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2021年初村“兩委”換屆時,遼甯省丹東市振安區九連城鎮馬溝村書記、主任孫長江做好了卸任準備,原因是他患有胃惡性良性腫瘤并接受手術治療。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還是高票當選了,“既然大夥兒這麼信任我,就不能撂挑子。”

孫長江(右三)在介紹蜜薯收獲情況。
硬推上來的“當家人”
2010年3月,47歲的孫長江當選村主任,次年當選村書記。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是被大夥兒硬推上來的。”此前,馬溝村“兩委”平均年齡超過60歲,集體經濟收入為零,外出打工成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眼瞅着周邊的村子都富了起來,馬溝村連“領飛”的人都找不到,村民們怎能不急?
孫長江一直在外跑運輸,見多識廣,加上人很厚道,換屆時老百姓就把選票投給了他。可如何帶領村子發展好,孫長江心裡也沒底兒。
要想富先修路。接下來,他把全村主次幹道和村組小路跑遍了,拿出了修路計劃。就在他準備大幹一場時,丹東市遭遇50年不遇的洪水,九連城鎮成為重災區,馬溝村損失最為慘重,基本農田損毀40多畝,多條主幹道路和橋梁被洪水沖毀。“民以田為生,沖毀的可是老百姓的‘飯碗’啊。”洪水退後,孫長江積極争取資金,修複被沖毀的農田,修好了5座橋。
截至2020年底,在孫長江的帶領下,馬溝村基本完成全村主幹路、屯堡路硬化,修建了6000多米河道護堤,打了4眼自來水井,鋪設了3700多米自來水主管道。還有休閑廣場、文化長廊、公共廁所、亮化工程等民生項目也先後落地。
集體經濟如同滾雪球
“基礎設施解決了,村集體收入也得有突破。”孫長江将村裡的荒灘發包,為集體賺到了“第一桶金”。
馬溝村用這筆錢,建了廠房對外出租,收益翻了好幾倍。随後又通過招商,将集體另一處舊廠房改造出租,并通過土地流轉,建起連片溫室大棚。就這樣,馬溝村的集體經濟如同滾雪球一般,逐年發展壯大。
雖然賺錢有道,可孫長江花錢卻十分謹慎。“集體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這是他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集體收入主要用在發展富民産業和改進民生福祉上,比如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和校車費等。
村子發展好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強了。村裡新發展了5名黨員,“兩委”成員由原來的5人縮減為3人,平均年齡下降10歲。“雖然比以前忙了,但幹事效率高了。”孫長江直言。
選票背後是信任和期盼
馬溝村變了,可孫長江卻病倒了。2020年初,因為疫情防控,孫長江每天很晚才回家,有時幹脆睡在辦公室。“感覺容易累,渾身沒勁兒。”對于身體變化,孫長江起初并沒有重視,直到好幾次差點暈倒在工作現場。
2020年4月,孫長江到醫院檢查,診斷是胃部惡性良性腫瘤,且惡性良性腫瘤部位已經出血,需要立即手術。化療期間,孫長江仍堅持上班。有一次,他到大棚指導水果蘿蔔打壟又差點暈倒,親戚朋友勸他等養好身體再幹。但他卻說,“很多事都是我牽頭的,不到現場,心裡沒底啊。”
去年村“兩委”換屆,孫長江心裡清楚,每一張選票背後是村民的信任和期盼。眼下,孫長江已為馬溝村繪就了發展藍圖:到2025年建成集現代農業基地、生态觀光旅遊、農文研學基地于一體的新農村,到2035年建成城鄉一體化的樣闆鄉村……“這張藍圖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幹,馬溝村百姓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孫長江信心滿滿。
▼
編 輯 | 劉 瓊
微信公衆号版權說明
如需轉載本微信公衆号内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權及稿件來源、作者;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微信公衆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