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不及多想 瞞着父母他就奔赴津南抗疫一線

作者:濱海釋出
來不及多想 瞞着父母他就奔赴津南抗疫一線

1月19日上午,聯系上許孟鑫時,他剛剛在津南區的駐地參加完一場教育訓練。對日夜奔忙在天津市抗疫一線的他來說,參加教育訓練無異于就是一種休息,回想支援津南區這段時間來的工作,他毫不動搖:“既然來了,我就要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一到津南,放下行李我們就投入‘戰鬥’”

許孟鑫是濱海新區區委網信辦網絡管理室的從業人員,今年28歲,2021年1月13日淩晨,他還和同僚們一起,為了濱海新區第三次全員核酸列印采樣管條形碼和轉運箱碼,一直工作到淩晨1點半左右。1月14日下午,還在進行列印工作的他收到緊急通知,濱海新區招募中青年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将組成首支濱海新區支援津南志願隊奔赴一線。“我一看我的條件符合要求,沒來得及多想,立刻決定報名。”許孟鑫說。

簡單收拾了行李,18時30分左右,200名志願隊隊員出發奔赴津南。

對于這批志願者而言,他們面對的是“遭遇戰”。抵達駐地後,放下行李許孟鑫便馬上投入了“戰鬥”。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搬運物資,包括各類日常生活保障用品,這一搬,便到了1月14日23點左右。許孟鑫說:“說實話,出發時并不知道支援津南我們将承擔什麼任務,但對所有艱苦和辛勞都有預判,既然來了,就要做好每一份交給我的工作。”

打好每一場“硬仗”

除了搬運物資,在小區裡巡邏勸導居民不要聚集外,許孟鑫承擔的主要工作還是和醫務工作者以及其他志願者一起入戶為居民進行核酸檢測,每一次都是一場“硬仗”。

“我們入戶的小區為老舊小區,樓道裡燈光比較昏暗,有的樓棟還沒有電梯。”許孟鑫回憶着1月15日晚接到的第一次入戶核酸檢測任務。當天淩晨4點多,志願者們便起床準備新一天的工作,“我們上午主要是在鑫旺裡小區巡邏,下午休整時收到通知,說晚上會有一場‘硬仗’。”18點左右,許孟鑫和其他志願者一起穿上防護服待命。“一旦穿上防護服就不能脫下來,要不就會浪費這一身防護服,是以穿着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喝水、吃飯,更不能上廁所。”這一穿,就是六七個小時。

來不及多想 瞞着父母他就奔赴津南抗疫一線

随着時間的推移,志願者們又碰到了新的難題。核酸檢測過程需要用手機掃描身份證,手機的電量卻正在一點點減少;防護面罩上漸漸充滿霧氣,加上樓道燈光昏暗,許孟鑫幾乎什麼也看不清楚。對于手機電量的問題,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們在組隊時,便以手機電量來進行搭配,一組隊員的電量加起來需達到60%左右;對于防護面罩霧氣的問題,許孟鑫說:“誰看得清楚誰就看一下,我自己隻能通過霧氣中的縫隙努力看清楚了。”

接受緊急任務,似乎也是家常便飯,許孟鑫甚至淩晨3點鐘被叫起來緊急入戶做核酸檢測。從收到通知到出發,也就10分鐘準備時間,穿上衣服就得走。入戶核酸檢測的名單要反複确認,有些居民家要反複敲門才能成功,志願者們不厭其煩地奔走在各家各戶之間,確定不漏一戶。“在保護防護裝備上,現在我們也算有經驗了,比如穿兩層鞋套,外面一層破了還有裡面的,比如不做大幅度動作,注意不要接觸尖銳物品等。還有志願者發現了個妙招,把防護面罩上的膜撕下來包裹手機,這樣手機既能正常掃碼,也不用擔心污染,出來把膜撕掉就行,這都是實戰得出來的經驗。”電話裡,許孟鑫笑着說。

“冰雪終将消融 天津必定勝利”

在前線抗疫已有一段時間,許孟鑫的父母卻并不知情。“父母在河北省,還不想告訴他們,怕他們擔心。”他說。對于留守濱海新區的女朋友,他感到很愧疚。“她老家在江蘇省,本來是陪着我來到天津,來到濱海新區,但這個春節她可能需要自己過了,我覺得很對不起她。但是,作為共産黨員,為抗疫竭盡所能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支援津南的過程中,許孟鑫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很多居民樓樓道燈光昏暗,有一次我們離開時,一位大哥主動用手電給我們照亮了樓道,那一瞬間,我覺得身體都輕快起來。”還有一次,他們為一位阿姨做完核酸檢測,阿姨要贈送飲料和水果,從業人員們婉拒後,她把飲料水果放在門前的地上,帶着不容拒絕的态度迅速關門,希望大家把禮物帶走。“我們的确不能接受,但阿姨的心意我們已深深地感受到。”還有更多的居民,在得知他們是濱海新區去津南支援的志願者後,不停地向他們道謝。

随着支援津南區的志願者人數不斷增多,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保障有力,許孟鑫的信心也越來越足。正如他在朋友圈發出的這樣一段話:“一群素不相識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标,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彙聚成了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冰雪終将消融,天津必定勝利!”

轉載須注明來源濱海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