧柴,当时陕北农村几乎没有烧炭(烧煤)做饭的,做饭烧炕都需要烧柴。过了小年,看看队部院子里的烧柴够烧几个月了,刘队长就让知青们在家歇着,年前就不上山打柴了。

正月十五过后,社员们开始为春耕春播做准备了,马春英也不帮知青们做饭了,一是知青们学会了做饭,二是马春英也要出山劳动了,春耕春播农忙时节,社员们都要起早贪黑抢农时,多一个劳动力,春耕春播生产就能早一天结束。早几天播种,庄稼的长势就能好一些。

马春英最后为知青们做饭那天,趁着旁边没人,她红着脸对陈伟华说:“你是个好后生,哦(我)是个寡妇,哦(我)躲着你是怕旁人说三道四,哦(我)怕坏了你的名声。”

之后的日子里,陈伟华总是想方设法帮助马春英,马春英也尽可能地关照陈伟华,但两个人在众人面前都像陌生人一样,谁也不跟谁说话,都保持着很远的距离。

刘家河三队有一个叫刘二蛋的后生,刘二蛋因为从小就没了父亲,缺少管教,他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到了二十七岁还是光棍一条。自从马春英的男人去世后,刘二蛋就托媒人去提亲,他想娶马春英做婆姨。马春英根本就看不上刘二蛋,她说自己的男人刚去世,她是不会改嫁的。过了一年,刘二蛋又托媒人去提亲,马春英还是说不改嫁。

从那以后,刘二蛋经常骚扰马春英,马春英也没少骂刘二蛋,可刘二蛋脸皮厚,骂他他还笑。有一次刘队长批评刘二蛋:“以后你再敢对春英胡骚情,看哦(我)不打断你的腿。”“哦(我)光棍一条,哦(我)谁也不怕。”刘二蛋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嘴脸,谁的话他也不听。刘队长还踢过刘二蛋两脚,也没起啥作用,刘二蛋照样骚扰马春英。幸亏马春英家有一只大黄狗,刘二蛋最怕的就是马春英的狗,他从不敢踏进马春英家的院子。

1973年夏天,社员们在村东那片坡地上为玉米锄草,马春英刚锄到地畔,刘二蛋跑过去嬉皮笑脸地说:“春英,你这都守寡好几年了,咱俩也该办事情了,哦(我)都三十几岁了,赶明(明天)你搬到哦(我)家住,就算可怜可怜哦(我)嘛。”马春英怕旁人笑话,她赶忙拿着锄头去了刘队长身边。刘二蛋又追过去说:“春英,咱俩不早晚的事嘛,在咱三队,就咱俩合适,除了哦(我),谁会娶你一个带娃的寡妇。”

刘队长正要发话,站在旁边的陈伟华听不下去了,他抬头看了一眼刘二蛋,说:“你这人咋这么不要脸,人家躲着你,你还死皮赖脸胡说八道。”“哈呀!哦(我)和哦(我)婆姨说话你也要管,你算个球哩。”刘二蛋把手里的锄头扔在地畔,歪着脑袋来到了陈伟华跟前,伸手就抓陈伟华的肩膀。

这下陈伟华生气,他弯腰就是一个黑狗钻裆,扛起刘二蛋把他狠狠摔在了地上。刘二蛋从地上爬起来,还要和陈伟华较量,陈伟华弯腰又把刘二蛋抗在了肩膀上,就地转了一圈,把刘二蛋扔在了玉米地里。刘二蛋呻吟着爬起来,抬头一看 陈伟华又向他走过来了,刘二蛋撒腿就跑。从那以后,刘二蛋见了陈伟华就像耗子见了猫,躲得远远的,他也不敢对马春英胡骚情了。

在陕北插队和年轻寡妇谈了一场没有结局的恋爱,他至今还难以忘怀

渐渐地,村子里也就有了闲话,说北京来的知青竟然爱上了一个带娃的寡妇,两个人都爱到一起了。听到了村里人的闲话,马春英很不好意思,她更不敢和陈伟华照面了。陈伟华反倒不在乎,他索性主动去找马春英,帮她挑水,教她家娃娃识字,还把自己的钢笔和笔记本送给马春英的娃娃。在陕北农村生活了四年多,陈伟华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他也喜欢上了淳朴善良又勤劳的马春英,虽然马春英是个寡妇还带着个女娃,可马春英很漂亮,二十八岁的马春英就像十八岁的女子一样好看。

那年秋后,县煤矿招工,考虑到插队知青中陈伟华的年龄最大,大队书记和刘队长都推荐陈伟华去当工人,陈伟华却说他胆小,不敢下井,把招工名额让给了旁人。事后,知青们都笑话他:“伟华哥,你哪是不敢下井,你是让春英姐给迷住了吧。”任凭知青们和社员们怎样取笑他,陈伟华也不反驳,他照样去马春英家串门,照样帮助马春英干活。有时陈伟华帮马春英打柴挑水,马春英也留他在家吃饭,她家的鸡蛋她和娃娃一个也舍不得吃,都留着给陈伟华吃。一来二去,两个人的感情日益加深,谁都离不开谁了。

转眼就到了1978年秋天,在刘家河三队插队落户的十一名北京知青还剩下了两名男知青,一名是陈伟华,另一名是王国庆,其他知青都通过招工招干离开了刘家河,还有一名男知青办理了病退手续回到了北京。陈伟华也有两次招工进城的机会,可他都主动放弃了。陈伟华也多次向马春英提出结婚的要求,可马春英一直在犹豫,主要原因是她看知青们都在陆续回城,她担心陈伟华早晚也要回城。知道了马春英的心思,陈伟华对她发誓:“春英姐,你放心,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刘家河的,我保证一辈子对你和麦灵(马春英的女儿)好,对待这份感情,我是认真的。”

第二年夏天,王国庆也招工进城了,刘家河三队就剩下陈伟华一个人了(其他生产队还有没离开的北京知青),刘队长多次做工作,让他也找个机会去城里当工人。陈伟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队长,我到现在还没走,就是放不下马春英,我想娶她做婆姨。”刘队长把陈伟华说的话告诉了马春英,马春英哭了。

没多久,马春英包了羊肉馅饺子,让麦灵去知青点叫来了陈伟华。那晚,陈伟华住在了马春英家。第二天,陈伟华出山劳动去了,马春英破例没出山劳动,她留在家里,去知青点把陈伟华的脏衣服和被单都抱回家,她想帮陈伟华洗一下。洗衣服时,在衣兜里发现了一封信,马春英就让麦灵念给她听。

那封信是北京来的,是陈伟华的父亲写给他的,内容如下:

伟华:

你妈病了,病得很厉害。你为了和陕北农村的一个小寡妇在一起,连爹妈都不要了,你的心可够狠啊。你妈早就跟单位打了招呼,等你回来,她就办退休,让你接班。你是家里的老大,你妹妹都结婚了,你在这样浪荡下去,我们真得没脸见人了。这是我最后给你写信,爸妈和那个小寡妇你只能选一个,接到信你要是立马回来,还是我们的好儿子,要是还不回来,我们就当没生你,以后你甭想再踏进家门半步……

信没念完,马春英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她跑回窑里哭了半天,才擦干眼泪帮陈伟华把衣服洗完,搭在晾衣绳上。午饭时间,马春英拿着那封信去了刘队长家,她把那封信的内容告诉了刘队长。

晚上收工后,陈伟华又来到了马春英家,马春英给陈伟华做了好吃的,等陈伟华吃罢晚饭,马春英扑通跪在了陈伟华面前,哽咽着说:“伟华,哦(我)对不起你,哦(我)娘家嫂子给哦(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是端公家饭碗的,人家说等哦(我)嫁过去,就能转成城市户口,也能吃国库粮。为了麦灵能有个好前程,哦(我)答应人家了,也收下了人家的订婚彩礼……”“春英姐,你、你咋能这样?”陈伟华刚要伸手拉跪在地上的马春英,他突然怔住了,脸色也变了。

马春英擦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哽咽着说:“伟华,哦(我)也是没办法,哦(我)知道你对哦(我)娘俩好,你也帮了哦(我)很多,为了报答你,哦(我)给你包了饺子,给你洗了衣裳,把身子也给你了,你还想要哦(我)咋办呀?要不哦(我)就死在你面前。”马春英说完,站起来跑到窑掌,拿起一把剪刀,对准了自己的脖子。

陈伟华想把剪刀抢下来,马春英在手脖子上划了一道血口子,大声说:“你要看着哦(我)死在你面前嘛?”看着马春英发疯的样子,陈伟华只好走出了马春花家的土窑。第二天,他又来到马春英家,马春英突然拿起了剪刀,又哭又闹,陈伟华只好退了出来。

在陕北插队和年轻寡妇谈了一场没有结局的恋爱,他至今还难以忘怀

几天后,陈伟华收到了他父亲寄来的有关顶替接班的相关手续和户口准迁证明,很快,陈伟华就办好了返京手续,离开了刘家河。陈伟华离开刘家河的那天,是刘队长赶着队里的毛驴车把陈伟华送到公社汽车站的。陈伟华临上车时,刘队长难受地说:“伟华,回到北京好好孝顺你的父母,你是个好后生,春英也是个好女人,可惜你俩没有这个缘分。”

带着不舍和无奈,陈伟华离开了刘家河。回到北京后,陈伟华顶替了他母亲的职位,在印染厂做了一名财务人员。两年后他和单位一名小他六岁的女工人领取了结婚证,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多年后,陈伟华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当年马春英是为了逼陈伟华回到父母身边,她才上演了一场苦肉计。陈伟华离开刘家河后,马春英一直也没改嫁。到了2011年,马春英才跟着女儿麦灵去了县城,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陈伟华心里像刀割一样疼痛,他说自己当年和马春英恋爱,他是认真的。

2015年初冬,马春英患病在延安住院期间,陈伟华和两名曾在刘家河插队的北京知青去延安看望了马春英,他替马春英支付了一万五千元的医疗费。马春英的女儿麦灵执意要归还这一万五千块钱,陈伟华哽咽着说:“麦灵,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叔叔,就不要再提还钱的事情了。当年我教你识字,拿你当亲女儿,可后来的事情……”听了陈伟华的话,麦灵哽咽着叫了一声伟华叔,扑倒了他的怀里。

时隔这么多年,每当说起自己当年和马春英那场没有结局的恋爱,陈伟华说他至今难以忘怀,一想到马春英,他心里就难受。

作者:草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